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心相关性研究

2018-02-10余胜男肖慧欣邓上清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医学院校理想信念

余胜男,肖慧欣,邓上清

(1.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自我重要的一方面,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对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起着弥漫性的影响作用[1]。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越高,心理健康状况也就越好[2-3]。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王阳帆等曾对高校部分群体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的相关的提升自我价值感的建议,但研究只注重于自信心上,有局限性[4]。本文拟从医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心的角度出发,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相联系,从自信心增强自我价值感的角度探索相关建议,注重于高校医学生心理思想方面问题的调查研究,对于探索培养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思路、模式及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同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医学自我价值感及其自信心的总体情况

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从福建某医学院校随机抽取6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医学生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量表。一般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等条目;自我价值感采用黄希庭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该量表由总体自我价值感量表、一般自我价值感量表、特殊自我价值感量表3个分量表组成,共56道测试题。其中特殊自我价值感又有社会和个人取向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均含有5个方面的量表,分别涉及到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和家庭方面的自我价值感。量表均采用Likert 5点自评式量表,从“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评定为1-5分。总量表的Cronbachɑ系数为0.8332。自信心量表采用美国心理学家罗森伯格编制的“自信心量表”,该量表共设10项测试题,用以测量个人对自我感觉的好坏程度。量表采用Likert 5点评分,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评定为1-4分,其中有5道题为反向计分,每题得分相加计总分,总分越高,表明越自信。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39份。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通过双人录入数据。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对进行统计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在所抽取的639名调查对象中,男生255人(39.9%),女生384人(60.1%);城镇生源267人(41.8%),农村生源372人(58.2%);一年级250人(39.1%),二年级112人(17.5%),三年级136人(21.3%),四年级80人(12.5%),五年级61人(9.5%)。

(二)医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心的总体情况分析。

医学生在自我价值感的T、GS、GI得分分别为(23.09±4.50)、(18.00±3.58)、(18.51±3.69)分,在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5个特殊维度的平均得分均在12分以上,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自我价值感。其原因可能跟医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随着社会的长足进步,尤其是近年来医学教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国家和各地方对医学教育的大力投入,都使得医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有了较大提升[5];另一方面医学一直都是“专业的原型”,医生职业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医学生的自我认知也较好,客观上也提升了该群体的自我价值感[6]。

医学生的自信心得分介于11-39分间,平均得分(28.73±4.35)分。其中10-15分(自卑者)7人(1.1%),16-25分(自我感觉平常者)126人(19.7%),26-35分(自信者)459人(71.8%),36-40分(超级自信者)43人(6.7%)。通过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发现,男女生在不同自信心得分区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7,P=0.004);不同生源地学生在不同自信心得分区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P=0.001)。

二、医学生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医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各维度得分均与自信心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也就是说,自信心越强,自我价值感越强,自信心的增强可以提高医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三、提升医学生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心,并且自信心的提高有助于提升自我价值感,这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启发。对此,今后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医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改善其身心健康状况,以进一步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增强理想信念,打牢医学生自信的基石。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为人生指明奋斗的方向。部分医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缺乏明显的自信心,这就要求医学生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头脑,增强理想信念,打牢自信的思想基石[7]。医学院校要不断深化对医学生思政理论的教育,准确把握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避免思政类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理想信念的课程 “空洞化”“虚无化”,要使课程贴近学生实际,结合学生的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等方面来帮助学生掌握理论学习的本领,激发学生用理论内涵来思考问题,规划自我,引导医学生增强在成长道路上的自信心,坚定理想信念,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转变教学模式,增强医学生自信的意识。

创新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是增强医学生学习自信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动力。医学院校教师应创新教学载体,采用网络平台等,加大教育的互动性,开展“订单式”“菜单式”“点播式”的在线学习、讨论、辅导活动,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时空局限,扩大教学的覆盖面[8]。同时多用启发式、引导式和讨论式的方法,积极探索体验式教学、考察讨论等有效途径和办法;要通过卓有成效的革新,使课堂教学更加切合医学生的实际,更有灵活性、针对性,增加医学生的自信心。

(三)丰富第二课堂,锤炼医学生自信的本领。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具有活动主体的自主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专业课程知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提高了理论运用和实践动手的能力,还能对第一课堂起到有效的促进和补充,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医学院校要避免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形式化”“失真化”,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转变教学思维,提高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9]。比如当医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时,成立实验兴趣小组,鼓励、动员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学习需求积极参加,采取自愿报名、主讲教师与实验教师共同带教的方式,组织安排兴趣小组的学生依托各类实验平台开展一些课堂上不进行的并具有学术探索意义的辅助性实验工作,如药剂配制、模拟手术、实验预示等,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方法,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要结合专业,重点突出专业发展方向、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并从实践中获得学习真知,在实践中体验自我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要通过实践活动真真切切地磨炼个人意志品质,尝试成败的滋味,触动心灵的震撼,增强抗压拒挫的能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进而锤炼和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医学院校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