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泰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09仲忠诚
仲忠诚
“泰微课”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在新一轮课改的推动下,依据泰州市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发动全市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制作的学习视频。它具有如下优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视频短小,操作方便,持续性强。“泰微课”自2014年创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几年来,笔者应用“泰微课”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前利用泰微课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学情和教情,精心制作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观看,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展开学习。微视频的作用有四:1.过渡衔接。课前微视频是两节课知识点的衔接和穿插,这样自然的过渡,学生容易接受下节课的内容。2.激趣导入。微视频集视觉和听觉于一体,强烈的视听冲击,更能激起学生兴趣,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3.唤醒经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唤醒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4.思考探索。学生在观看微视频时,会产生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会不断刺激学生去思考,寻找解决的途径。
课例:《离骚》
微视频1:屈原的“美政”理想。
他的“美政”理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使楚国强大起来。屈原“美政”的另一基本内容就是民本思想。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问题,能否使百姓走上康乐之道。可以说,古代贤相“忠”的美德在屈原身上有充分的体现。
微视频2:介绍楚辞的特点。
1.诗体特征:形式自由,篇幅长短自由,有杂言、五言和七言,多用三字一停的节奏。多用“兮”字,体现了楚地方言的特点。如: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2.艺术特征: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运用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如: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通过叙说自己美好名字的由来来表现他的尊贵不凡和具有崇高的理想。
3.美学特征:楚辞继承和发展了楚地原始宗教和巫术的内容与形式,形成了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由民俗到高雅的内容和形式的地方特色。楚辞反映出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追求,代表了当时的进步力量,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因此也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意义。
观看视频之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根据视频1,请结合文中的句子谈一谈屈原的“美政”理想。
2.为什么我们把屈原称为伟大的爱国诗人,诗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爱国思想?
3.根据视频二,请你找一找诗歌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楚辞的特点?
在课前学生自学这些内容,提出问题,激发思考,学生带着已学的知识和问题进入诗歌,寻找答案,深化所学。既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又激发起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课堂利用“泰微课”重点解读
语文学科的知识点繁杂琐碎,一节课呈现的知识内容很多,学生很可能找不到重点。这时候我们需要一种方法把重点知识从繁复的概念、体系中抽离出来,让学生迅速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课堂穿插泰微课,就是为了明确学习目标,迅速抓住重点。
课例:《季氏将伐颛臾》
微视频:文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使用的论证方法。
这句话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我们先弄清比喻和类比的区别。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不同类的事物之间作比,而类比重在同类,重在推理。文中季氏将伐颛臾,这样的行为危害非常大,而辅佐季氏的冉有季路却没有进行必要的规劝,孔子就举了同类的例子,来进行规劝。这里冉有季路都是人,性质是同类的,当然不能形成比喻关系,借此说明如果盲人跌倒是因为搀扶盲人走路的人没有尽到职责,那么季氏将伐颛臾要形成危害的行为,冉有季路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呈现视频之后,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是什么?
2.你能从文中再找出一例进行分析吗?
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很难区分,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产生困惑。这两个概念是人为规定的,没有探究的意义,不可能通过归纳法让学生得出结论,只能采用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懂得两个概念的区别。然后根据所学,应用所学,到文本中找出一例进行分析。
三、课后利用“泰微课”启迪生命
新课标规定,语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还要“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课后,我们可以利用泰微课拓展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
课例:《罗密欧与朱丽叶》
微视频: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换来了两个积怨多年的家族和解的评价。
莎士比亚用美好的爱情被灭来展现的蒙太古和智菜特两个家族得以和解,罗密欧和朱丽叶两人的纯金塑像将永远矗立在维洛那城。
悲剧中的喜剧因素: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之后,两个原本武斗不断的家庭,却显得非常冷静,并且握手言和。这说明:第一,年轻的一代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举动已经冲破了封建势力的束缚,并且取得了胜利。第二,这一结果象征了人文主义理想在与封建思想的较量中获得了胜利。
此剧对我们的启发:悲剧将人生中最残酷的一面展现给我们,同时也激发我们追求美好的生活。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未成眷属,但他们誓死捍卫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的信念却并没有被现实摧毁。时代不同,社会环境有别。在今天,这种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罗密欧和朱丽叶坚韧、执着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幸福、自由,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经典悲剧,我们授课也常常停留在悲剧原因的探讨上,但是此课例的作者却从悲剧中看到了喜剧的因素,甚至启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贯穿了生命教育。
“泰微课”可以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任何一个阶段,课前“泰微课”帮助学生自学,课中深度透视文本,课后拓展启迪生命。总之,“泰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启发学生的认知,丰富学生的情智,能够实现以生为核心,以学为中心的良好格局,也让我们的教师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出无限的智慧和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