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脊柱结核手术的护理体会
2018-02-10王晓丽
王晓丽
近年来结核病的流行重新加剧,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中重度脊柱结核的治疗涉及抗结核药物的化疗以及手术治疗两个方面,患者病情重、手术创伤大、治疗周期长。精心的临床护理对脊柱结核手术及整个治疗过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科58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前、后路手术治疗各类脊柱结核58例,男28例,女30例,年龄18-72岁,平均47岁。受累部位颈椎9例、胸椎11例、胸腰段35例、下腰椎及腰骶段结核3例。临床表现为颈痛或腰背痛,大部分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神经功能损害检查按照Frankel分级,B级7例、C级9例、D级30例、E级1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药物化疗 按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用的原则实行化疗并强调全程督导。主要抗痨药物有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使用标准化疗方案3HRSE(Z)/6~15HRE(Z),H、R、S、E(Z)、联用3个月后停用S,其它三药继续治疗6~15个月,其中围手术期异烟肼可静脉滴注。如患者链霉素过敏则换为乙胺丁醇。
1.2.2 手术治疗 患者大多存在神经功能受损症状,需要进行病灶清除、植骨重建、内固定术。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主要是心理指导及营养支持。患者病程长、病情重,需要手术的患者大多存在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本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一段时间的术前抗痨及营养支持治疗,血沉下降达30mm/h或下降显著、结核中毒症状明显减轻、全身情况明显好转进行手术。护士需要告知患者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时机、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知晓该病相关专业知识,消除恐惧,配合治疗。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饮食,加强自身抵抗力。本组46例患者存在下肢神经功能障碍,且较长期卧床,术前从呼吸功能、排便功能等方面指导锻炼以促进术后恢复,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
1.3.2 术后护理 充分了解患者麻醉、手术方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颈椎前路手术可能由于伤口血肿形成引起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开胸手术可能由于胸腔积液、积血引起血压饱和度下降,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四肢感觉活动情况,及时发现有无进行性感觉、活动功能下降等脊髓损伤并发症。加强各种引流管的管理,保持引流通畅。对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鼓励咳痰,促进肺扩张。
给予营养支持,静滴脂肪乳及氨基酸,低蛋白血症者给予白蛋白治疗,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1]。
功能锻炼:进行下肢及关节的主动及被动运动,如有必要使用抗凝药物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2]。对截瘫患者加强褥疮防治,加强翻身及皮肤护理。
2 结 果
本组患者恢复好,除4例术后出现局部皮肤浅表感染、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新窦道形成。所有患者在术后3月内全身症状均消失、脊柱局部疼痛感明显解除。神经功能受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化疗结束时结核痊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等。
3 讨 论
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病情严重,应采取局部与系统兼顾的综合治疗,包括正规抗痨治疗及手术治疗[3]。药物化疗贯穿治疗始终、是治疗的根本,但服药品种多、时间长,副作用大,因此患者入院开始化疗时就要向患者宣教有关该疾患知识,增加患者依从性。
脊柱结核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常见有例如出血、感染、脊髓损伤、血胸、压疮、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同时术前准备不充分有导致结核复发可能,因此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引流管护理,同时脊柱手术存在脊髓损伤风险,需要密切观察肢体感觉、活动情况。对存在神经功能损伤患者,要指导功能锻炼,加快患者康复[4]。
【参考文献】
[1] 刘金洋,李康华,胡建中.胸腰段脊柱结核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对照试验[J].中国骨伤,2008,21(1):28-29.
[2] 潘文丽,杨凤勤,邢玉萍.225例脊柱结核病人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的临床护理[J].新疆医学,2013,43(1):117-118.
[3] 肖伟,金格勒.脊柱结核诊疗进展[J].医 学 综 述,2012,18(14): 2222-2224.
[4] 孙洁.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需求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 6) : 63 -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