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

2018-02-10

职教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徒管理制度制度

现代学徒制旨在“探索并构建一种以制度属性为基础、以企业参与为轴心、以工作过程学习为立足点、以制度规定和执行为过程的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1],是对人才培养制度体系的创新,也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推进带来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系统变革,学生(学徒)管理作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顺应教育政策环境和管理情境的变化,不断健全制度体系,才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学徒)管理制度暴露的问题

学生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学生管理是指学生工作视角下的学生事务管理。广义上的学生管理涵盖范围涉及学生学习、实习、党团建设和生活、安全、招生、就创业等学生在学制内的各个方面的管理。现代学徒制下,教育管理的主体、对象、情境都发生很大变化,不可能像完全学校主体那样管理条块分割清晰,合作、整合、融合是做好学生(学徒)管理的必然策略,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是广义上的学生(学徒)管理制度建设。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主体通常涉及国家、地方、高校和学生四个层面,制度体系由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大要素组成[2],从宏观到微观覆盖学生管理领域各方面工作。因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增添了行业、企业主体,融进了行业企业相关管理内容,制度总体包含各层级制订的关于学生(学徒)管理的法律法规、指导意见、实施办法,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资格、岗位能力标准,试点企业和学校制订学生(学徒)具体管理制度、专业岗位标准以及校企合作组织和利益相关者行为习惯引发的在学生(学徒)管理制度运行中的文化-认知特征[3]。目前,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学生(学徒)管理制度建设在上述几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规制缺项,法律保障不够

法律、法规是制度建设的根基,是最具强制性的制度保障。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已上升为国家意志,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不少政策性文件来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但政策文件毕竟不是法律,不具有法律所特有的强制性,且这些政策文件较宏观、原则、模糊,缺乏法律的明确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4]。目前,我国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学徒)管理的法律依据是《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以及国家对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相关规定,但这几个法律条文中均没有提及现代学徒制并明确其法律地位。2015年1月《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但2016年新修订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未提及现代学徒制及其学生(学徒)管理,《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涉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还未修订,必然没有涉及现代学徒相关内容,因此,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管理制度建设缺乏应有的法律依据。

(二)规范失衡

我国各行各业职业资格和岗位能力标准建设极不均衡,岗位准入执行标准和力度也各有不同,不少未能发挥应有的导向和规范作用。之前有关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校企合作条件下的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各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也新制定了一些学生(学徒)管理制度,但较为零散,不成体系,省市之间、试点企业、学校之间存在不均衡现象。总体上,学校学生管理与企业学徒管理制度整合仍不到位,融合不够,学校单一育人主体的印记仍很深,不少仍不能适应现代学徒制下多情境、多条块对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的管理。

(三)文化差异认知冲突导致制度执行困难

学校和企业各有自己的目标追求和运行规律。学校以育人为主要目标,而企业则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大爱育人价值取向下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刚柔并济、温和包容;而逐利的价值取向下,企业对学徒管理较为刚性,强调服从,一切与薪资挂钩。现代学徒制下,学校、企业共同参与学生(学徒)管理,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文化认同,时常造成管理者和学生(学徒)认知的冲突,导致制度执行困难。如,企业环境下,兼有学生身份、向往美好大学生活的学徒,面对强制性的生产劳动、复杂的人际关系、枯燥的文化生活、升学复习时间不能保障等,对刚刚建立起的职业理想产生了怀疑,一时难以认同和适应。再有,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高职院校通常有一套贯穿三年学制的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和考评制度,且大量训练是在第二课堂完成。企业岗位实践虽然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养成,但并不能满足学生(学徒)全面发展所需,学徒进入企业后,如果企业不重视,学校亦无法操作。由于企业作息的特点,学生(学徒)也难自主,综合素质训练相关管理制度也就难以实施,等等。

二、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管理制度建设原则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管理制度建设,应在人本主义理念指导下,针对高职学生(学徒)群体特征,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其重点是以德为先、能力为重,这是高等学校的立身之本、办学之基。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管理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学徒)全面发展”这一核心,创新管理模式,建构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体系。

(二)坚持以学生(学徒)为本

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更加强调全面保障学生权利和合法权益,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管理制度的建设要遵循现代学生(学徒)观,坚持“以生为本”、“以徒为本”原则。通过制度建设引导办学主体把学生(学徒)及其需要作为关注的重点,视他们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和能够负责任的受益者;引导教师、师傅尊重学生(学徒),优化对话模式,强化服务意识,保护学生(学徒)的合法权益,用心培养他们对现代学徒制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学徒)增强自我管理服务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三)坚持多元参与

现代学徒制涉及国家、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学徒)等多方利益,制度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多元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享成果、共担风险[5],充分考虑和维护各方的合法利益。学生(学徒)管理制度建设同样也需多元参与,以保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共同实施的顺畅性。

(四)坚持问题导向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管理制度建设要针对试点过程存在的实际问题,着眼解决问题,努力补齐缺项,健全规范,创新流程,加强校企文化融合,促进认知,培养认同,排除制度执行的干扰。

(五)坚持法理与学理、教育管理服务的有机统一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管理制度建设,既要执行国家有关现代学徒制的宏观政策,也要遵循学生(学徒)成长规律,要合乎法理要求,也要遵循教育规律[5]。教育是软性的管理,是上位的管理[6]。服务管理是新时期倡导的管理新视角、新观念。法理与学理的有机统一,教育管理服务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完善现代学徒制下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的机制,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生(学徒)全面发展。

三、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管理制度建设的重点

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学徒)管理制度建设,要针对现代学徒下高职学生(学徒)学习、工作、生活的特点,基于现有的管理制度以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积累的学生(学徒)管理经验,重点针对现有制度体系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上下齐动,多元合作,做好废、改、立工作。

(一)加强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管理的规制性建设

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已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政府必然是现代学徒制学生(学徒)管理制度建设的第一主体。政府立法明确现代学徒制的法律地位,明确各参与主体对学生(学徒)管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以及法律责任,保障学生(学徒)享受受教育权同时享受企业准员工的待遇,将学生(学徒)职业生涯发展、个人生活完满幸福作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突出促进他们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这是最紧迫的。我们要学习德国现代学徒制成功经验,国家人力资源和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员工等代表,就现代学徒制覆盖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职业技能培养方法、学生(学徒)管理等达成一致意见,制定各方都能接受的、全国范围适用的《现代学徒制条例》,明确对这类学徒的招工招生、学习工作、劳动保障、安全保险、福利待遇、就业创业等管理的要求,切实保障学生(学徒)的合法权益和全面发展。学习英国学徒制体系的层级化,打通中低端学徒向中高端学徒的上升通道,让学徒通过努力同样可以获取经济和社会地位高的职业,改善社会对现代学徒制的认知和学生对学徒身份的认同。

(二)健全各行各业职业资格和岗位能力标准

教育部明确“把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7]。人社部已于2017年9月印发《职业资格目录》,明确政府管理的职业资格范围,努力提高职业资格设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能力标准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各行各业应尽快健全和完善各自的职业资格标准、岗位能力标准。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经验表明,与培养学徒的岗位技能相比,培养学徒的关键能力(核心能力)更有价值[8]。标准建设要强化对岗位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同等要求,强化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约束力和导向作用,凸显对学生(学徒)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可迁移能力的要求,为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管理制度建设提供规范性依据。

(三)致力解决高职学生(学徒)管理执行层面具体问题

多元的教学场地、教学团队、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法等对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管理带来了一些具体问题,解决好这些具体问题,是优化制度建设的出发点。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整合和融合,凸显双主体合作育人的优势。

1.厘清学生(学徒)管理各方职责。着眼现代学徒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遵循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学习有机融合的要求,兼顾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普适性标准和特定企业、特定岗位对学徒培养的个性化标准,明确校企对高职学生(学徒)的管理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标准等。充分发挥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办学协议、企业与学生(学徒)的定向就业协议、企业师傅与学生(学徒)的师徒结对协议的契约作用,明确学生(学徒)管理规范要求,厘清校企、师徒各自职责,解决好企业与学校、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与车间、学校教务与学工、企业、学校部门与二级学院、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任务分工,保障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杜绝企业借现代学徒制试点名义涉嫌廉价用工、师傅带徒不尽心、学徒违约等问题,让协议不仅停留在精神层面的契约,而是实实在在的合同契约,这是保障学生(学徒)权益、规范学生(学徒)行为的重要举措之一。

2.创新现代学徒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在企业,学生(学徒)的教育教学及管理通常由一个多元师资团队负责,企业师傅、学校老师之间虽有分工,但多重合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衔接不好、沟通不到位、效率不高等问题。要规避相互依赖、相互扯皮 ,降低衔接、沟通过程的损耗,就要创新学生(学徒)管理队伍建设机制,可以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会同学校相关部门,通过整合驻企工作站、访问工程师与企业兼具技术技能和管理经验的优秀师傅、学校兼职教师资源,组建学生(学徒)管理队伍,融合企业师傅和学校老师身份,统一选拔、统一培训、统一管理,有效激励,保证其中每一个个体都有资格有能力代表校企双方对学生(学徒)实施全程管理。

3.强化促进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意愿制度。高职院校建立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制度,让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实验实训室、班级、宿舍、社团等组织的文化建设,及早用企业优秀的精神、制度、环境和行为文化浸润学生。加强学校学生管理制度和企业学徒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整合和融合,支持学生(学徒)通过专本、升本、接本、自学考试等提升学历,给予学生(学徒)公平竞争岗位与职位的机会,保障学生(学徒)享受学业、事业发展的双重通道,同时享受应有的生活、安全保障,感受现代学徒特有的优越性,满足基本心理需求,增强个体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意愿。

4.优化学生(学徒)自我教育管理服务制度。信息化时代,学生(学徒)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多样化,企业师傅、学校老师都不再是权威知识和技能的唯一来源,师生、师徒学习共同体制既体现了对学生(学徒)的充分尊重,又能激发并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效能感。学徒独立班组建制,方便兼具学生身份的学徒开展班团活动,实施自我综合素质训练,延续他们对大学美好生活的追求,锻炼提高自我教育管理服务能力。学徒参与企业管理和员工管理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徒)主人翁意识,彰显他们年轻、追求美好生活、朝气蓬勃的优势,铸就他们的本领。

5.创新学生(学徒)评价机制。改变学校评价、企业评价、行业认证、职业资格认证等互不关联、互不认可的局面,学习英国学徒制,围绕国际认可的专业资格认证体系和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以雇主为主导开发与设计学徒标准和评价方案,建构现代学徒培养目标,以岗位职责为中心规划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范围,细化知识、技能和态度标准,注重学徒工作方法和人际管理等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和终点评价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多元化第三方评价,满足学徒和雇主对评价公正性和科学性的期待[8]。

6.建构学生(学徒)网络社区管理制度。如今,微博、微信以及QQ是青年学生最喜爱的传播和接收媒介,因此自然形成了若干网络社区。网络社区在学生(学徒)管理方面功能卓越,学生(学徒)在其中可以实现学习、咨询、答疑、社交等,管理者则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服务,如能实现与学校和企业管理系统的互通,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规范并健全学生(学徒)网络社区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发挥网络社区育人作用。

(四)健全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管理制度体系

现代学徒制从设计方案到实施条件都有别于传统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的全方位改革,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制度体系,保障其有效运行和过程监控[5]。现代学徒培养制度体系是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学生(学徒)管理制度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必须适应整个制度体系的变革,纵向上体现宏观、中观、微观的逐层落实,横向上体现与学校核心价值观、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制度等的相互支撑,具体见图1。

现代学徒制制度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内源动力,我国现代学徒制尚处在“试点”阶段,其制度体系建设处在一个从无到有、从不明显到明显的探索和培育过程[10]。不同高职院校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路径和方法各有不同,学生(学徒)管理模式也千差万别,所以,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管理制度建设必然要根据实际不断创新、修订和完善。

猜你喜欢

学徒管理制度制度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魔术师的学徒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