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源性血管损伤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2018-02-10董永康丁富安刘士阳李春颖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医源性假性病例

王 征 高 波 董永康 权 成 丁富安 刘士阳 李春颖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长春 130041

医源性血管损伤是指在手术及医疗操作过程中意外发生的血管损伤,可发生在多种临床诊疗操作过程中,目前,除常规手术外,介入治疗、静脉营养及血液透析等操作所导致的医源性血管损伤也逐年增多。据目前统计数据表明,医源性血管损伤已占到各类血管损伤的25%~28.5%,现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救治的37例医源性血管损伤患者(包括2例异地远程急救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2岁。除10例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住院治疗外,其余病例均在损伤早期手术当中会诊进行及时处理。导致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原因包括:⑴术中损伤:大隐静脉曲张患者5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伤及股动脉2例、股静脉2例、股动脉及静脉同时破裂1例;行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导致股动脉破裂1例,股动脉、股静脉同时破裂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2例,行股骨头置换术致股动脉破裂1例和股静脉破裂1例;肾癌患者2例,行肾癌切除术致肾上段下腔静脉破裂;乳腺癌患者2例,行乳癌根治术致腋静脉破裂;子宫肌瘤3例,行子宫切除术,致1例左髂外动、静脉同时横断,2例骶前静脉丛损伤;结肠肿瘤2例,其中1例行肿瘤切除术,致肠系膜上静脉破裂,另1例由于肿瘤包裹肠系膜上动、静脉,切除肿瘤时误将肠系膜上动、靜脉同时离断;甲状腺肿瘤2次手术1例,电刀误切致颈外动脉破裂;腹膜后巨大肿瘤1例,包裹腹主动脉,分离时致腹主动脉破裂,失血约8000 ml,伴朣孔放大;宫颈癌1例,行子宫切除术,致左髂外静脉破裂;门脉高压症1例,行门奇静脉断流术,致肝右静脉破裂;胫骨平台骨折1例,行纲丝固定术,误将腘动脉卡在骨折缝隙中;右下肢脂肪瘤1例,行脂肪瘤切除术,致大隐静脉破裂;直肠癌1例,行直肠癌根治术,致下腔静脉下段破裂。⑵介入治疗:冠心病11例,行支架置入术,致1例股动脉破裂,10例假性动脉瘤形成;心动过缓1例,行射频消融术,致右股静脉破裂。

1.2 治疗方法

37例患者中,动脉损伤22例:动脉断裂清理修剪后缺损长度>2 cm者2例,其中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1例,人工血管动脉重建1例;动脉断裂清理修剪后缺损长度≤2 cm者3例,行端-端吻合术;动脉断裂血管壁损伤周径≤25%,且边缘较整洁者7例,行血管修补术;假性动脉瘤给予切除动脉重建5例,保守治疗5例。静脉损伤15例:静脉修补11例,骶前静脉丛损伤填塞压迫止血2例,股动、静脉同时损伤手术2例。

1.3 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1:患者,女性,56岁,行盆腔肿瘤治疗,术中误将左髂外动、静脉同时切断,出血凶猛,无法彻底止血。急电本院术中会诊,将损伤血管暂时结扎,清理、修剪被误切血管及周围组织,在无张力情况下,将髂外动脉进行一期“端-端”吻合,对损伤静脉采取修补,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病例2:患者,女性,31岁,行盆腔肿瘤治疗,手术误伤骶前静脉丛,出血凶猛,急电本院术中会诊,本院医务人员赶到时,患者已失血性休克已3.5 h,伴瞳孔散大30 min,输血约10 000 ml。骶前静脉丛起自骶骨,撕脱后易回缩,一旦误伤非常凶险。无论修补、结扎或电凝止血均较因难。术中首先选用灭菌图钉,在出血点处钉入骶骨,由于图钉折断而失败;继而采用大量明胶海绵及止血纱布填塞压迫止血,获得成功,患者血压逐渐恢复。于术后第二天转入本院继续治疗,取出“宫纱”未见活动性出血,观察1周后出院。

2 结果

37例患者中,动脉损伤22例,动脉手术重建15例,假性动脉瘤保守治疗5例,截肢2例;静脉损伤15例,手术修补11例,骶前静脉丛损伤填塞止血2例,截肢2例。出现血管损伤后,及时、正确的处理,尽量给予Ⅰ期动、静脉重建及修复,是影响近期及远期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术后回访尚未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等问题。

3 讨论

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发生原因复杂[1]。盲目自信、粗暴操作、解剖不熟、技术经验不足等均是造成医源性血管损伤的重要原因,血管变异、病理侵害也是血管损伤的常见原因[2-3]。

腹股沟区的大隐静脉位于皮下和深筋膜之上,股动、静脉位于血管鞘内和肌间隙之间,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时,发生血管误剥导致股动脉或股静脉损伤者偶有发生。本组因误剥致血管损伤5例,最严重者导致高位截肢,造成其终生残疾。笔者分析对与解剖关系不熟及手术经验不足,是导致股动、静脉误剥的主要原因。因而在腹股沟区域的手术中,除充分暴露大隐静脉,熟悉其周围解剖关系至关重要。

随着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开展,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已成为经股动脉入路行有创检查和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创检查时的0.2%~0.5%,介入治疗时的2%~8%[4]。本组37例患者中,冠心病患者11例,由支架置入术引起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0例、导致股动脉破裂1例及心动过缓,行射频消融术致右股静脉破裂1例。

恶性肿瘤及慢性炎症的侵袭或包裹,常为血管损伤的另一种重要原因。本组13例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缺乏术前评估,肿瘤浸润与周围血管关系不清,过于追求尽可能的“根治”,忽视了手术的安全,致使术中静脉损伤9例。由于静脉壁薄、无搏动性、易撕难缝及肿瘤占位可使静脉移位、粘连,甚而压瘪,因而其损伤发生率远大于动脉,加重手术难度[5-6]。

纵观本组37例病例,无论介入诊疗还是开刀手术腹股沟区均为血管损伤的多发区域,故外科手术时,腹股沟区的视野要清楚,游离血管要仔细,避免过度牵拉,止血钳夹要准确和结扎血管要牢固等。而恶性肿瘤手术中静脉比动脉更易损伤,因而无论开刀手术,还是介入治疗,术前应做充分评估,对于患者手术区域内的局部解剖特点、层次必须熟练掌握,尤其要熟悉病变组织与周围主干血管毗邻关系,预估手术难度及相应措施。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如超声、MRI等,必要时行血管造影。术中要高度重视肿瘤与周围组织及血管的关系,认真分辨后,方可分离,切勿粗暴操作。清扫淋巴结时,更应耐心、仔细,以文氏钳分离,逐一结扎、止血[7]。下肢股动脉穿刺及插管等检查和介入治疗操作完成后,患者应在局部加压并卧床休息6~8 h。对于患有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或安放血管支架的患者,其本身血管质量较差,且多数需较长时间应用抗凝药物,准确可靠的局部压迫和加压包扎,术后足够时间的卧床休息,更是尤为重要,是预防假性动脉瘤的关键[1]。

本组血管损伤37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0例,其中5例破口直径≤1.5 cm以内的患者采取患肢制动、再次加压包扎,获得痊愈,其余5例保守治疗无效,采取手术治疗,切除瘤体并进行修补手术,亦收到较满意效果,余患者均采取及时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施行血管重建术,切忌结扎。根据损伤血管不同口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对小破口采取缝合修补法,用无损伤血管钳提起破口,再用3-0血管吻合线修复即可;对下腔静脉等大血管破口无法修补者,多采用移植重建,取自身大隠静脉或相应口径人工血管进行移植重建。应对静脉修复患者术后常规抗凝治疗,以防静脉血栓形成。

循环重建时间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缺血6 h以内施行动脉重建手术的成功率约为90%,而24 h以后只有约20%[8]。一般认为受伤至血运重建的安全期不得超过6~8 h[9-10],Wani ML等[11]报道,腘动脉损伤6 h后施行手术的患者中,截肢率为42.1%。因而循环重建时间应力争在6 h以内完成,从而减轻缺血缺氧造成的组织损伤及截肢风险。本组两例远程会诊病例,均发生在外市、县级医院,在当地无血管外科专科医生的情况下,在6~8 h内恢复血液循环困难重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际之间交通系统日趋发达,为急诊救护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其地处松辽平原中心,交通发达,以现有航空、铁路及公路行驶速度推算,6 h内基本可达所有省内主要县市,其急诊急救问题基本可以解决。

猜你喜欢

医源性假性病例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病例”和“病历”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以及防范措施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医源性胆总管损伤的预防及治疗体会
贯穿缝合并加压包扎治疗假性囊肿切除后皮肤潜行剥脱伤7例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