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义大漆髹饰技艺中的“工匠精神”传承及实践

2018-02-09孙发成钟宏云

关键词:武义大漆漆器

孙发成, 钟宏云

(1.浙江师范大学 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2.武义县漆香草堂,浙江 武义 321299)*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思想,这是“工匠精神”这一词汇首次出现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工匠精神”一经提出便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精益求精”作为“工匠精神”最重要的特征得到推崇和强化。当然,其内涵要更加丰富,比如坚定、执著、专注、严谨、诚信等优秀品质。事实上,“工匠精神”源于中国有着数千年积淀的手工艺文明,是能工巧匠的基本素养,是产生优秀物质文化的重要保障。在中国数量众多的手工艺门类中,那些优秀的老字号、老品牌,杰出的手工艺品和代表性工艺大师,都是“工匠精神”最好的注脚。今天,国家重提“工匠精神”的出发点是推动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是要以“工匠精神”作为当代中国企业提升质量、打造品牌的利器。同时,“工匠精神”作为依附于人的一种精神品质具有普遍性的价值导向,是新时代应该被弘扬的重要内容。武义大漆髹饰技艺作为优秀的传统工艺门类,其传承发展至今自然也离不开传承人群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和弘扬。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我国是传统手工艺大国,有着灿烂的手工艺文化,并通过瓷器、丝绸等手工艺品贸易享誉世界。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传统手工艺是最基本的技术生产方式,不管是作为副业的农民,还是作为主业的手工艺人,都与之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尤其是纯粹的手工艺人,由于基本靠手艺谋生,故手艺的好坏不仅是口碑和声誉,更是关乎生存的大事。因此,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传统手工艺人来说是一种应该有的必备属性。特别是在官营手工业中,往往有着严格的考评制度和要求,工匠实不敢怠慢。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虽然手工艺人的地位不高,但好的手艺还是能被社会认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手工艺人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就具有了复杂性,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这种精神的传承一方面源自手工艺人主体内部,是一种自然品质;另一方面则来自外部,比如生存压力、官方标准和规范等。此时的“工匠精神”很少被特别关注,因为当时的社会更重视手工艺品的“物性”,而轻视手工艺人的“人性”,手工艺人的创造性和精神内涵在彼时的社会价值体系中往往是缺位的。

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科技革命的力量超乎人们想象,在大机器生产之下,传统手工艺全面溃败,因为“机械化工厂与旧时家庭作坊的区别,不单单是添加了几台机器,而是整个生产体系的变革”。[1]在物质上并非极大丰富的背景下,传统手工艺产品的效率和成本劣势在追求性价比的商品社会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后工业社会,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制造业不再成为主流,手工艺人才愈加匮乏,“工匠精神”的传承更是受到了极大冲击。但是,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依然有不少传统手工艺人坚守自己的技艺,守护着民族文化的重要根基。

今天,我们从国家层面重提“工匠精神”自然意味深长,因为它具有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意义。从物质层面看,它是一种技术力量的复归,可以转化为高品质的产品。从精神层面看,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被再次提及,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崇尚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培育众多“中国工匠”,以此打造出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进入重质量的新时代。“工匠精神”亦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的工匠精神”。这意味着“工匠精神”已经从工匠的精神上升为国家意志,而且将在经济社会中被全力贯彻和实践,“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对于各传统手工艺及其传承人群而言,“工匠精神”的重提是迟到的嘉奖和肯定,是从未出现过的历史机遇,它伴随着国家的崛起而显得特别有力量。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具有主体实践性,它在手工艺人的工艺创作中延续和体现。

二、“工匠精神”在武义大漆髹饰技艺中的表现

“工匠精神”是传统手工艺行业应该坚持的根本精神,它融汇在每一个优秀手工艺人的思想深处和工艺实践中。武义大漆髹饰技艺的传承人群,时刻不忘传承传统技艺的使命,以传统为根,勇于创新,执著于精致产品的创作,从而保证了这一优秀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能力。其所秉持的工匠精神,在传承和实践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技艺传承的使命感

“工匠精神”首先是人的思想,与传承人融为一体,体现为传承人对技艺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武义大漆髹饰技艺最早应用于当地木结构建筑和家具髹饰等实用领域,其与大多数传统手工艺一样是手工艺人谋生的手段。以钟宏云为代表的传承人是这一技艺传承发展的见证者。钟宏云自20世纪70年代从事这一工艺,迄今已有40余年。学艺时的钟宏云对大漆技艺不仅是出于生活所需,更是出于对大漆产品由衷的喜欢。自从踏入这一行业,他便执著地坚守,不畏世事变迁。钟宏云学艺三年出师后主要做家具髹饰和彩绘,并曾带着工具箱游走于全国各地。但由于工业化、机械化,批量化家具大量出现,民间家具髹饰行业生存艰难。当时很多髹漆艺人开始转向装潢业发展。不过钟宏云并没有丢掉这一手艺,而是继续坚持做一些工艺品,并加强了对各地漆艺的学习。钟宏云自己非常享受制作大漆的过程,凭着一份对大漆技艺的尊重和深厚情感,1994年,钟宏云创办了漆香草堂,专门从事武义大漆髹饰技艺的传承和研究。

钟宏云的努力终于等来好的时机,随着新世纪非遗保护运动的兴起,作为传统工艺的武义大漆髹饰技艺入选了“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武义漆香草堂规模继续扩大,现已有两处共计1 600余平方米的基地。传承人钟宏云还积极带徒授艺,在家族传承体系中,妻子徐德兰、儿子钟奇君,均投身于漆艺事业中。在社会传承体系中,钟宏云培养了孙华银、谢东、陀华龙、唐飞、汪昕蕾等年轻传承人。钟宏云收徒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必须真心喜欢大漆技艺,且要有耐心和悟性。初入漆香草堂的学徒,钟宏云首先安排学习的内容是大漆技艺中的打磨工艺。打磨工艺贯穿于漆器制作的整个过程,是一个费心费力但又缺乏“成就感”的工序,但它对大漆产品品质而言却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工艺。因此,钟宏云正是要靠对这一工艺的训练,来锻炼徒弟的耐心、恒心,不浮躁、不抱怨,为精致大漆产品的最终呈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了带好徒弟、扩大传承体系外,钟宏云还投身于这一技艺的传播和教育中。他积极参加各种工艺美术展会,在职校、中小学作讲座,希望把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推广出去。其所作所为皆源于对大漆髹饰技艺的热爱和对工匠传统的认可,忠于职业,不畏艰难,以传承、传播优秀技艺文化为己任。

(二)对传统的敬畏与挖掘

“工匠精神”的提出有底蕴深厚的手工艺文化为支撑,它的传承必须建立在深刻理解传统的基础上。武义大漆髹饰技艺传承人钟宏云在传承技艺过程中十分重视对传统工艺的坚持和研究,其工艺材料、技法皆尊古法,并对历史上的大漆技艺用心钻研,极力恢复和改进已经失传或衰微的工艺。瓷胎漆器和漆砂砚皆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大漆工艺,但其传承情况并不乐观,瓷和漆的粘合度、砚堂漆砂的配比都是限制这一技艺发展的瓶颈。传承人钟宏云经过多年研究、实验,最终都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瓷胎漆器是在陶胎漆器基础上产生的,其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江苏吴江梅堰遗址出土的几何纹黑陶罐和彩绘黑陶杯[2](距今约6 000年)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陶胎漆器。西周时原始青瓷初步发展,漆器种类也更加丰富,瓷胎漆器此时出现(如洛阳庞家沟西周墓出土的漆绘瓷豆)。[3]明代《髹饰录》中记载有“窑胎”,[4]当指陶胎和瓷胎漆器。清代出现过多处关于瓷胎漆器的记载,如《各作清档》载:雍正五年三月初一圆明园来帖内称:“着传给江西烧造瓷器处,将无釉好款式的瓷碗烧造些来,以便漆作。八月二十九日张玉柱交来无釉瓷碗八十件。”又,“雍正九年四月二十六日,内务府总管海望持出无釉白瓷碗四件,奉上谕:将无釉白瓷器上做洋漆,半边或画寸龙,或画梅,或竹,或山水;半边着戴临写诗句。钦此”。[5]但总体看,历史上的陶瓷胎漆器数量不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瓷胎漆器跨两个工艺门类,用于髹涂瓷器的底漆与瓷胎粘合度不好把握,容易脱落。据资料记载,1988年德化县工艺瓷砖厂研制成功了瓷胎漆器。[6]武义漆香草堂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于2012—2013年恢复了武义瓷胎漆器的制作工艺。武义大漆瓷采用当地婺州窑瓷器为胎,使用自己多年研制的底漆,经髹饰成器,具有胎、漆结合紧密,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损的特性。

漆砂砚是指以木或夹纻作胎,以大漆配矿物质颗粒髹涂砚堂而制成的文房用品。漆砂砚发端于汉,[7]自唐宋以来一直延续,在清代扬州漆艺师卢映之、卢葵生之手发扬光大。清道光以后技艺没落乃至失传。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漆砂砚工艺才由安徽省屯溪工艺厂老艺人俞金海恢复于世(1978),[8]20世纪80年代初,扬州漆器厂亦恢复了漆砂砚工艺。[9]武义漆香草堂则在20世纪90年代研制成功了漆砂砚。漆砂砚制作需要选用性能稳定的木材为胎,经裱布、刮灰、髹漆、打磨等工艺制作而成。漆砂砚是实用工艺品,不伤毫、易发墨是其功能要求。因此漆灰的调制至关重要,武义漆香草堂主要使用大漆、金刚砂和数种矿物质料进行调配,非常依赖于传承人的个体知识和经验。如果调配的金刚砂颗粒较粗就会损毫,太细又影响发墨效果。砚堂的髹涂厚度也需要适当,太厚金刚砂下沉,不能发墨;太薄则金刚砂浮在表面,容易伤毫且磨墨声音大。故其制作需要反复调试,确定合适的配比和厚度。

总之,对武义大漆髹饰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而言,继承和恢复历史上的传统工艺是其重要的责任和使命,而实现的过程是艰难的,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撑。

(三)对精致化产品的追求

有专家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在设计上追求独具匠心、质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艺上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蕴涵着严谨、耐心、踏实、专注、敬业、创新、拼搏等可贵品质”。[10]这种精神一定会通过产品表现出来,精致化的产品是其最好的说明。武义大漆髹饰技艺的传承者秉承工匠精神,创造出了众多材美工巧、艺术价值突出的作品,如《〈兵车行〉东瓜瓶》(夹贮胎)、《三层木胎首饰箱》(犀皮技法大波纹)、《瓷胎漆器冒筒》(黑地,磨漆画本土郭洞风景漆画)等。大漆技艺本身是一门创作周期比较长的工艺,一件作品的诞生可能需要耗时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优秀作品的得来实属不易。传承人钟宏云在作品创作中绝不偷工减料、绝不随意缩减工艺,每一个细节都严谨对待,由此才打造出符合预期的作品。

近年来,武义大漆工艺中的蛋壳镶嵌技艺得到较快发展,以钟宏云为代表的传承人在产品设计和技艺提升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蛋壳镶嵌是大漆镶嵌工艺之一种,可广泛应用于漆画、工艺品、家具髹饰中,生活中的蛋壳材料经传承人的独特设计和特殊工艺,蜕变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以制作一件首饰盒为例,需要经选材、制盒、打磨、刮灰(细灰2~3遍)、打磨、裱布、刮灰(粗中细灰3道)、打磨、上漆(2~3遍)、打磨、镶嵌、上漆(5遍以上)、打磨、揩清(3~5遍)等几十道工序完成。[11]有些过程性工序是凭手工艺人的职业良心在做,因为即使省掉,产品呈现出来的短期形态是看不出来的,但却不利于长久保存。比如传承人钟宏云做的首饰盒,一直使用传统的榫卯结构(燕尾榫)打造,牢固而不易变形。其裱布工艺,可以防止木材裂缝,增强首饰盒的牢固度。裱布之后还要刮灰、上漆再反复打磨,这无疑拉长了工期(比不裱布需多花2~3个月时间)。首饰盒根据图案镶嵌完蛋壳后需再上漆,然后打磨平整露出底部图案,这即是采用了源自唐代的平脱工艺。最后一道揩清工艺也不能马虎,需要使用软棉布蘸调配好的上等生漆擦拭表面数遍,直至表面平净,呈玻璃质感。

武义大漆蛋壳镶嵌所使用的蛋壳也非常讲究,一般选用自家散养的土鸡鸡蛋,以保证蛋壳厚度和质感均匀。使用的蛋壳需要把内层蛋衣去掉,方法是浸泡在水中使之软化,再使用拇指和食指小心搓掉。去掉蛋衣的蛋壳阴干备用,镶嵌时要使用镊子控制蛋壳的形状和位置。同时,底漆的干湿度也非常关键,太干则贴不住,太湿则容易移位,且底漆会泛到蛋壳上面,影响美观,这都需要传承人根据经验来掌控。也正是因为传承人对材料和工艺的一丝不苟,才造就了武义大漆产品的优越性。

三、“工匠精神”之于武义大漆髹饰技艺的价值

武义大漆髹饰技艺虽然已被列入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但并非没有生存和发展中的问题。就其传承现状看,还存在传承人群规模不大、传承发展资金不足、市场开拓能力欠缺、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环节薄弱等诸多尚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工匠精神的保持和弘扬对武义大漆工艺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

(一)工匠精神是传承人坚守技艺的动力

武义大漆工艺能够世代传承,离不开传承人群的坚守。这种坚守、执著以及对传统工艺的热爱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它保证了传统工艺在不同的时代境遇中能够有人去珍惜和守护。这就是传承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忠诚”。201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在“中国工艺美术理论与批评学术论坛”上的讲话中提出,“工匠精神”关乎产品,直指人品。能工巧匠应该具备四个要素——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忠诚。[12]由此可以看出,“职业忠诚”是工匠精神的应有之义。对武义大漆髹饰技艺,传承人钟宏云从艺40年而不弃,凭借的正是这一“职业忠诚”。用钟宏云的话讲是“做了一辈子大漆,有市场也在做,没市场也在做”。更重要的是,传承人在技艺实践中得到了一种存在感和自豪感,他可以以艺学艺、以艺养艺、以艺交友,从而强化了传承人对职业的忠诚。有了对所从事工艺的“忠诚”和“良心”,便可促使传承人在思想态度上重视、在授徒传艺中虔诚、在行为实践上精益求精。

(二)工匠精神是产品秉持高品质的保障

“工匠精神”对于武义大漆工艺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更是一种实践的力量,它与传承人的工艺实践相结合,并以高品质的产品形态表现出来。大漆工艺制作的产品非常精细、稳重、耐用,在历史上一直是兼具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的工艺品。但是,因其工艺复杂,受材料和环境影响大,产品制作周期长,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从事大漆工艺的人一定不能浮躁,一遍遍重复性的刮灰、上漆、打磨,经历漫长的等待,才能创造出一件称心的作品。

无论古今,“工匠精神”毫无疑问是以产品的高质量、高品质为内核的。武义大漆工艺在当代漆艺界立足的根本也即是其能够提供优质的产品。一个小小的蛋壳镶嵌首饰盒,光贴蛋壳的时间就需要十几天,全套工艺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处细节都要用心对待。一块漆砂砚的制作周期至少要1年时间。钟宏云试制大漆瓷茶碗,不仅严格遵守工艺规范,而且要进行破坏性试验,检测瓷胎和大漆的粘合度。其制作的大漆瓷茶碗在200℃高温下可烤5小时不掉漆,充分体现出产品严苛的质量标准。钟宏云以搜金工艺制作漆画,每天只能制作几厘米,一层层推进,不厌其烦。因此,如果没有工匠精神的支撑,实难以保障有好的作品。所以有人说,手工艺是“工匠精神”的天然载体,传统的手工艺精品,正是以“工匠精神”的严谨和认真来创造完成的。[13]事实也正如此。

(三)工匠精神是工艺创新与发展的源泉

“工匠精神”内蕴着创新的基因,它推动工匠在精益求精的工艺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善工艺,创造更好的产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武义大漆髹饰技艺的传承发展一直秉承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在工艺理念、工艺实践中与时俱进。对于众多传统工艺来说,“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最终统一于具体的产品之中。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工匠精神是基础,创新精神是引领。一件质量上乘的产品既是抓住市场的新需求而不断创新的产物,也是工匠追求细节完美而精致创造的结果”。[10]因此,“工匠精神”是实现传统工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它以传统为根,却指向创新。

武义大漆工艺的发展多年来一直保持与时俱进的敏锐性,在工艺精进和产品创作上积极探索。瓷胎漆器和漆砂砚创制,不仅仅是恢复传统,更是积极创新的结果,其核心技艺的获得代表着传承人对工匠精神的诠释。蛋壳镶嵌技艺在家具上的灵活运用,超越了以往在油漆画和工艺品上的单一用途;钟宏云设计的代表性装饰图案通过有意的重复运用,成为武义大漆镶嵌工艺的典型符号,也是其在现代社会明确身份意识,确立核心技艺和产品,打造品牌的重要尝试。因为传承人深切地认识到,在当代社会,“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就如同鸟之双翼,只有协同起来才能走得长远。

四、结 语

“工匠精神”作为古之匠人所应具有的基本品质在当代被凸显、放大,并上升到国家顶层设计的高度,作为一种普适性的行为准则和纲领,其意义深远。因为工匠阶层所一直秉持的这种精神已被传统社会遮蔽了数千年,传统工匠的身份和价值终于在国家崛起的带动下得到彰显。武义大漆髹饰技艺及其传承人群,只不过是中国数以万计的工艺门类之一,它们确实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机。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不断提高,传统工艺所提供的个性化产品也必将会越来越受到青睐。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工艺门类或同一工艺门类间的激烈竞争,但毋容置疑的是,“工匠精神”的践行程度将是其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培培.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回归的内在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17(1):75-157.

[2]张飞龙,赵晔:中国史前漆器文化源与流——中国史前生漆文化研究[J].中国生漆,2014(2):1-7.

[3]陈彦堂.中原文化大典 文物典 漆木器 金银器 杂项[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26.

[4]王世襄:《髹饰录》解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64.

[5]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名家点金·文物知识系列·工艺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4.

[6]德化县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德化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611.

[7]汪染秋.漆砂砚古今拾遗[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6:12.

[8]俞均鹏.漆砂砚制作技艺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6):51-52.

[9]李志倩.清雅秀逸的扬州漆砂砚[J].中国生漆,1989(4):41-43.

[10]王京生.工匠精神三论[N].中国文化报,2016-05-10(3).

[11]孙发成.武义大漆髹饰技艺的当代传承与发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2(4):84-89.

[12]连辑.每一件产品背后都有活着的灵魂——在“中国工艺美术理论与批评学术论坛”上的讲话[C]//邱春林.工艺美术理论与批评(丙申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3.

[13]俞晓群.试论当代文化视阈下手工艺的精神文明价值[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6(2):120-123.

猜你喜欢

武义大漆漆器
浙江省武义第一中学
重庆师范大学作品欣赏
李凤作品
蒲美合作品选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漆器收藏三问
平遥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
如何辨别新老漆器
大漆艺术——2014海峡漆艺术大展作品选登
武义 山水如画温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