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uperPath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2018-02-10

循证护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入路置换术髋关节

随着骨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逐步向微创手术发展。SuperPath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是2010年由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圣路加医学中心James Chow博士首创,切口仅为6 cm~8 cm,经梨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入路,不需切断髋部外旋肌群,几乎保存髋关节周围所有的肌肉功能及完整的关节囊[1],是一项革命性技术。我院自2015年6月首次采用SuperPath入路的微创全髋置换术,至今已开展了近30例。SuperPath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病人下床时间早,体位不受限制,无髋关节脱位风险,避免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发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全新的手术技术在骨科领域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有关其护理方法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初次行SuperPath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25例,手术切开均为后外侧入路,手术过程无任何并发症,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55岁~78岁,平均69岁;股骨颈骨折1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例;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3例,慢性冠心病5例。

1.2 手术方法

25例病人手术均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美国瑞特人工假体。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侧卧位,常规消毒,定位股骨大粗隆,取髋关节后上方切口,切口长约6 cm~8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凝止血,打开深筋膜、阔筋膜,臀大肌、臀小肌间隙进入,纵行切开后上方关节囊,将下肢置于前屈内旋位,锉髓,安装股骨柄。沿假体行股骨颈切除,用取头器将股骨头取出,将股骨向前切开,经皮开口放置通道,行髋臼锉锉臼,安装生物型髋臼臼杯,后上方植入髋关节螺钉一枚,安装假体颈,标准试模小头后,髋关节复位,被动牵拉、前屈、内收患肢后,见髋关节稳定,无脱位征象,安装陶瓷股骨头,髋关节复位,反复冲洗伤口后,电凝止血,缝合伤口。

1.3 评价方法

髋关节功能评分使用髋关节评分量表(Harris)[2]评价,满分100分,该量表包括疼痛(44分)、功能(47分,包括①步态:跛行、行走时辅助、行走距离;②功能活动:上楼梯、穿鞋袜、坐椅子)、畸形(4分)、活动度(5分)4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越好。髋关节功能分级标准:90分~100分为优,80分~89分为良,70分~79分为中,<70分为差。评定术前、术后2 d及术后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

2 结果

25例病人术后首次下床的时间平均为1.5 d,无感染、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其中5例出现了轻度贫血、低蛋白血症。术前Harris评分为24.5分±3.2分,术后2 d Harris评分为52.4分±5.3分,术后3个月为83.1分±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切口均一期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伤口感染、髋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出现,未出现持续性跛行以及跌倒、髋关节疼痛等现象。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常规风险评估与干预

病人入院后由床位护士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收集病人信息,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压疮风险评分、跌倒/坠床评分、血栓评分、疼痛评分,对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时予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60分,允许家属陪伴,协助生活护理,定时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求,及时给予帮助。②压疮(Braden)评分<18分,给予气垫床应用,定时翻身叩背,保持尾骶部皮肤清洁干燥,加强交接班。对于消瘦、尾骨突出者,尾骶部受压处予爱立敷泡沫敷贴保护以起到减压作用,若无卷边、潮湿,1周更换1次。本组病人无一例发生压疮。③对有跌倒/坠床风险病人,下床时注意安全,指导病人渐进式下床,避免在潮湿地面行走,由家人搀扶,防止跌倒,卧床期间使用护栏保护。④血栓(Autar)评分≤10分属低危病人,予弹力袜应用,适当下床行走,卧床期间进行踝泵运动。评分>10分,除了以上措施,并予肢体气压泵应用,每日2次,每次1 h。⑤对于疼痛病人,常规使用镇痛药物塞来昔布口服,每日2次,有效控制疼痛,保证病人的休息。

3.1.2 专科评估与干预

评估病人心肺功能,观察病人的步态,测量髋关节活动度、腿围及双下肢长度,并进行肌力评定,以评估病人有无肌肉萎缩,行走跛行等异常情况。指导病人进行以下康复训练。①髋关节周围肌群训练[3]:股四头肌训练(包括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臀中肌训练、髋外展肌训练,每天3次或4次,每次15 min左右。②指导正确转移训练:正确使用助行器及拐杖,分为不负重行走、负重行走、平地行走及上下楼梯的行走。③训练肺功能: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两上肢做扩胸伸展运动,每天3次~5次,以增加肺活量、提高血氧含量。

3.1.3 心理疏导

病人多为老年人,对手术普遍存在焦虑、紧张等心理,担心术后肢体能否恢复正常行走,是否会影响日常生活等。护士主动与病人交流,有针对性地疏导。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此手术方法、优势、并发症的预防、术后疼痛的缓解方法,强调术后积极的功能锻炼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帮助病人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以增强病人康复信心。

3.2 术后护理

3.2.1 病情观察

术后常规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根据面色、意识、休克指数、出入量、血红蛋白变化来判断有无休克早期症状。观察伤口敷料外渗血及术肢末梢血运、感觉、运动情况。正确评估病人的失血量,除了对术中出血、术后伤口引流量的关注,不可忽视隐性失血量,术后应用氨甲环酸、铁剂预防隐性失血[4]。

3.2.2 疼痛管理

积极和良好的术后镇痛不但可以解除病人精神和肉体的痛苦,还对病人的整体康复,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成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本组病人采用超前镇痛与多模式镇痛方式相结合。术后常规使用自控镇痛泵,并静脉输注丙帕他莫粉针或帕瑞昔布粉针静脉注射,术肢伤口周围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仪进行理疗,以减轻疼痛。教会病人应用放松术,如看电视、与家人交谈等,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本组病人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配合治疗。

3.2.3 功能锻炼

早期的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据李益平等[6]研究:如不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黏连、挛缩、肌力不平衡。最终造成跛行、患侧髋关节活动度受限。指导病人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术后3 d内:主要进行肌力与关节活动度训练。具体进行以下活动:踝泵运动,双下肢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练习,将膝关节伸直,用力下压;髋外展肌训练,取仰卧位,下肢伸直,主动做患肢的外展、内收运动;屈膝屈髋活动,将腿伸直,缓慢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动,足尖保持向前,髋关节屈曲达90°;直腿抬高训练,伸直膝关节,向上抬起离床20 cm,在空中停留数秒;臀肌训练,平卧后收缩臀肌。以上训练每个动作保持5 s,再放松,每天3次,每次20个~30个。术后早期体力恢复良好的病人可下床练习站立、借助拐杖练习部分负重行走,逐渐增加行走距离,每日3次。术后4 d~7 d:负重行走及进行抗阻力训练。如直腿抬高负重训练,坐位或仰卧位,在主动直腿抬高的基础上,脚背放个小沙袋,重量逐渐增加到2.5 kg~5.0 kg,以增强肌力;髋外展抗阻力训练,进行髋外展练习时将一手置于患肢膝外侧略施阻力,嘱病人主动外展髋关节,使患肢逐渐固定在外展5°、10°、15°、30°的位置上,以增强髋外展肌[7]。术后1周后:弃拐行走及平衡性练习,指导病人进行下蹲练习,平衡性练习如站立位时,伴或不伴膝关节屈曲地做髋关节伸展,主动屈髋和内收肌被动拉伸,并可进行下肢交叉步行练习。每个动作保持5 s~10 s,每次10个~20个,每天3次或4次。

3.2.4 并发症的预防

3.2.4.1 深静脉血栓预防

全髋置换术后,血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肥胖等[8]。术后密切观察病人患肢末梢血运、肿胀、疼痛、皮温、肢体活动情况。每天进行膝关节上下10 cm腿围测量,观察比较肿胀消退情况,询问有无小腿肌肉疼痛,观察有无浅静脉曲张,并进行直腿伸踝试验(Homans征)检查,以早期发现深静脉血栓的表现。预防血栓采用综合干预策略[9],首先予健康教育,告知病人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危害,引起病人的重视。预防方法即早期功能锻炼、梯度弹力袜、气压泵的应用及药物预防,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口服利伐沙班等,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

3.2.4.2 跌倒预防

SuperPath入路的微创全髋置换,术中保留了髋关节周围的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和外旋肌群构成的类似于肩袖的“髋袖”样结构,保证了前方和后方髋关节囊的完整性,术中不进行髋关节脱位而采用原位切除股骨头和股骨颈[10],因此关节稳定,术后早期可下床活动,但是病人术后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机体虚弱,早期下床活动存在再次跌倒的风险。预防措施:①评估跌倒风险,在交班本上做好记录,做到班班交接,加强巡视。床头有警示标识,提醒病人注意。②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及家属跌倒的危险因素、严重后果及预防方法,以引起病人的重视。及时评价病人及家属对预防跌倒的掌握情况。③环境安全,确保环境宽敞、明亮、整洁,避免潮湿、拥挤等。病房走廊上设有预防跌倒的展板,以便于病人掌握跌倒预防措施。④正确的步态训练与平衡力练习[11-12],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提高本体感觉能力、增强肌肉力量训练,如牵拉髋部肌肉、屈曲与伸展膝、踝关节,下肢和躯干的抗阻运动,训练核心肌群,增强老年人行走的稳定性。

3.2.4.3 伤口感染预防

观察体温情况,注意伤口有无红、肿、热、痛,术后定期复查白细胞计数。保持伤口敷料外清洁干燥,有渗血及时在无菌操作下更换敷料。饮食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铁钙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本组病人无伤口感染发生。

3.2.5 出院宣教

微创全髋置换术后1周左右出院,出院时为病人制订详细的康复锻炼计划,尤其注重髋关节周围肌群力量的练习、步态训练,以增强髋关节的稳定和关节活动度。定期随访,术后1个月拍X片,观察假体位置及有无松动。

4 小结

SuperPath入路的微创全髋置换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手术,其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中显露清楚、出血较少、恢复快、不易脱位等优点[13],接受该手术的以老年人居多。该手术不受体位影响,早期屈曲髋关节可>90°,而不用担心有脱位风险。据于红英等[14]研究,术后当天即自行翻身、侧卧,两腿间无需夹枕,术后1 d~3 d站立负重与行走,术后4 d~5 d生活基本自理,达到了快速康复的要求。但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以安全为前提的。据李蕊[15]研究:跌倒常是由于老年人退行性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及环境因素引起,10%~20%跌倒是由肌无力引起。因此精湛的手术技术结合精心护理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老年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术前及时给予干预,积极改善心肺功能,疏导不良情绪,指导功能锻炼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积极预防并发症,有效健康宣教,鼓励病人早期、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出院时为病人制订详细的个性化锻炼计划,做好延续护理,能帮助病人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入路置换术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