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课程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09孙丰艳
孙丰艳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沈阳 110122)
0 引言
项目化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很多课程在改革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尽管如此,改革的目的还是为了实施,目标是满足当前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通过解决在改革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使课改有所突破。
1 项目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问题
项目化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发的,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目前实施过程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是:
1.1.1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行动力差
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长期在中小学的保姆式教学环境中成长,多数学生已失去独立自学和行动的能力,习惯于老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校一旦要开展项目任务式教学,会出现学生短时间无法适应等现象。
1.1.2 易开小差,或有关心话题就议论
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普遍不是很好,所以很多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或者就是厌学的孩子,或是自我控制能力差的,或是爱学习但不太灵活的,总之,各种状况都有。所以需要思考如何调动兴趣。
1.1.3 团队成员配合差
主要体现在任务完成过程只有少数成员在做,其他成员各行其是不在状态。按组完成的成果可能只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成果,其他人根本没参与。
1.2 教师方面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角色,教师变成了导演的角色,项目课程实施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
首先要求教师对职场的作业流程和需求的能力与知识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其次是要求教师有比较强的项目管理、深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客观公正的评判能力。
另外,教师对课堂实施的节奏的掌控能力也非常重要。很多教师在项目化课程实施环节还有很多自身需要突破和提高的地方。
1.3 实施条件方面
1.3.1 教学组织管理问题。项目化课程实施,打乱了传统的学校教学秩序,教学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超越了现有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和整体教学水平。教学实施过程需要教学环境和条件配合,教学实施管理也要配合。
1.3.2 实践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问题
项目教学对实验实训的条件要求较高。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认识到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好处,但在实施条件的准备工作还远远不足。项目化课程实施需要校内实训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条件能够提供有效的支撑。
1.3.3 教材方面
目前适用项目教学的教材很少,需要根据项目教学实施情况编写适用的教材和讲义,以利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和推广。
1.4 行业企业方面
从目前来看,行业企业在学校教学改革方面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当然这有很多的社会原因,在此不一一赘述。
2 针对项目化课程实施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针对学生方面的问题
多引领学生到企业和实训室,让学生深入了解他们未来的工作环境,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需要什么,是否感兴趣,现在应该学习什么;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采用适合的教学评价机制,激励后进的学生不拖团队的后腿,迎难赶上;对学生实施引导,强化职业意识,使之成为项目化课程实施的真正受益者;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2.2 针对教师方面的问题
2.2.1 多提供机会,参加继续教育
目前,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教师首先要有较宽的视野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才能驾驭改革的课堂。只有多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就需要学院多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2.2.2 多参加企业和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
教师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多参与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参与的程度,当然越是深入的参与越有利于学习和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进而有效地驾驭项目化课堂。
2.2.3 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会与学生有效交流和沟通
教师要有“人缘”,这不是学历和知识决定的,之后还要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那样才会让学生对你讲授的知识感兴趣。
2.2.4 提高自己对各种应用软件的应用能力,对提升课堂品质会更有益处
目前,各院校都在进行课改,出去学习之后,发现实施过程中应用了很多应用型软件,比如签到、考核、调查教学效果等等都采用软件程序,节省了时间,同时也有效地适应了学生,调动了学生。
2.2.5 打造高质量的课程实施团队
单打独斗的课堂实施,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更多的智慧我觉得应该是集思广益。那么,打造项目化课程实施团队尤为重要。团队可以是校企联合成立,发挥各自所长,使课堂更丰富多彩。
2.3 针对实施条件方面的问题
2.3.1 加强学校实训条件建设,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让学生走进企业,让企业走进课堂,要实现学生和企业的近距离,就要多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实施项目化教学的硬件条件。
2.3.2 加强项目化课程实施的教材开发
可以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或讲义,需要与企业专家或开发团队共同开发。
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开发,必须依托高质量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团队。课程开发与实施团队要依托校企合作资源,利用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的所长。聘请了解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最新技术的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形成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的专兼职课程开发与实施团队,这不仅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平台进行高质量的课程开发,还有利于项目化课程的实施,同时,对于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建立主要由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构成的兼职教师库, 承担生产性实践教学工作、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指导工作。学院也要不失时机地给教师一些机会去实践,去学习,为课程开发团队的储备服务。
2.3.2.1 校企合作,开发适应的项目化校本教材
根据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的开发的重要环节在教材上。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及时将整合的知识和技能编制成讲义或校本教材。根据教材开发的适用范围,可探讨是否具备推广条件。
目前,我院正在大力进行课程改革,并根据实行的情况不断改良,当实践验证做法和效果符合培养目标,首先以校本教材开发为主,后续将教材进行推广。
2.3.2.2 校企合作,根据订单需求,开发订单式课程
订单式课程主要是针对“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以就业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订单,主要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能力进行设定,并编制针对性的教材。我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曾经针对21世纪、万科等企业成立的冠名班即是比较成功的案例。这种形式的最大优势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的开发,不足是开发出的课程具有推广上的局限性。
2.3.2.3 校企合作,根据项目化课程实训要求,开发项目的实训教材或指导手册
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学校必然要加大实习实训,这样就必然需要教师加大指导力度,同时还要指导有度,需要用一定的标准、方法来衡量实训的效果。目前市场上针对职业院校的实训手册几乎是空白,所以必须针对课程需要自行开发。
2.3.3 深入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联动机制,打造适合学校和企业共赢的合作模式,使企业成为学校项目化实施的课堂
高职学生掌握技能的主要环节是实践, 学习模式主要表现是: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而实践的最好教师是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 最好的地点是企业生产场所。因此, 在实践教学中扩大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实践课教师的比例、加大校外顶岗实习的力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势所趋。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 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 确保毕业生在毕业前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有显著提高。
2.4 针对行业企业方面的问题
以国务院大力加强职业教育为契机,深入校企合作机制研究,建立校企共赢的合作模式,规范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链条上的权利和义务,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优势,是校企合作深入、稳定的基础。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使校企合作制度化、法律化。
2.5 针对政府方面的问题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一是要出台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形成校企合作的联动激励机制,调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热情;二是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指导、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运作,使校企合作健康、规范、稳定的发展;三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使政府成为学院和企业共赢发展的粘合剂。
3 结语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做的是总结不足,勇于探索和实践,摸索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符合现在学生特点的课改实施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小中. 高职课程香蜜湖实施效果分析与总结[J]. 福建电脑,2011(05)-TP393-4.
[2]崔军,汪霞. 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案例研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CDIO课程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3:194-207.
[3]姜晓琳. 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浅析-以牡丹江大学课程改革为例[J]. 知识经济, 2011(23) :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