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与现代:文化涵化视野下克里雅人的传统服饰研究

2018-02-10买托合提居来提迪丽努尔吾普尔

关键词:派克缝制服饰文化

买托合提·居来提,迪丽努尔·吾普尔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62;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 和田 84800)

文化涵化是指不同文化在长期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形式发生变迁的现象。文化涵化是文化变迁的一种主要形式。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文化都处在空前程度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之中,这“是一种不稳定的文化状态,具有暂时性、反复性特征”[1]。维吾尔人同样面临着文化变迁和文化涵化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需要应对现代化的文明与自己传统的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维吾尔族是祖国大家庭中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人与祖国其他民族一样靠自己的辛勤、勇敢、智慧,一同书写着历史的章程,为我国辉煌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研究维吾尔人的文化和历史也是研究中国民族历史的一个重要环节。

于田古称“扜弥国”,它座落在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干线上,处于新疆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角、昆仑山脉北麓,是一片引人注目的绿洲。这里世代居住的人群自称为“克里雅”,他们以畜牧为生,逐水草而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被有关部门冠名为“中国探险旅游之乡”[2]2、“中国大芸之乡”[2]2、“中国大叶紫花苜蓿之乡”[2]2、“中国胡杨之乡”[2]2、“中国玉石之乡”[2]2。中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楷模劳模“库尔班大叔”就是来自这里。

于田县历史悠久,是丝绸之路南道重镇。西汉时期,于田是西域都护府所辖三十六国之一的扜弥国,同时也是当时西域的佛教胜地。东汉后期,扜弥国开始受到周边逐渐强盛的于阗国压制。三国时期,扜弥国被于阗国吞并,退出历史舞台。由于史料匮乏,有关于田克里雅人的古代历史尚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学界的说法也并不统一。清朝末年在此置县,因保留于阗国名而称“于阗县”。1959年10月因受汉字简化运动的影响,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于田县”。维吾尔语中俗称此处为“克里雅”,由克里雅河名而来,即飘移不定之意[3]。

服饰自产生以来,就以体现身份、生活习俗、审美观等特点成为文化最为鲜明的特征符号之一。服饰文化最能直接体现社会历史的变化,服饰文化也是文化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对于人的生存重要的是“衣食住行”,不难看出“衣”是放在首位的。

维吾尔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不少独具风格的文化习俗,并一代一代以传统文化形式沿袭至今。克里雅是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古都,在这里,祖先们的不少传统文化被保存下来,其中最明显的也是比较著名的是克里雅人独具风格的服饰。与其他地区的维吾尔人不同,克里雅人最具代表性的是妇女的小花帽(小台力派克)以及男人们的夏帕克帽、沙里台力派克等。

一、克里雅女性的传统服饰

(一)传统头饰

1.白色头巾。这种白色头巾又分为带花纹的和不带花纹的。不带花纹的通常是在丧葬时戴的,带花纹的是中老年女人在婚礼或者过节的时候戴的,不过现在戴白色头巾的女人已经很少见了。

2.世界上最小的小花帽(小台力派克)。小花帽(小台力派克)是克里雅女人的头饰品,可以算是服饰文化里具有独特标志性的饰品。关于小台力派克,买买提艾沙·库尔班在《源远流长》中这样描述:“小台力派克原产自库车,库车羊生下一两天的小羔羊最薄的一层皮以及花纹最漂亮的褥子材料成为小台力派克的原材料。在现今,因为原材料不足,就用人造原料了。小台力派克的形状是外沿大,内沿之顶部小,外沿直径为15厘米至20厘米,内沿直径5厘米至8厘米,重量大约为40克左右,外面用白色、黄色、蓝色、黑色等绸布,小台力派克的制作手艺比较复杂,所以一般做土马克的商人是做不出小台力派克的,小台力派克是有专门的作坊的。”[4]31

从19岁到中壮年、老年,克里雅妇女都戴小台力派克,但是佩戴的形式根据场合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家里或者有丧事的时候戴白色外层的或者银色外层的,这表明是在带丧。婚礼或者节日的时候会戴棕色或海蓝色外层的。年轻女孩们会戴颜色更鲜亮的、用亮丝线缝制的小台力派克。未成年的小女孩们是不戴的。

(二)独特服饰

1.派里间。派里间同样是克里雅妇女区别于其他区域维吾尔妇女的独特服饰之一。关于派里间,买买提艾沙·库尔班在《源远流长》中是这样描述的:“派里间采用黑色或者黑色花纹的丝绸缝制,克里雅妇女的服饰以前是手工作坊用织线机织的棉麻染成黑色的然后缝制的,衣襟、衣领、衣角边、袖边都会缝制3厘米宽的蓝色的边做修饰。派里间没有扣子,在两侧胸口分别有七条或者九条边形修饰,也是蓝色的,而且两边的条形修饰是对称的。”[4]34派里间胸襟上缝制的七条或者九条图形可能与维吾尔人把七和九两个数看作是吉祥数有密切关系,但是至今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对此进行说明,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在婚丧嫁娶时穿戴白色的头巾和小台力派克,穿派里间,已成为缺一不可的穿戴。

2.居宛裙。居宛长裙和小台力派克、派里间一样,是颇受克里雅妇女喜爱的独具风格的维吾尔服饰。买买提艾沙·库尔班在《源远流长》中是这样描述的:“居宛裙(有扣子的裙子),是由除了红色或者绿色之外的任何一种纯色布料缝制的,样式是直筒的,胸围宽大一些,胸部正中靠上的部分是开衩的,大概有20厘米长度,并以2厘米的宽度用褐色丝线做修饰,在胸部右边用深紫红色,宽约2厘米,长度为20厘米的7条条状图案,乍一看和派里间图形差不多,但是居宛裙的图案只在一边有。”[4]35居宛裙其实是克里雅妇女在婚礼上专门穿的一种特殊礼服,对于克里雅妇女来说一生中有两次婚礼。一次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大众一样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婚礼;还有一次是她们的居宛婚礼,即“少妇礼”,这是克里雅妇女在三四十岁左右时,有了两个孩子之后举行的特殊仪式。当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能拥有居宛婚礼,这是家庭关系较好、赢得了公婆的认可、品德好、有孝心、忠诚于丈夫的好儿媳才能拥有的,反之是不能拥有的。居宛裙就是在这样的特殊婚礼上穿的。

二、克里雅男性的传统服饰

(一)头饰

1.夏帕克帽。说到克里雅男人们的头饰时,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绸缎帽(一般当地人叫夏帕克帽),这是克里雅男人们夏天戴的一种特殊的帽子。其用黑色绸布缝制而成,内里一般用白色棉布缝制,四棱形,一般只能戴到头顶上,不会把头都包住,缝边交接的地方会被绣上漂亮的花,帽沿用黑色布缝制,非常精美,给人一种舒适感,再热的天气戴上也不会觉得热。

2.台力派克。除了夏帕克帽,第二个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沙里台力派克。这种帽子分为棕色台力派克、黑色台力派克、貂皮台力派克、狐皮台力派克、缠布台力派克等不同形制。年轻人大多会戴外沿较大、用库车褥子边缝制的沙里台力派克,在婚礼、年轻人聚会上必戴,其被认为是显示男子帅气的标志。男士的台力派克一般是用出生没几天的棕色羊羔皮缝制,羊羔皮最薄的部分用来做外沿,内里的羊皮是用刮去羊毛的白色或者棕色皮做的,并会沿外沿下方缝上2厘米宽的花边,帽顶是用黑色缎绒布分4层缝制的。克里雅男人们习惯了一年四季都戴这样的台力派克。

(二)服饰

冬长衫分为棉衣和羊皮长衫。棉衣都是用新棉花,外层用黑色厚棉布做成,这种棉长衫一般是年长的人穿的,因为方便,而且暖和。羊皮长衫又叫“居瓦”,和长棉衣的缝制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棉花被羊羔皮代替,可惜的是现在已经没有裁缝师傅能做出这样的长衫了。

三、克里雅人服饰传统的现实问题及保护策略

克里雅人与其他地方的维吾尔人一样,热情好客,平易近人,充满斗志和智谋,他们创造的服饰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随着全球历史的发展,过去与世隔绝、世代居住在沙漠腹地的克里雅人已经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到世界文明互动交往的现实过程当中,与新疆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汉族文化,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文明都发生着相互的影响和作用。作为一个人数极少的独特人群,由于自身传统的地方特色文化与席卷全球的现代文明之间剧烈的矛盾和冲突,克里雅人面临被现代文明逐渐消解的严峻现实。目前我们虽然无法自信地谈论克里雅人的服饰文化的将来,但是对于克里雅服饰文化传统存在的现实问题与保护策略却可以作如下的归纳与总结。

(一)存在的问题

1.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我们上述谈到的小台力派克、派里间,原先都是女人们在婚丧礼仪上不可缺少的服饰,但是现在出现了不穿传统服饰的问题。年轻一代对传统服饰的历史意义也了解甚微,他们认为穿传统服饰已经过时了,并不重视传统服饰。

2.缺乏保护传统服饰的对策。我们祖先遗留了宝贵的传统服饰文化,保护传统服饰文化并不是说要让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明,而是说应该牢记传统,从丰富的传统文化中获得精神食粮。一个区域、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的形成与一个民族的生活条件、自然环境、生产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克里雅人的服饰文化也是这样的。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事传统服饰制作的裁缝师傅们也转行,传承传统服饰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已经消失。我们应当保护并发展培养更多的手工艺人,我们保护传统服饰文化的措施还是急需改进的。

3.克里雅开发旅游资源,特别是对以独具风格的特色服饰文化为基础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欠缺的。克里雅是位于和田西部、卡拉库姆山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古都。在这个地域,保存了不少祖先遗留下来的文明遗迹,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克里雅人的特色服饰习俗。但是对于克里雅资源的开发,主要是通过发展旅游业等将其商业化,并没有对其进行保护和发展。

(二)保护策略

1.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向人们宣传独具特色的克里雅服饰文化,让他们全面了解,特别是年轻一代,要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同时在学校也应当对学生多做宣传,让他们了解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正确引导他们了解这种传统文化的作用与意义。

2.大力推进克里雅特色服饰接班人的培养工作。之前这项工作并没有受到关注,但近几年,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在各级分管单位的努力下,克里雅妇女的小台力派克被誉为“世界上最小的台力派克”,不但被纳入世界吉尼斯纪录之列,而且也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之中。在各上级部门及分管单位的努力下,在克里雅文化研究者阿卜杜热夏提·木沙江先生的大力配合下,培养出了一批服饰文化接班人,挽救了即将灭绝的文化遗产,为延续文化遗产事业带来了希望。

3.要同时推进旅游业与传统文化,尤其是克里雅特色服饰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事业。克里雅是一个古城,开发这座古城的特色服饰文化,传承并延续,采用有效措施将特色旅游业发展起来是很重要的。胡锦涛在2003年4月15日在广东考察工作结束时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要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并全面推进文化建设。”[5]所以保护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和积极开发民间特色服饰文化,将服饰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充分调动市场化进程,积极培养并发展文化传承人,将对发展当地经济,对外界宣传当地文化,通过文化事业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服饰是一种文明的体现,克里雅特色服饰文化是克里雅人长期延续下来的,并且与其他地区维吾尔人的服饰不大一样。克里雅人在婚丧礼仪以及其他活动上至今仍然会穿这些服饰,并会作为礼物相互赠送。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他们的服饰文化,了解他们的穿着习惯,并科学总结,我们不仅要让现代年轻人了解,还要让后代继续传承延续克里雅特色服饰文化。

参考文献:

[1]冯天瑜.中华文化辞典[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3.

[2]魏永龙.于田县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3]买托合提·居来提.达里雅布依人与胡杨树[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1).

[4]买买提艾沙·库尔班.源远流长[M].维吾尔文版.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5]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G]//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751.

猜你喜欢

派克缝制服饰文化
派克的篮子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女衬衫缝制作业标准动作的优化设计
穿上了奶奶缝制的旗袍
蟾蜍的大帽子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The Common Use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English Abbreviation in Daily Life
走来走去的树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