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项链》的讽刺艺术

2018-02-09程效恒

中学语文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主人翁玛蒂尔项链

程效恒

莫泊桑的《项链》不仅因为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明、语言的典雅规范受到中外读者的喜爱,而且它更以绝妙的讽刺艺术赢得了世界读者的喝彩。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欲擒故纵和卒章亮底的艺术手法,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玛蒂尔德是一个具有极强的虚荣心和浓厚的享乐思想的妇女。她长得花容月貌,然而命运却好像处处跟她为难,她不幸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最后又偏偏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过着贫困的生活。她的年轻美貌与其置身的恶劣环境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因此她常有一种明珠暗投的悲哀。她身在寒家,可心躺在上流社会的温床上,在幻想中享受着现实生活中她享受不到的荣华富贵,所以她常常在梦想与现实矛盾对立中,触物伤怀,终日郁郁寡欢。她是一个深深地打上了资产阶级思想烙印的妇女形象,玛蒂尔德的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极具典型性,又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作为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者很有必要对这种思想进行尖锐的批判。在小说开头作者细腻地描写了玛蒂尔德的内心痛苦,工笔式地刻画了她的性格特征后,便展开了小说的故事情节,这故事情节不仅是玛蒂尔德思想情感的自我展示,更主要的它是作者通过玛蒂尔德传奇经历的安排,对她虚荣心理和享乐思想进行的辛辣的讽刺。

作者首先运用欲擒故纵的手法对玛蒂尔德进行了讽刺。为了给不清醒的主人翁深刻的教训,作者一边不断地诱发主人公的欲望,一边有意不断地满足她的欲望,让她得寸进尺,执迷不悟。在满足她一个又一个欲望的同时,一边又暗中设置陷阱,而在她得到极大满足,处于快乐峰巅而忘乎所以时,作者却让灾祸降临,给其致命的打击。就像玛蒂尔德要星星,作者想办法给他摘星星,玛蒂尔德要月亮,作者就给他登天的梯子,然而就在玛蒂尔德快要摘上月亮的时候,作者却抽掉了她脚下的梯子,让她沉沉地摔在现实的泥潭中。玛蒂尔德一心梦想着上流社会的生活,但又为没有机会,“没有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而懊恼,这时作者投其所好,给她一个机会——教育部举办的舞会。这对她无疑是喜从天降,然而她又为没有漂亮的衣服而犯愁,这时作者又满足了她,让她的丈夫倾其所有为她做了一身华衣。有了华衣,她又为没有耀眼的首饰大发脾气,这样作者又让她在朋友那里借到。玛蒂尔德的欲望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高明的作者总是让玛蒂尔德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总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她所有的欲望得到满足,当这些欲望满足后,作者将玛蒂尔德捧上幸福的云端:她在舞会上大出风头,多年的郁闷在这里得到渲泄,多年的缺憾在这里得到补偿。玛蒂尔德在享受所谓的幸福时却忘了身边的荆棘,她没有想到她那豪华的装扮与她的生活实际是多么不相称啊,她没有想到她陶醉的“幸福”对她来说是根本就是虚无缥缈的云雾。就在玛蒂尔德处于幸福是云端时,作者却撇开了双手,玛蒂尔德被沉沉地摔在地上——她丢失了项链。这真是乐极生悲,从此她走上了一条曲折艰难的道路,一夜的狂欢换来十年的艰辛,这对她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这对她死要面子,不顾实际,打肿脸充胖子的虚荣心和庸俗作风是多么辛辣的讽刺!

然而作者意犹未尽,接着又用卒章亮底的手法对玛蒂尔德进行更有力的嘲弄。面对飞来横祸,她坚强地挺直了腰杆。为了赔偿一挂项链,她在屈辱和艰辛中度过了整整十个春秋。玛蒂尔德的遭遇够令人同情了,但是当她还清所有的债务,准备扬眉吐气,坦坦荡荡地生活时,作者却在故事的结尾安排了玛蒂尔德和朋友邂逅的场面。朋友告诉她当年她借的那挂项链是假的,这对玛蒂尔德来说简直是晴大霹雳,断送了十年的青春竟为了一挂假项链,这出人意料的真相无疑将刚刚爬出苦难深渊的玛蒂尔德再一次推下痛苦的深渊,无论玛蒂尔德哭也好、骂也好、呼天抢地也好,十年的青春是不会回来的了。苏联作家苏曼诺夫说过:“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作者有意把项链的真相在十年之后、故事结束时亮出,这对主人翁来说是残酷的玩笑、深刻的嘲弄,一个人苦有所值还不算苦,但苦得冤枉才是苦下堪言。

欲擒故纵和卒章亮底的讽刺手法使情节富于戏剧性,然而它并没有减弱讽刺的力度,相反使讽刺更加辛辣。作者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严格遵循生活逻辑。失项链的情节看似偶然但不随意,它的背后隐藏着生活的必然,结尾的平地波澜也非作者故作惊人之笔,而是合情合理的结局。玛带尔玛蒂尔德追求的是一种“玩物式”的境遇,她就是不失项链,也不会摆脱悲剧命运的。

这两种讽刺手法在小说中各尽其妙:“欲擒故纵”使讽刺产生了让主人翁大起大落,爬得越高,摔得越沉的效果,而“卒章亮底”则使主人翁明白十年的艰辛竟是吃了一场哑巴亏,它加深了讽刺的力量。

《项链》的讽刺艺术是辛辣的、绝妙的,是耐人寻味启人深思的。玛蒂尔德脖子上的那挂项链,无疑是一具沉重的精神枷琐,它没有将玛蒂尔德带进人人间天堂,而是将她引人精神的炼狱。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牵着玛蒂尔德走进一场人生骗局?那么是谁骗了她呢?仔细品味便可发现,作者嘲讽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和享乐思想的同时,不是将批判的矛头也指向了造成主人翁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吗?

猜你喜欢

主人翁玛蒂尔项链
滋嘎嘎做项链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 你我都是主人翁
小区治理如何跳出“泥淖”——“主人翁”意识是必备药物
项 链
环京城的“月季项链”来自哪里?
读《项链》有感
丢失的红宝石项链
主人翁的教育
坚持“四个融入” 引领青工当好企业主人翁
真心假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