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积极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2018-02-09樊文静

职业技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理学职业教育

樊文静

(哈尔滨市商业学校, 哈尔滨 150050)

0 引言

笔者从事职业教育一线工作近十年,深刻地感受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变革对职业教育产生的巨大冲击,知识多元化,信息技术化,在大数据时代里,一切都在改变。教师要想持续发展,不被时代淘汰,就必须努力适应环境,创新或再造一个良性的发展空间。当前,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教育改革略显被动,教育工作者良好的愿景很难彻底实现。如何改变目前教育领域的这种现象,如何能培养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英,如何让教育进入良性的发展态势,笔者认为,积极教育会带给我们一些启发与惊喜。

1 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助推动下,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扶持建设紧贴产业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的专业,建设既有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又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师资队伍,逐步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虽然国家大力扶持与提倡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之门为每一个有意愿的孩子打开,提倡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生存的技能,但社会及家庭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学校的生源不充足,招生情况不乐观。同时,职业院校普遍存在教学楼空间不足,活动场地不够,专业实训室设备老化,青年教师人数较少,教师编制不足,聘用人员流动性极强,教师知识陈旧,缺乏有效的培训机会等实际情况,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1.1 学生分析

虽然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加大了学生资助的投入力度,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及家庭对职业教育的片面认知,导致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生源紧张等实际问题。很多家庭认为,子女的求学之路,孩子的成绩是一个家庭兴衰的重要体现,家长认为只有高考,甚至读研,孩子才会有好的生活。而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人员,非管理层领导,家长们不愿意也不引导孩子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导致职业学校生源流失。

职业学校的生源结构明显改变,以农村及县城的孩子为主,城市孩子只占少部分比例。由于农村教育及办学条件的种种限制,农村孩子的受教育程度相对于城市孩子较低,生活习惯及兴趣爱好也有所不同。现在的中职学生掌握着最新的流行语言,喜欢流行服饰,喜欢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喜爱冒险体验,坐不住板凳;崇尚自由,喜爱表达,却不愿意学习。面对这样性格特征的学生,如果教师还用传统的观念及方式方法去教育,非但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反而会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 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以学生为本位,就业为导向,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了企业的基本要求及素养,本着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技能为本位的思想,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初中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业能力。职业教育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是一种就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技能训练,增设专业实训课程,让学生强加练习,掌握核心专业技能。

目前,中职学校大多开展了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选派青年教师赴企业实践,学习企业最新技术;建立双师型队伍,聘请企业专家来学校授课等方式,调整更新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但目前中职学校可以合作的企业数量不多,学生还是没有足够的实践空间。

1.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采用问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展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形式上展现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种可能性。相信教师们也意识到,教学方法改革是基于教法本身,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所以,课堂上还是有很多学生睡觉、玩手机、聊天、发呆等现象。为了解决课堂上的这些问题,教师选择了课前收手机,课堂适当引导等方式,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问题仍没有被彻底解决。

2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 年代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就曾倡导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人本主义思潮所激发的人类潜能运动对积极心理学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积极心理学就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客观社会环境的呼唤,以及传统心理学研究的片面化等情况下应运而生。

心理学自从1879年取得独立地位后,面临着三大重要的使命:治疗人的精神和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更加幸福地生活,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心理学家把中心放在了心理问题的研究上,忽略了后两个内容。2000年1月,塞里格曼和希卡森特米哈伊在世界著名的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上共同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具体介绍了积极心理兴起的主要原因,论述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积极心理学在短短几年内,从美国扩展到加拿大、日本、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关注。

3 教育教学中积极心理的必要性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的社会制度、积极的心理治疗等。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除了传授知识外,教师还有教育学生成人的责任,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更要教育学生如何正确的对待过去,积极地对待现在,充满希望地期待未来,乐观的积极体验,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1 帮助教师找回职业幸福感

面对学习能力差,主张个性,喜爱自由,不受拘束的个性少年,教师课前要充分备课。授课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难免发现,课堂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有时基本实现都很困难,长期重复着这样的课堂状态,渐渐地,教师的教学热情被消磨掉了,课堂上站着一个个疲惫、迷茫又无奈的身影,教师的心情变得非常复杂。很多教师为了努力消除这种消极的状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效果并不明显。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是积极地寻找与学生沟通的正确方式,而是一味地通过教学场地,教学方法形式上的变化,仍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所以结论就是,教师大部分时间是不快乐的。由此可见,积极的态度是感受幸福的途径。

3.2 帮助教师发现不一样的学生

伴随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惊人,在正确的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之前,他们对于新的事物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很多学生手机不离手,课上课下打游戏,用手机交友等,严重影响了学习。教师极力阻止,硬性禁止,采用课前收手机等一系列措施,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师生间的矛盾愈发明显。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棵等待成长的小树,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片面地急着将错误一刀切,要选择心灵的沟通,给予学生信任,小树也许会长出不一样的风景。

积极心理学主张情绪存在扩建功能,假设一名学生参加省级比赛获得了一等奖,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假设这名学生又参加了国家级的赛事也获得了一等奖,此时手舞足蹈可能表达不了内心的喜悦,或许会大声地喊出来或用其他更夸张的方式来庆祝。也就是说,在某种情绪影响下,个体呈现出多样而没有规律的表现方式,当个体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高兴的情绪时,他对积极情绪的体验会更深刻,更彻底,会促使个体不断地想去创造条件复制这份积极的情绪体验。学生在这种积极情绪的扩建下,会争取更大的进步,全面健康地成长。

教师用问题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的缺点和问题就会被放大,影响判断的准确。用积极的心理去观察、对待每一个学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学生身上也有着难能可贵的优点,他们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身上的某种特长、优点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也会发光发亮。

4 结语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生源质量的影响,职业教育致力于纠正学生的缺点,使问题学生能够得到应有的发展,却忽视了人类的积极性;用一种消极式的教育,把改正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预防问题的产生,制定的规章制度防止了眼前问题的产生,但往往又会出现新的问题。要想预防学生出现问题,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收获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成功就业,从而拥有幸福的生活,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曾玲娟.职业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姚萌萌,姜飞月.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3(20).

猜你喜欢

心理学职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