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探讨
2018-02-10才洪涛
才洪涛
(青海省海西州疾病预防保健中心,青海 海西 817099)
0 引言
甲型H1N1流感是临床出现较为严重的流感类型,其主要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侵袭所致,其传染性较强,对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个体侵袭程度较为严重,且患病后会加重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慢性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临床上针对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高度重视,明确其致病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和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率[1]。本文就抽取的65例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致病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获得的实验对象均为我中心所辖哨点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接收并进行治疗65例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患者,通过试验标准分析后纳入到研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全部按照2016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标准》进行分析,符合本次研究的要求,且甲型H1N1流感病毒患者在体重、身高、性别、年龄、工作性质、生活环境以及家庭背景因素上无较大性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且这些患者不存在明显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因素影响。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高热持续、咳嗽咳痰、剧烈血痰胸痛、呼吸频率加快、口唇紫绀、呼吸困难、神志不清、反应迟钝、惊厥、嗜睡以及严重脱水、腹泻和呕吐等症状进行判定。
1.2 研究方法
对抽取的65例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患者采用统一制定的危险因素调查表进行评估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以及既往健康情况包括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脏与肝脏疾病等基础性疾病的调查,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分析[2]。
1.3 研究获得的数据整理与判定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判定,并利用数据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获得的数据全部通过《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患者的诊治标准》[3]分析,并对抽取的65例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致病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
1.4 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得全部数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整理,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以及数据图像等对数据加以整理,运用统计学专业软件SPSS 22.0进行处理分析,组内数据与组间数据分别应用t与卡方进行检验分析,并比较研究数据的差异性。
2 结果
抽取的65例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接触甲型H1N1流感对象而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占52.5%与47.5%,数据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轻度感染患者平均年龄为(16.9±6.8)岁,而重症感染患者平均年龄为(25.6±8.5)岁,存在差异性。伴有过敏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免疫抑制类疾病患者发生率分别占10.56%、13.29%、10.12%、4.58%、3.98%与3.61%。
年龄小于5岁密切接触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与肥胖患者密切接触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明显升高。
3 讨论
甲型H1N1(Influenza A)流感包含人流感、猪流感与禽流感等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并且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属于典型的A型流感病毒,感染力极强[4]。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抽取的65例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分析,结果显示,接触甲型H1N1流感对象而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男性与女性比例基本持平,且数据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5]。轻度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龄要低于重度感染患者的年龄,数据存在差异性,且年龄在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明显升高,证实5岁以下儿童免疫力与抵抗力较低,容易诱发此病[6]。且存在基础性病变的患者如慢性肝病、慢性肾病、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的患者接触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后容易引发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值得重视[7]。随着家畜家禽等养殖的增多,加上人们身体素质的降低,自然环境逐步恶化,人遭受病毒侵袭的几率增加,尤其是接触到甲型H1N1流感对象的人群[8],其遭受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袭的概率明显增加。故要想提高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就要加强对患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其危险因素,找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9],提高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危险因素主要集中在患有基础性疾病、免疫低下、年龄偏小和身体肥胖患者中,容易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针对易感人群需要高度重视,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控制,降低发生率[10]。
[1]张立成,张锦前,郭利民,等.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3):326-331.
[2]龙清平,李晓霞,王兰,等.HIV/AIDS人群甲型H1N1流感感染状况血清学研究及影响因素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6):820-823.
[3]李晓莉,曹彬,梁立荣,等.中国大陆地区住院儿童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临床过程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0):2663-2668.
[4]李琳,董晓春,徐文体,等.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死亡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2,38(1):6-9,13.
[5]龙清平,李晓霞,王兰,等.HIV/AIDS人群甲型H1N1流感感染状况血清学研究及影响因素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6):820-823.
[6]李晓莉,曹彬,梁立荣,等.中国大陆地区住院儿童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临床过程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0):2663-2668.
[7]孙芳芳,肖红丽,王艳,等.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危险因素分析及早期预警评分建立[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4):200-203,206.
[8]高中静,姜文国,颜丙新,等.济宁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11):822-824,843.
[9]张立成,张锦前,郭利民,等.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3):326-331.
[10]李亚曼,周永红,陈田木,等.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6,32(7):71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