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太极阴阳试析阴陵泉在《针灸大成》中的应用※

2018-02-09王晓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肝木肾水阴陵泉

娄 琦 王晓燕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是临床常用穴位之一。《针灸大成》集明代以前针灸著作于一体,是我国现存最为丰富与全面的古典针灸专著[1-2],对现今针灸临床影响深远。书中有关阴陵泉的记载共计55处,涉及定位归经、刺灸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多方面。笔者从太极阴阳角度探讨阴陵泉在《针灸大成》中的临床应用,深入分析其内在机理,为针灸临床提供理论指导。

1 太极阴阳及五脏关系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无极,一者太极,二者阴阳,三者阴阳与中气也。阴阳者,少阳(木)、太阳(火)、少阴(金)、太阴(水)四象也,于人体则肝心肺肾四脏也;中气者,阴阳之间气也,土也,人身之脾胃也。诚如《四圣心源·天人解》[3]所讲:“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为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也。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也。”是以无中气则阴阳分离,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四象错乱,于自然则万物不生,于人体则百病丛生;有中气则清阳上升,浊阴下降,阴阳调和,升降有序,于自然则万物生,于人体则气血和,脏腑调,阴阳平,疾病不生。

太极之中,脾(胃)土居中以握权,肾水居北以应坎,肝木居东以应震,心火居南以应离,肺金居西以应兑。脾(胃)土位居中央,掌握升降之大权,清气左旋上升而化火,浊气右转下降而化水。坎(肾水)中阳爻为真火,其性上升以化心火,方其半升,则为肝木,肝木气温,其性升散,上升不已而化心火,离(心火)中阴爻为真水,其性下降以滋肾水,方其半降,则为肺金,肺金气凉,其性敛降,下降不已而化肾水。是以脾胃枢转正常,则肝生心长肺收肾藏,脾携清阳之气左升,则肝肾之气上升无碍,胃携浊阴之气右降,则心肺之气下降有序,是以太极之理备,圆运动之法成,五脏调和,疾病不生。

2 阴陵泉在 《针灸大成》中的应用

阴陵泉在《针灸大成》中应用广泛,五脏病症皆有涉及,如肝病之阴痛,心病之不得卧,肺病之喘逆,肾病之小便不通,脾病之腹痛腹胀等。诚如《针灸大成·卷六·考证穴法》所概括:“主腹中寒不嗜食,胁下满,水胀腹坚,喘逆不得卧,腰痛不可俯仰,霍乱,疝瘕,遗精,尿失禁不自知,小便不利,气淋,寒热不节,阴痛,胸中热,暴泄飧泄。”该记载对阴陵泉的主治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其具体应用与分析如下。

2.1 肝病 肝者,木也,水生之,土长之,水土温和,则肝木荣发,气机舒畅;水寒土湿,不能长养木气,则树动风摇,疏泄失调。太极之中,脾虚土湿,中焦不运,则肝气上升无路,郁于中下二焦。肝木喜条达而恶抑郁,其愈郁,则愈欲疏泄,疏泄太过可致遗精、尿不禁、黄疸,疏泄不及可病淋癃。如《针灸大成·卷八·阴疝小便门》“小便不禁:承浆,阴陵,委中,太冲,膀胱俞,大敦。”以阴陵泉健脾祛湿,运转中焦升清阳之气,大敦、太冲以柔肝,敛肝木之疏泄,委中、膀胱俞疏通水道,承浆引气上行。脾旺,枢轴运转,则肝木上升,太极之气周流,小便之疾自消。现代临床中,常得新[4]针刺阴陵泉配以其他穴位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有效率达97.5%。

2.2 心病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火宜降下温肾水,然心火之降全赖中土枢转有序,枢转正常,则太极圆运动不息,心火自然下降。脾虚土湿,枢转失衡,太极不运,心火不降反升,上扰神明则现不寐等症。如《针灸大成·卷八·心脾胃门》“烦闷不卧:太渊,公孙,隐白,肺俞,阴陵泉,三阴交。”“不得卧:太渊,公孙,隐白,肺俞,阴陵,三阴交。”针刺阴陵泉、公孙、隐白、三阴交健脾枢转中焦,心火上逆克伐肺金,且肺主一身之气,其性降,针太渊、肺俞补肺引心火下行,则太极圆运动恢复,疾病自消。现代临床中,胡幼平等[5]针刺阴陵泉与丰隆治疗原发性高血脂症患者37例,有效率达94.12%。

2.3 肺病 肺者,金也,主一身之气,其性降。然肺金之降,全赖太极运转,太极运转,其权在中土。脾虚土湿,中焦运转不利,太极运动失衡,肺气上逆,而现喘逆等症。如《针灸大成·卷八·诸般积聚门》“喘逆:神门,阴陵,昆仑,足临泣。”针阴陵泉以健脾祛湿,运转中焦,中焦不运,君相二火不降反升克伐肺金,针神门、足临泣以泻君相二火,针昆仑疏通气血,引气下行。太极运转如常,肺气下降,且无君相二火之伤,则喘逆自消。现代临床中,罗云波[6]针刺阴陵泉配合其他穴位治疗咽源性咳嗽具有深刻体会。

2.4 肾病 肾者,水也,性藏,宜上交心火。太极之中,其上交心火,赖于脾土之升,脾虚土湿,中焦不运,太极运动失衡,则肾水上升无路,湿性重浊黏滞与寒水之气瘀滞下焦,则现小便不通,阴痛等病。如《针灸大成·卷八·伤寒门》“小便不通:阴谷,阴陵泉”,针阴陵泉健脾祛湿升清阳之气,阴谷滋肾疏通水道,脾旺,清阳上升,则肾水(水中清气)上升有路,浊阴(小便) 自降。《针灸大成·卷八·阴疝小便门》:“阴茎痛:阴陵,曲泉,行间,太冲,阴谷,三阴交,大敦,太溪,肾俞,中极。”针阴陵泉以健脾祛湿,运转中焦,三阴交调补肝脾肾三藏,大敦、行间、太冲柔肝,敛肝木之冲击,太溪、肾俞温肾水以上行,中极疏通水道,肝脾肾三藏之气上行,水道通畅,太极恢复,则阴痛自消。现代针灸临床中,罗时厚[7]透刺阴陵泉配以其他穴位治疗肾绞痛患者30例,有效率达93.3%。

2.5 脾病 脾者,土也,太极圆运动之枢轴也。脾土,喜燥恶湿。脾虚土湿,中气自病,太极圆运动息,气机瘀滞中焦,则腹痛腹寒泄泻等。如《针灸大成·卷八·腹痛胀满门》“腹寒不食:阴陵泉(灸)。”《针灸大成·卷八·肿胀门》“腹胀胁满:阴陵泉。”针阴陵泉健脾祛湿,运转中焦,太极气机恢复如常,则腹寒不食、腹胀胁满诸症自消。现代针灸临床中,温秀兰[8]针刺阴陵泉配以其他穴位治疗泄泻患者82例,有效率达98.8%,付怡[9]针刺阴陵泉配以其他穴位治疗胃痛患者20例,有效率达100%。

3 总结

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有健脾祛湿、温运中焦之功。脾乃太极之中气,运转之枢轴,脾虚土湿,中气不运,太极不转,则肝木不升,疏泄失调,心火不降,扰乱神明,肺金不降,上逆咳喘,肾水不藏,遗精滑泻,脾土不化,腹痛腹胀。是以针刺阴陵泉健脾祛湿,温运中焦,再辩证配穴恢复太极圆运动,则肝生,心长,脾化,肺收,肾藏,五脏调和,疾病不生。是故《针灸大成·卷七·治病要穴》有“阴陵泉,主胁腹胀满,中、下部疾皆治”之论述。

猜你喜欢

肝木肾水阴陵泉
蛇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鼠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虎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蛇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狗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陈士铎五行生克法辨治目痛经验
《脏腑图点穴法》中“阴陵泉”的定位探析*
“四按”是指按摩4个特效穴位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