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护理和心理护理改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2018-02-10吴珊
吴珊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胃癌作为常见多发且严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之一,致死率非常高,仅次于肝癌与肺癌[1]。它不只是脏器癌变,实质是身心病症的一种,治疗既要作用于身体与心理,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所以在胃癌治疗的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心理个性特征,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辅以优质的营养支持护理,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疾病治疗效果是非常关键的。本研究对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2例胃癌患者,分2组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其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作对比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2例,随机分2组,参照组51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讨组51例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护理和心理护理,全部患者符合胃癌诊断标准,排除患有严重智力与认知障碍患者,对药物、酒精等依赖患者,严重精神类疾病患者及其他严重身体疾病患者。
参照组患者年龄38.6岁-76.4岁,平均年龄(57.42±7.61)岁,男女比例为32:19。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3例,高中文化程度18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0例;研讨组患者年龄39.4岁-77.3岁,平均年龄(58.13±7.28)岁,男女比例为30:21。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4例,高中文化程度19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8例;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信息资料P>0.05,差异小,可均衡对比。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51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含常规管道、药物、皮肤、情绪护理及健康指导等内容。研讨组51例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护理和心理护理,措施详述如下:(1)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挑选合适的时机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对其情绪变化予以观察了解,对其倾诉内心郁闷时给予鼓励,让负面情绪得以宣泄,胃癌患者往往存在“癌症即绝症”的错误观念,护理人员详细讲解胃癌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胃肠功能恢复与情绪变化的相关性,介绍成功案例,同时应与家属达成一致意见,统一口径纠正其错误认知,树立其治愈的信心,重建其生存的欲望,短时间内化解患者的情理危机,积极配合治疗。(2)营养支持护理干预:手术完成之后第1天,护理人员经鼻饲管给予患者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如未出现不适反应,第2天可以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首先以每天10 mL-20 mL营养液输入,温度控制在39oC左右,逐渐调节速度到每天30 mL-50 mL,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循序渐近增至60 mL-100 mL。同时应妥善固定鼻饲管,做好标记,加强巡视,防止导管脱落。长时间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唾液的分泌会降低,此时需进行每日2次-3次的口腔护理,避免发生口腔感染。
1.3 观察指标 采用SF-36量表通过总体健康、社会的功能、身体与情绪的角色、躯体的功能及疼痛等指标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开展调查。本次研究取指标平均值,总分100,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数据处理 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作数据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参照组与研讨组在护理前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平均值分别为(60.12±3.59)分、(59.47±4.23)分,经不同的护理方式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参照组与研讨组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平均值分别为(77.63±4.31)分、(86.96±6.21)分,研讨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参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证明,癌症的产生与发展,与患者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密不可分。胃癌作为临床癌症之一,表现出极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患者在患病与治疗期间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巨大的压力,使得生理、心理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患者的病情好转与预后恢复产生严重干扰[2]。
恰当的喂食方式进行营养补充,在恢复其消化功能的同时,对免疫功能予以提升[3]。心理护理则是从患者的不良情绪入手,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改善其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重新唤起患者战胜疾病,治愈出院的希望,继而提高生活质量,积极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4]。
数据显示参照组与研讨组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平均值分别为(77.63±4.31)分、(86.96±6.21)分,研讨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参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营养支持护理和心理护理改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