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2018-02-09朱天吉王敏杰皇甫卫忠
朱天吉 王敏杰 皇甫卫忠
临床药理学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和规律,是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的重要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毒副反应及其性质和机制、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等,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医学和药学相结合的桥梁[1]。临床药理学是十分基础的一门学科,近年来,笔者实际授课时不断尝试将对分课堂的授课模式引入临床药理学教学中[2-3],以期使临床药理学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相结合,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欲望,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是现代教育体系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形式,同时具备传统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势,其实施方式是一半的课堂时间给予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讨论,最终以学习和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4],但也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分为二,讲授和讨论分开是关键创新点,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讨论,进行个体化吸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隔堂讨论”。总得来说,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两个层面体现。在教师层面,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降低课堂教学的劳动负荷,提高工作效率,是教师自我解放的一种形式[5]。在学生层面,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分为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 (Assimilation) 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称为PAD课堂[6]。
2 对分课堂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
2.1 课程准备
对分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第一,教师应熟谙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尽量做到图式化讲解。临床药理学教师,在熟练掌握教材知识点后,选择重点内容,通过板书或图解为学生做初步介绍。第二,课堂讨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难易适度的讨论主题,讨论主题的形式可以多元化,例如有书面总结形式、视频图像形式、汇报展示形式等。教师根据教材中的重点教学内容,选择一个讨论话题,将学生分组,给学生查阅资料,准备讨论话题的内容,在课堂中进行分组讨论。教师要适当的控制课堂有效讨论时间,实现讨论的效率最大化;在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作为参与者与掌控者,要适当的参与其中,为学生指导,并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讨论。第三,建立综合评价体系[7]。针对临床药理学的特点,教师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每一次的讨论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完善的评价,让学生不仅重视讨论的过程,更要重视讨论的结果。
2.2 课程实施
2.2.1 夯实学生理论基础 教师讲授课堂知识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以往的课题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考试大纲为基础,进行全、广、深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本身思考问题能力。对分课堂与以往的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教师通过有选择性的选取章节框架、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而简单的知识点可以留给学生课下学习,有助于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也利于给学生传递全方位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教师留下疑点并留课下作业,这一过程是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自己探索的方式来完善课堂相关知识,并将课堂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吸收内化。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不能在课堂上将所有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因此课下作业对于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要注意的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素养,由于临床药理学的教学内容具有专业性、前瞻性,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素养,并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在教授学生时,除了教授既定的知识外,还要学习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这一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进行研究、创新,做到“教学中有研究”“研究中有教学”[8],使教学研究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2.2.2 学生自身内化吸收 学生自身内化吸收是对分课堂的第二大环节。传统的学习过程只是简单的进行了第一步“信息传递”,但是忽略了非常重要的第二步的“吸收内化”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应该是互动、协作和交流的形式,而传统的课堂一般是教师从始至终一个人通过讲授来传授知识,学生内化吸收的过程放到了没有教师在场的下课之后。内化吸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十分重要,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个性与实际情况在课后依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独立学习并完成作业进行自主学习,对分课堂同时也转换了教师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指导者而并不仅仅是内容的传递者,教师将有时间在课堂上与学生交谈,解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学生的讨论,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化指导,并且能够观察到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动,让他们组织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使学习融会贯通,内化吸收。它具有许多的好处,首先给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一种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其次,给教师提供了个性化指导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知识吸收内化的环境。
2.2.3 学生小组讨论及巩固吸收 内化吸收之后进行讨论环节,在一周内学生回到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讨论和协作学习,多方位的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学生要针对上述两个环节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和反馈,无论是同学之间还是师生之间,都要通过交互学习和彼此交流的方式,完成对上一周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9]。如针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现状和用药策略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进行讨论。小组讨论给课堂教学注入了十足的活力,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过程。临床药理学采用对分课堂模式,可以把学生的自学、组内交流、全班讨论、教师点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挖掘了学生个体的潜在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互补促进,团结协作中共同提高。小组讨论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每个学生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体化的一些观念和想法融入到集体学习中。
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分析
3.1 对分课堂对学生的效果分析
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多个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首先是学习动机,对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它尤其注重满足学生需求,全面的了解学生,极大的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可以自主的学习,有欲望的学习;其次是学习内容,强调形成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自我的思维能力,能够独自处理一些事物;对分课堂模式具有许多优点,主要有: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教师角色转换,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增加师生间,生生间的协作交流,密切关注学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体验最深刻的是阶段测验以及团队合作,在一个阶段结束后,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内化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在内化吸收后再进行课堂讨论,进行课堂发言,在这一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与沟通交流能力,只有经过这一过程才能真正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学以致用。反之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同时能使自己进行反思、发散自己的思维、完善学到的知识体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个人与集体相互学习并活跃课堂氛围,使得个性化学习和社会化建构相互支撑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3.2 对分课堂对教学的效果分析
在临床药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分课堂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结构需要一个缓慢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会对自身产生很多作用,首先在效果评价方面,自我评价原则是对分课堂的基本原则,能够反映人性主义的心理学思想,对分课堂模式特别注重的是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他们的学习动机由被动的受教育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自我学习,自主思考,进而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对分课堂在不同的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和学生要共同承担教学过程的权利与责任。如在知识点掌握中,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是,学生不仅掌握课本中的用药知识,通过对分课堂,学生自主的查阅前言医学知识和文献,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课本没有的知识,如通过查阅文献《中国心血管报告》了解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现状,而在治疗药物中,更有新的内容和知识涌现,学生可以通过充分的讨论,获得更为前言的知识,为成为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周波等[10]基于扎根理论的对分课堂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探究,教师组织规划完整的对分课堂一系列教学流程,并使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生而言,总体教学效果体现在两方面,即自身发展和外部影响。首先,自身发展是学生能够清楚的知晓自身的知识能力,主要包括个人和集体的学习效果。外部影响是学生的调控因素应当引起学校的高度关注,这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因此,临床药理学加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是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上,同时还使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氛围大大提升。
4 总结与展望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课程,尤其是在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中具有其特色的优势,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目前,对分课堂也在很多的医学课程中逐渐应用,取得良好效果[7]。而在临床药理学的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其讨论和内化吸收的作用,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用药知识,同时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不仅可以掌握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知识,还能够了解临床药理学的前沿知识。在实际应用对分课堂授课时,应注意对分格局的弹性化[11],并不是简单的划分为1∶1的比例,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找到一个平衡点,同时也要注意“亮考帮”的使用弹性化,它是“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组合的缩写,主要是使学生之间相互挑战,解决自己的困惑,达到共同进步,在实际应用时,并不是每一项都要刻板的使用,而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度有机的结合三者,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总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种现成的固有框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须灵活运用自身教学经验。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始终明确课堂教学的意义,课堂不单为讲授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与学生的情感、意志、灵活的思维方式融会贯通,注重对人性的关怀,提升生命的广度与深度,使其真正达到设立课堂的全方面目的。对分课堂作为新时代下高等教育中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是使教育教学回归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互动的本质,致力于高校人才培养与课堂的质量提升[12]。因此,对该教学模式开展更深更广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教师的理论、实践和创新,进一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课堂教学中全面走向成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