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梨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8-02-10张东栋
张东栋 杨 伟
彬州梨原产陕西彬州市,明清时期就已大面积种植。每当4月,“千树梨花千树雪”,皑皑花海银装素裹,恍如“北国风光”。“彬州梨”的称谓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从品种上讲,这不是单纯的一个品种,而是包括彬州市老遗生、水遗生等古老地方梨品种和后来引进的砀山酥梨、雪花梨、早酥梨等优良品种;二是彬州市的气温、水分、光照、地势等条件得天独厚,所产梨果个大,水分足,色黄亮,果核小,汁多无渣,口感甜脆,人们习惯上把彬州市生产的梨统称为“彬州梨”。1957年,彬州人民将彬州梨寄给毛泽东主席品尝。中共中央办公厅复信,鼓励当地果农发展彬州梨。2008年2月,彬州梨入围首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名单。在2017第三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全国果业扶贫大会暨中国(长沙)优质果品博览会上,彬州梨品牌评估价值5.79亿元。
1 彬州梨产业现状
彬州梨主要分布在彬州泾河川道及各支流水系沿岸海拔1 000 m以下的滩地及坡台地上。建国后,经过几十年发展,彬州梨的面积、产量形成规模。1998年,全市梨园面积10.3万亩,达到鼎盛时期。2000年以来,由于春行冬令,梨花难保,比较效益下降,彬州梨面积逐年锐减,清代谭嗣同描写的“棠梨树下鸟呼风,桃李溪边白复红。一百里间春似海,孤城掩映万花中”的美丽景象几近不存,彬州梨逐渐走向没落。2017年底,全市梨园仅存2.5万亩,地方品种老遗生、水遗生也所剩无几。集中栽培区域有义门镇中罗堡村、太峪镇四兴村和姚联村、泾河西区虎神沟村、永乐镇红岩河村等,主栽品种为砀山酥梨、早酥梨。
2 彬州梨产业衰退原因
2.1 气候因素 1998年至今,几乎每年梨树花期都会遭受倒春寒影响,其中1999—2005年连续7年梨园减产八成以上。虽然积极采取了在梨园迎风面设挡风墙、堆集柴草熏烟、放置烟雾发生器、梨树喷布防冻液、主干涂白、梨园浇水等措施,但面对大幅度降温天气功效甚微,梨园收益大幅下降甚至入不敷出,极大挫伤了广大梨农的积极性。
2.2 市场因素 据近几年市场分析,地标性产区的梨在全国各地较受欢迎,彬州梨虽为地理标志产品,但已有名无实,目前市场上的彬州梨多数不是真正的彬州梨,其香味、色泽、口感均不能与彬州梨相提并论,“彬州梨”品牌受到极大冲击。加之陕西礼泉、蒲城等梨区的兴起,彬州梨园面积大幅萎缩,效益大不如从前。据统计,近5年苹果均价4.4元/kg,梨均价只有1.6元/kg,收益相差甚远,梨农多将梨树砍伐种粮或撂荒外出打工。
2.3 社会因素 泾河川道是彬州梨原主产区,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开发、交通路网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梨园面积不断缩减,从东边新民镇早饭头村至西边泾河西区大佛寺村,沿泾河川道梨园已难得一见。煤矿周边群众多选择进矿务工,收入相当可观,遂逐渐放弃梨园管理。还有一些镇为增加群众收入,推广坡台地中药材种植,收益近2 000元/亩,且管理、采收方便,相比之下梨园生产费时费工,效益还低,群众自然不愿栽梨。
2.4 人力因素 农村青壮年或赴沿海发达地区及周边大中城市务工,或因学校撤并为方便孩子入学选择进城务工,管护梨园的主要是六七十岁的老梨农,管理水平不高,梨果品质逐年下降,收入逐年下滑。当地果业系统中,许多梨树栽培管理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已经退休或面临退休,年轻技术干部实践技能不足,难以有效指导生产。
3 彬州梨产业发展建议
彬州梨不仅是招待宾客、馈赠亲友的名特产,更是我国西部地区积淀深厚、源远流长的梨文化。因此,拯救彬州梨,不仅是振兴产业的需要,更是弘扬古豳(音同“彬”)梨文化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鼓励新建,扩大规模 从2018年秋冬季建园开始,在泾河川道及各水系沿岸适栽区域新建梨园。主栽品种可选择砀山酥、玉露香,搭配品种为绿宝石、早酥梨、香蕉梨、长把梨、水遗生等。在集中连片区域鼓励企业、合作社和有实力的个人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包括义门镇、太峪镇、永乐镇、新民镇、龙高镇、北极镇等,农户可以土地、农机、资金等方式入股,年底参与分红,或以务工方式增加收入。
3.2 坚定信心,抢救老园 全市现存梨园已过盛果期,有的甚至处于撂荒状态,管理粗放,挖除重建费工费力且存在连作障碍问题。亟需采取高接换头、修剪更新、病虫防治、加强水肥等措施进行更新复壮,一两年之内即可结果。同时,对现存的老遗生、水遗生梨园,更要精心管护,保留种质资源。
3.3 关注气象,防冻保果 低温霜冻虽对彬州梨产业有一定影响,但彬州市仍是梨的优生区。每年霜冻易发期,提早与气象部门对接,建立互联机制,时刻关注气象变化,如遇低温预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统一预防。霜冻来临前,通过灌水、喷水、喷防冻药剂、果园熏烟等措施,推迟芽体萌发,改善梨园小气候,延迟开花,减轻霜冻危害。
3.4 充实力量,加强培训 适当招引熟悉梨树栽培的年轻技术人员,快速补齐人员短板。选派年轻技术干部赴各大农业院校和安徽砀山、渭南蒲城等产梨大县学习新优技术,组织管理水平高的梨农外出参观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邀请国家梨产业体系专家来彬指导培训,找症结、寻问题,推动彬州梨产业发展。
3.5 宣传推介,拓宽销路 积极运作,尽快注册“彬州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参加各类展会并在上海、广州等城市举办彬州梨专题推介会;邀请农林卫视、咸阳电视台等来彬拍摄 “彬州梨”专题节目,在网络、电视和其他新媒体上推介宣传,重塑“彬州梨”品牌形象;利用彬州梨走上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的良好效应,整合现有彬州梨网络销售渠道,与中国邮政等快递公司深度合作,统一标准、统一货源、统一销售,让彬州梨走向全国。
3.6 延伸链条,提升效益 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水果精深加工,开发罐头、梨汁饮品、梨酒、果胶、果醋等系列产品。同时,大力引进梨类加工全产业链企业,学习海升公司在安徽砀山建成的 “酥梨—浓缩果汁—果胶—固体有机肥、液体有机肥”生产模式,提升“彬州梨”附加值。融诚集团、西安蓝溪等本土企业可利用当地梨果资源开发梨酒、梨醋等产品,填补市场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