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学》课堂教学多样化的探索与实践

2018-02-09佟苗苗张囡王冀赵丽丽王娜王建华黄芸赵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中药学药理功效

佟苗苗 张囡 王冀 赵丽丽 王娜 王建华 黄芸 赵丁

随着中医药发展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逐步提升,中药基础知识掌握和临床用药尤为重要[1]。中药教学内容涉及面广,记忆的知识较多,而西医院校中的《中药学》教学课时有限,不同于中医院校有较为系统的中医药学习[2-3]。因此,在教学中实现枯燥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复杂知识简单化,传统功效应用与现代药理作用有效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难点。

1 丰富多媒体教学利于知识形象化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内容繁多,单纯文字性讲授,不够直观、立体,学生课后印象不深[4]。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和画质精良的视频,以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把信息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加深对中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比如:讲述人参时,教师通过人参地上部分图片介绍人参来源(五加科)、人参形态介绍其名字由来(根如人形,有神,功参天地)、以及别名(得地之精灵,故有土精、地精之名;色黄属土,而补脾胃,生阴血,故称黄参)、林下参和园参生长环境,生晒参和红参加工不同,所以功效侧重点不同(红参是参蒸制的熟用品,药性偏温,补虚作用强于生晒参[5]。干燥后的颜色红润,组织致密、坚固、便于储藏)。

近年中医药的优秀纪录片不断涌现[6],其画面精良,主题明确,制作宏大,与教材知识点结合,有助于中医药理论、道地药材、功效用法、加工炮制、配伍等抽象概念生动化。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本草中国》中地黄、附子、天麻、人参;《本草寻源》中黄芪、当归;《本草中华》中五味、茯苓、甘草、石斛;《方草寻源》黄连、益母草、红花;《走遍中国》中神奇的冬虫夏草、甚至广告、电影、电视剧等科教节目等进行搜集、剪切和整理合并,保证作品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统一。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轻松愉悦地感受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大家更多地认识中医药、感受中医药在卫生保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 借助实体药材,掌握药物分类,复杂的知识体系简单化

在课堂上,将药材和饮片交给学生传阅,利用实物教学,使学生直观感受药物的形态、性状、颜色、气味、质地和用药部位的同时,掌握药物的分类、主要功效。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我们采用比较归纳法进行授课。对于共同的功效与主治范围,不累赘讲述;药物的特殊性能,做到着重讲解。以清热泻火药为例,药物苦寒沉降,具有清热泻火功效,对温热病气分热证的治疗作用,又可以清脏腑热,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清脏腑热又一分解,它清热泻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清肺热(石膏、知母)、清心热(栀子)、清胃热(石膏、知母、芦根)、清肝热(夏枯草),逐一地落实,便于临床运用的准确性。在药材实物学习基础上,总结归纳,同中求异,使学生印象加深,可以帮助和促进中药功用的记忆,也为后续的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医院实习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传统功效为基础,阐述现代药理和应用,使教学深度化

中药药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的科学。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中药学》的传统、独特理论和应用形式,还要在讲解有代表性中药的传统应用时,插入有效成分研究、临床运用范围、现代药理研究现状和发展[3]。加深学生对中药传统功效的理解和认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黄连为治疗湿热泻痢要药,其主要成分为小檗碱,现代药理研究黄连具有解热(清热),止泻、抗病原微生物(燥湿),抗炎(泻火解毒)等作用,还具有抗心律失常、调节糖脂代谢、抗肿瘤,神经保护的作用。现代主要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如: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五官科感染。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率失常、血栓性疾病、高血脂、糖尿病和肿瘤[7]等。传统功效应用与现代药理研究相互对应,现代西药学的观点去衡量中药学基础理论,更一步增强对中药功效的理解,为今后深入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4 添加中成药知识,便于应用化

学生们还没有临床实习,没有应用过中药,教师的任务是必须想方设法让大多数学生对中药感兴趣[8]。除了上述通过多媒体和结合现代药理的形式讲解,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成药介绍,既可使学生加深对中药应用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如讲解表药介绍感冒清热颗粒、桑菊感冒片,适用于不同类型感冒;清热药可介绍三黄片、龙胆泻肝丸,是针对不同脏腑热邪;补虚药时,即可为学生介绍如四君子丸、六味地黄丸这样的经典成药。经常有学生为自己或亲友讨教治病及保健用方,中成药所以作为中药作用的延伸,便于学生们活学活用。

5 翻转课堂,师生互动,实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做法是:将班级学生按学号每3个人一组,教师课前给1~2小组分配比较常见的中药,比如生姜、菊花、板蓝根、大青叶、芦荟、广藿香、陈皮、山楂等。小组共同进行课件制作,内容除了围绕课本,可以自由添加素材,包括典故、诗词、临床应用、案例分析、养生食疗。课前,教师应对小组PPT内容或者案例进行把关和纠错,确保知识的准确性。课中,每小组由教师随机指派成员到讲台上来进行5~10 min讲解,教师作为参与者、协助者,避免其他部分听课学生走神,并及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寻找回答,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来,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积极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9-10]。针对学生还是疑惑部分,及时进行分析和解答。最后,教师进行知识点总结,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成就感[11]。

另外,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咨询学生的听课效果。通过适当的提问侧面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加强学生思考,督促学生复习。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修改教学策略,完善教学手段。通过形象化、简单化、深度化、实用化、培养化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中药学药理功效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金莲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山楂核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