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培训跟踪指导中的实践问题及其模式改进

2018-02-10张伟东郭若艺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年11期
关键词:培训者参训研修

张伟东,郭若艺,宋 岭

(1.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 401520;2.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跟踪指导是培训“过程”的一部分,是培训效果转化的有效途径。[1]但现实中跟踪指导的落实效果并不理想,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虽然培训机构的很多培训方案里都设计有跟进指导的内容,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培训后的跟进指导成为一种形式,且跟进指导也一直是学员认可度较低的项目。因此,在具体项目的调研中,抽取了部分针对跟踪指导的调研情况,以期发现跟踪指导中的实践问题,并予以改进。

一、跟踪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场指导不足,网络指导效果差

培训机构主要通过“网络”和“现场”的方式进行跟踪指导。通过调研发现,在具体的跟踪指导方式中,最多的是大家通过“QQ或微信群”(70%)向培训者寻求帮助、相互交流,其次是培训者定期通过“网络平台”(44%)对教师进行跟踪指导。虽然培训机构开展了两次现场跟踪指导,但是教师选择“现场指导与交流”的只有41%,主要因为现场指导只是选择其中一部分教师在试点学校进行示范性的跟踪指导,虽然其他教师也参与了研讨与交流,但是他们没有进行实践展示,培训者和教师们也就无法对这部分人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了。

而对于这种培训机构采用最普遍的网络指导方式而言,培训者一致认为其效果不是很明显,与现场的跟踪指导有较大差距,且在试点学校的跟踪指导与在每个学员学校的针对性跟踪指导之间仍存在着很大差距。跟踪指导现实的跟踪情况是在教师返校一段时间后,进行一次电话回访或者邮件问卷调查,再配合与网络平台的定期指导和答疑。然而,对回访和调查所反映问题的解答程度因其方式自身的原因而限制了跟踪指导的效果,而对于定期的网络平台集中答疑和指导来说,效果更是得不到保障。而通过学员的问卷调查也反映出了这个问题,只有33%的学员经常参与网络平台的指导。所以,目前的网络跟踪指导效果不佳,但是教师们普遍认为网络平台上提供的资源和互动功能为他们在实践中的继续学习和交流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二)指导缺乏针对性

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发现,参与集中培训授课的培训者几乎都会在培训的课堂上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当遇到学员的求助时,培训者几乎都会给予积极的反馈与解答。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培训者是通过网络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跟踪指导的,而现场指导却不够。因为现场指导的次数和时间很有限,参与的人又太多,而培训者只有一个(每个学科),导致不能一对一地展开具体的指导。另外,在问卷的开放题和访谈中也有部分教师提到“部分培训者缺乏一线教学经验”“没有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相联系”“问题针对性不是很强”等问题。部分的培训者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中,习惯用抽象的语言进行概括和评价,缺乏对问题具体解决方法的描述性解答,而学员们又往往急于得到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所以部分学员期望得到更多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另外一个现象就是,部分学员提出:“有的教师说的办法,我们根本做不到,我们没有那条件,况且也不适合我们这里的学生。”一方面,部分学员自身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难以举一反三、变通应用,不求尝试改变;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出了部分培训者缺乏实际的一线教学经验和对当地乡村教学具体情况的了解,不能胜任实践问题解决的有效指导,导致指导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再者,也存在着部分培训者不愿意长期深入实践进行现场跟踪指导培训的现象,导致即便参与了跟踪指导培训,也是当作一项“任务”对待,用心程度不够。

(三)教师缺乏实践主动性

跟踪指导如果作为一系列动作,其动作的主体是培训机构和培训者,其与“培训”的动作一样,虽然由培训机构提供、培训者发出,但是其服务的对象是参训的教师,需要全体参训教师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并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各自的作用与价值。但是现实中的教师似乎显得不太主动,习惯于配合培训机构组织的跟踪指导活动,而不擅长自己提出相关的要求、主动地寻求帮助。在培训后的实践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教师主动联系培训者的情况是:“总是”占4%,“经常”占6%,“有时”占35%,另外有20%的教师从不主动联系培训者,教师不太喜欢主动获取培训者的指导。

跟踪指导最好的效果是教师首先在实践中尝试、行动,并通过反思与相互交流,然后向培训机构进行问题与困惑的反馈,最后由培训机构选派合适的培训者通过网络并进入教师所在学校的现场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指导。所以,跟踪指导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反馈,更需要建立在教师积极地实践尝试的基础之上。而现实中的很多教师往往一旦返回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后,便由于各种原因而耽搁了实践行动的计划。调查中发现,关于培训中培训机构组织设计的后续学习和实践计划,只有13%的教师“总是”、38%的教师“经常”进行实践尝试。通过培训者访谈得知,集中培训过程中组织教师设计的行动计划是每位教师必须完成和践行的,是返岗实践的重要任务,然而即便如此,教师们的完成程度依旧不高。无论出自何种原因,但现实的表现是部分教师没有发生期望的行动或行为改变,培训的功效没有得到更好地发挥。

二、跟踪指导的实践改进模式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需要完善一系列培训的相关制度、政策或机制来保障跟踪指导的有效落实。比如构建长期有效的教师培训协同机制,以切实推动中小学的教学改进;完善相关教学评价机制,激励教师实践尝试等。[2]但这里主要探讨的是“跟踪指导”环节的具体改进措施,主要探讨具体操作层面的完善办法,以具体、切实可行的跟踪指导框架、步骤和过程细节的落实和完善来弥补不足、解决问题。

(一)阶段式的跟踪指导过程

要切实地落实跟踪指导,需要在整个培训的初期就做好规划。特别是在参训教师的遴选上,首先要合理地分配各层级和学科的教师,中学和小学可分别分为语、数、英和其他各四个培训班,幼儿园教师可分为两个培训班。最好是选拔优秀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地域分布要能覆盖到全县,最好每个区片和乡镇能有一组全学科(包括幼儿园)的教师参加培训,以便后期开展长期的跟踪指导。总规划以两个阶段的脱产置换研修培训为间隔,第一阶段时间可以长一些为40—60天,第二年的第二阶段可设为30天,间隔可为3—6个月。第一阶段后,主要对参训教师进行跟踪指导,第二阶段后,还要对参训教师所在学校的其他教师进行指导。

在第一阶段置换研修过程中,组织教师分别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制订返校实践计划,主要是个人的教学改进计划和初步的组织学校教师研课磨课、听课评课等计划。置换研修结束后,先让教师自己实践摸索,一个月之后开始组织第一轮现场跟踪指导。培训机构遴选培训者组成跟踪指导团队,深入参训教师所在学校进行现场跟踪指导。团队成员应由培训机构的培训者和当地县教师发展中心中有培训经验的一线教师或教研员一起组成。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可以分为两组,同时,对不同片区的学校进行分批次的跟踪指导。根据具体情况选择5组学校,要具有代表性,区域分布合理。每隔一个月进行下一轮现场跟踪指导,根据具体情况,在第一阶段共进行2—3轮跟踪指导即可,每轮跟踪指导的培训团队和指导学校应和上次保持一致,每次跟踪指导可定为2天。在第一阶段跟踪指导中,主要指导参训教师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可以以两两一组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并组织其他教师共同参与观课、评课,培训者与参训教师和其他教师共同交流、研讨。另外是指导参训教师进行听评课操练,提升初步的教学评价和培训组织等能力,主持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或做一次主题讲座等。

在第二阶段跟踪指导之前,即在集中培训的过程中就开始指导参训教师制订初步的校本研修计划,在跟踪指导的过程中完善并实施。在第一阶段跟踪指导中,培训机构要借助参训教师与教师所在学校建立初步的协作关系,加大对学校情况的了解,并在第二阶段开始与学校合作开展基于学校的校本研修。采用滚动式跟踪指导,跟踪指导团队选择一所学校为起始,参训教师加入跟踪指导团队共同开展校本研修,组织学校开展教研、培训、教科研等专业发展活动,并主要对参训教师的培训能力进行指导,发挥参训教师和指导学校在区域内的带头引领作用。跟踪指导学校及数量与第一阶段相同,每所学校分为上下两周,上周由培训机构主持,参训教师与县中心人员参与并辅助,第二周培训机构撤出主导位置,并指导参训教师和县中心人员组织校本研修继续进行。并在第二周开始加入一所学校,第三周完全撤离对第一所学校的现场指导,以此滚动跟踪指导,但县教师发展中心仍继续保持着对校本研修的长期指导(定期的短时间现场指导),培训机构也一直保持接访、反馈性指导。

即便是培训机构与中小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大学培训者也不能永久性地与中小学教师一起工作。只能与极少数学校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其他更多的只是以网络的方式进行被动性的接访服务。而且往往一旦培训者撤离了学校之后,学校就倾向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任何外来的帮助只有通过“局内人”的理解和实践才真正转变成“在原有基础上发生有意义改变”的发展与改进。[3]而教师培训要求更多的教师得到持续性的专业发展,所以常态化的发展需要激发“局内人”的发展动力。因此,设计中添加了参训教师的培训能力以及当地教师发展中心的参与,只有提高当地教师、教研员和管理人员的能力,并在县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管理与督促之下,常态化的教师发展活动才能得到保障。

(二)实质性的跟踪指导内容

跟踪指导不能仅仅限于实践应用中问题的咨询与解决,避免跟踪指导流于形式需要有具体内容的依托。以具体内容为依托的跟踪指导,能有效地解决专家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缺失,更有效避免了通过科研提升教师专业自主的校本研修只开花不结果。[4]

以往教师培训中的跟踪指导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中培训后一段时间,培训者定期到教师所在学校实地观察教师的实践应用和课堂教学改变等情况,并给予指导;另一种是通过个人发展计划,返校前在培训者的指导下拟定属于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教师按照计划进行自我发展,培训者远程跟踪指导。这两种形式的跟踪指导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教师返校的实践和继续学习全部靠教师自身,培训者仅仅是简单的点评与指导,培训者缺乏深入实践的行动,更缺乏实践行动中与教师的合作。因此,跟踪指导需要以具体内容的课题研究、教学研究或行动研究为基础的培训者与教师基于校本的切实合作才能持续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比如从脱产研修的第二阶段起,引导教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关注,制订研究计划,以教学研究的形式带动跟踪指导的进行。在培训者的指导下观察、记录、研究自己课堂中的现实教育教学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完成研究。通过研究性的学习,不仅会加深教师对教育、教学和学生等层面的理解,更能从深层次上影响教师的思维风格、学习价值观或职业认同等方面的专业信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更持久的影响。[5]也可采用课题带动的方式,指导教师把自己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转化为研究主题[6],与培训内容相互结合,在返校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对研修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同样,可以以参训教师为核心,建立起培训机构与参训教师所在学校的协作关系,在跟踪调研学校的基本情况之后,与全体同学科的教师一起组建研修团队,制定基于校本的研修课题,以课题研修为纽带,在培训机构的指导与协作下,共同探索、学习,从而促进所有参与人员的共同进步。

这种指导并不是培训者置身事外的评价与指点,而是共同的探究,必要时需要培训者进入真实的实践场域中进行合作。但是这种合作并不是均等地去做某项事情,由于中小学教师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的局限,在研究初期,培训者给予中小学教师以教育理论、科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等方面适时适当的指导是必要的,这种相互的合作更重要的是体现彼此之间平等和互助的态度。这些具体内容的跟踪指导要体现出合作,发挥各自的力量,并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需要借助一些具体的合作研究方式,例如以行动研究或师徒制的形式开展合作。其实,专家与教师合作进行的基于教师自身教学中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探究就是行动研究的一种,是目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共同对现实中问题的探索,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这一个过程就是教师发展的过程,也实现了与跟踪指导过程的融合。通过培训者或者有研究基础的优秀教师指导和示范,并逐渐地撤离对教师的外部帮助,让教师学会独立地研究、学习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培训者从专家走向了支持者和协助者,教师由边缘更多地观察学习到中心研究主体和自身发展主体的转变,最终实现自主发展。

(三)混合型的跟踪指导方式

每一种跟踪指导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都存在着自身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实现跟踪指导效果的最大化,要采用混合型的跟踪指导方式,充分利用并发挥每种方式的优势来弥补单一方式存在的缺陷。

1.现场与网络相结合。现场跟踪指导是培训质量的保障,也是教师最期望的跟踪指导方式,除此之外,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们更希望能通过网络进行跟踪指导。现场跟踪指导是培训团队深入教师所在学校,深入课堂、教师和学生中间,进行专业指导,答疑解惑。[7]其形式可以是教师同课异构或者现场教师、培训者和其他教师共同予以点评、交流,也可以是集体备课、共同研课磨课,对一个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相互质疑,也可以由培训团队的一线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大家共同交流切磋、相互学习。现场跟踪指导虽然效果最好,但是成本高,且不能做到全面的跟踪指导,借助网络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地弥补这些问题。网络的方式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电子邮件、QQ群和微信群等途径进行,这种方式经济、便利、自由,可集中可单独,可自由安排指导、研讨时间。网络平台可以提供与集中培训相关的后续学习资源,如相关课程视频、案例集锦和优秀课例等,供教师自学和研讨。可发起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研讨,进行网络研修,对教师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情况进行督导、答疑。教师们也可自行在网络上开展自由的展示、研讨和交流,也可通过留言的方式进行反馈,获得大家的指导与帮助。

2.集中与个别相结合。个别化的跟踪指导具有强烈的针对性,能够针对教师个体的基础与特点制订合适的发展规划,师徒制或者名师带徒式的发展也具有个别化的特点。但是培训者与中小学教师数量上的悬殊,致使这种方式不可能成为常态的大面积推行,因此需要集中指导的相互配合。而集中研讨也有个别化的指导所不具备的优势,教师们集体经验的分享、思维的碰撞、相互的协作等,都能促进更高效率、更显著效果的学习。集中指导和个别化指导同样都可以通过现场和网络两种方式,只是集中指导需要协调固定的时间进行,而个别化指导当通过网络平台,尤其是个人通信工具时,可随时随地进行互动。

3.定期与自由相结合。定期跟踪指导分为两种:一种是定期组织教师召开现场研讨会,研讨会可以是在培训机构,进行汇报情况、交流经验、完善计划、反思提升等活动,可以在教师所在学校,对教师们实践改变、校本研修或学校教学的改善等情况进行改进指导、集思广益。另外一种就是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定期的集中研讨。定期一般针对集体,自由则更多的是个别化指导或师徒制形式的指导。自由化的跟踪指导往往通过网络的方式,或视频、微信、邮件、留言等,可自由进行答疑解惑、研究合作、发展指引等多种内容形式的跟踪指导。▲

猜你喜欢

培训者参训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从教师到培训者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教师培训者:从专业性到实践性
教师培训要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