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说文本细读中的思维训练
2018-02-09许映峰
许映峰
多年来,高中小说教学往往引导学生思维由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社会环境的介绍直奔文章主题。殊不知,思维是理解小说的突破口,阅读者通过初步阅读获得的认知,经过分析综合、概括归纳、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准确地触摸小说的核心灵魂,把握文章的主旨。因此,文本细读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高中小说的文本细读的有效性。
一、关注思维,向深处开掘
1.抽象化思维
小说文本细读中的抽象化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引导学生跳出小说具体情境,摆脱肤浅的阅读认知,去触摸小说的内核。江苏高考模拟题冯骥才的《猫婆》塑造了一个视猫如命的高高的老婆子——猫婆。猫婆对虐猫行为嫉恶如仇,孑然一身,以猫为伴。对于猫婆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必须跳出具体环境的描写限制,结合文本中次要人物对猫的冷酷态度去探寻,不难发现,正是因为猫婆的人生不幸,使她给予猫以更多的爱护和同情。从文化、思想等更高的层次来思考,猫婆不仅仅是一个视猫如命的老婆子,她是处于社会底层生活不幸的代表。猫也不仅仅是猫,他代表的是温顺、弱小的群体。从文化、思想等更高的层次来探究小说的主旨,通过对具体人物和情节的概括和归纳来理解小说。
2.辩证性思维
辩证性思维将文本当作一个整体,在内在矛盾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最终在本质上更系统、完整地理解文本。2014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选文《六指猴》塑造了较为复杂的六指猴的人物形象,刻画了他由盗到侠的蜕变过程。东家喜欢去城里一边品茶,一边和众人赏玉,六指猴帮其赶车。六指猴知道东家经常以银子救济乡邻,听东家和老婆商量关心自己的婚事,在内心矛盾的相互联系中去考察侯六,能理解下文侯六去官府的自首,走上正道,最终不仅专盗贪官来救济穷人,还拿贪官记录账簿,完成一个到侠的蜕变。以辩证性的思维来阅读小说,可以拓展阅读思路。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思辨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性思维,以此提高小说文本细读的能力。
3.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小说的文本细读需要突破外在表象,于无疑处生疑,将思维引向深入。陈忠实的《马罗大叔》塑造了马罗大叔的形象。在饥饿中,马罗大叔坚守看玉米的职责。但后来,他又烤玉米给我吃,前后态度截然不同。教师应该以此创设疑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思辨,是什么原因促使马罗大叔有这样的变化?这样的质疑既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又能够引导学生探究小说文字背后真正的奥秘。
二、紧抓关键,细探关联
小说这种文学形式融审美、情感、推理等于一体,文本细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紧抓关键,细探关联,抓住了人物心理深层变化的过程,理解情节发展的原因和推动力,从而对小说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以苏教版《语文》必修二课文《祝福》为例。细读文本,首先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之处。第一,祥林嫂向我发问时,为什么“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第二,根据小说中零星流露出的关于钱的表述,如何看待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个半月,还买不下两盘“价廉物美”的清炖鱼翅?第三,为什么在祥林嫂遭到恶运时,鲁家一直到正午,四婶肚子饿了,这才想起了祥林嫂淘米时拿走米和淘箩,于是倾巢出动“分头寻淘箩”?第四,如何看待婆婆派人抢祥林嫂回去,将她卖给贺老六,但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也是唯一的罪名?第五,柳妈同情祥林嫂,却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如何理解?第六,本文选自《呐喊》还是《彷徨》?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关键之处的同时,探究他们之间的细微关联,通过自身阅读思维经历的层层揭示,让学生体味思维的方法,进而能够在面对同类型小说时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读。
三、美感教学
小说的文本细读不是对文本的一般和片面的处理,他是一个思维和操作体系,追求审美教学,注重教学与美学的高度融合。
首先,小说自身是能满足人们特殊精神需要的审美对象,具有深厚意蕴。文本细读研究就是要探寻有效策略来理解其蕴含的意义,走进作家头脑中的现实生活,感受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作者对话,走进作者内心深处。
其次,走进小说主要人物的内心,感受小说的人物美。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重中之重,小说文本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当中蕴含着作家的丰富情感,包含着作家对生活的独特发现以及深刻感悟,能从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中感受到作家的深情。
第三,通过对学生审美想象的培养,使学生作为审美者由表象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形象,小说文本细读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达到审美的境界。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文本细读慢慢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在细细的体会品味中追求主客融合,物我同一,进而激活主体、生成智慧、提升能力。
小说教学必须重视思维训练,以思维的参与让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渐渐获得理性认识,进而得到对文本更为深刻的理解,最终实现小说阅读的美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