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在急救网络中的作用
2018-02-09
医院急诊科由于每天需接至较多的患者,人多手杂,许多患者病情的严重无法第一时间进行判断,只有当医生与护理人员配合默契,才能减少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病情急发严重的情况,来抢救更多的患者。以往临床上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在急诊科进行护理,但是其效果不佳,近年来,引入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从多个方面对来急诊进行救治的患者进行护理[1]。结合当地情况,可以有效缓解大城市急救需求日益增加与急救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充分发挥了联网的优势,在各社区创建由120统一指挥调配的急救网点,本着就地抢救就近转诊的原则,加强各社区急救网点的现场救治能力。合理配置现有急救医疗资源,增大社区等基层急救设施和装备的投入,因地制宜将急救医学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加大社区医师的急救知识培训,促进广大社区医务人员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水平不断更新、充实和提高,为基层人民群众的生命保驾护航。本研究选取在我院进行急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统计,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患者的院前处置、抢救成功率、院后宣教、后期康复等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进行急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0例,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14~85岁,平均年龄(60.14±5.48)岁。根据患者受伤种类进行分类,其中电烧伤 10例,脑血管意外30例,创伤休克10例。病情经临床治愈后转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后期康复治疗,医院医师在患者后期康复中提供定期巡回查房指导医疗服务。
1.2 方法
给予来我院进行急救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护理方法,方法如下:
(1)院前急救:社区医务人员5 min内到达现场45例,10 min内到达5例,进行初始院前急救。50例患者全部经过止血包扎、躯干或躯体固定或抗休克及心肺复苏,38例建立了静脉通道,全部患者及时撤离现场通过120急救网络安全送至医院,在此期间,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初步的诊断,排除一些影响因素,对于外伤感染的患者,及时给予抗生素注射,防止病情的再度加重。
(2)治疗过程中咨询服务:社区医生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地处小区、覆盖面广、与社区居民彼此熟悉、上门服务、容易沟通等优势条件,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急救知识宣传、咨询等服务,对于一些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以及家属,要有耐心的进行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家属和患者的焦躁情绪,争取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主动配合与支持理解。
(3)协助医院与患者家属沟通:收集整理患者及家属对于伤病的态度、对护理的特殊需求、家庭经济情况与患者文化背景、习俗、既往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及时反馈给接收医院。
(4)患者后期恢复应予以耐心的指导,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后期护理技巧,并进行家庭随访,一旦发现患者有不良反应或是并发症,要及时到医院复诊。
2 结果
经过社区卫生服务在50例患者中急救支持,10例电烧伤患者已经康复,3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中有28例患者痊愈,其余2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10例创伤休克患者也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
3 讨论
在急救过程中,需要更高水平的技术要求和敏捷的观察力,对患者的初步病情以及病情的发展要具有一定的了解,准确的为患者进行抢救,而社区医护人员就是因为缺乏专门的社区急救医疗教育,导致整体理论基础相对较差,对危重疾病认知水平有限,特别是对专业急诊急救医学知识掌握更少,在急救方面会有很大的阻碍,所以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抢救人员技术的培训,人员培训日程刻不容缓[2-3]。所以通过采用合适的社区卫生服务手段[4],构建成熟完整的社区卫生安全与急救网络,来提高院内急救中心的抢救成功率[5],提高患者治疗后期的康复机率,更大程度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6]。
随着生活时代的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社区医疗服务的作用,其提供的服务也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治疗感冒、输液、测量血压,而将承担更多的院内医疗服务和社区的急救工作。有文献报道,重症危急患者死于原发病<10%,绝大多数是因延误抢救时机导致并发症加重而死亡,如果患者在发病的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能够得到社区医疗组织急救与院前急救的及时救治,则可大大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7-9]。对社区采用卫生服务护理的方法,为了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在对患者进行急救的时候[10-12],从初步对患者进行判断到为患者进行一些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