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医特色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

2018-02-09侯中伟邬继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中医药课程体系价值观

宋 萌 侯中伟 邬继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

中医学不仅将人体内部脏腑经络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将人体与自然、社会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我们高等教育的实施者在对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上要坚持和遵循以文化人的规律,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学子润物无声的作用。

1 中医思维有助于提升中医药学子专业认同感

“歧黄源于道”,暗含了中医学源于文化的哲学思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建课题【No.2016-DJ-024】

*通讯作者:2459443727@qq.com想,中医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知识体系就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医乃仁术”,指出了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儒家“仁”的内在统一,也指明了广大中医药学子所应具备传秀优统文化“仁爱”的人文精神[1]。高尚的医德、完善的人格和优秀的人文精神是古今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基石。因此,广大中医药学子在中医思维的建立过程中或者说在中医理论课程的渗透下,不自觉地树立了高尚的中医药学的伦理品格和职业情操,提升了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潜移默化地也将文化认同转化为了专业认同。

调查研究显示,79.89%的被调查者表示对现在的专业非常感兴趣;81.51%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于“专业主干课”有明显的学习兴趣并愿意主动在实践上寻求学习机会;69%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于“通识教育课”也是涵盖在专业学习中的一部分表示认同。这反映出中医药文化或者中医药课程体系学习与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存在相关性,中医药文化或者中医药课程体系学习对学生专业认同有积极影响。

2 中医的仁术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情操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的种种不良风气蔓延,已经侵蚀到了大学文化,急功近利与浮躁之风不同程度存在,学术造假和师德不良行为等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中医文化的核心是“仁、和、精、诚”,现代大学的使命具有追求真理、崇尚学术、善于独立思考与批判的精神气质,这些气质与中医药文化核心相一致[2]。在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中,我们充分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激励、导向和熏陶功能。依托学校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结合北中医60年办学历程,不断凝练和塑造具有北中医特色的精神文化内涵,倡导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的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宗旨,弘扬“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精神,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积极培育、提炼大学精神,突出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将中医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融于大学精神之中,加上学校大力宣传并号召学生学习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观,济世苍生的人道主义精神,《黄帝内经》的传统文化观等,所以从根本上说传统中医文化促进着医德的形成。

调查研究显示,学生主要学习动机按强度顺序前3位的依次是:“取得大学文凭,谋求理想的职业和社会地位”“报考研究生或将来出国作准备”“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或做学问”分别占18.95%、16.70%与13.68%。说明现在的学生学习动机较为理智。从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动机分析来看,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明确,这反映出通过一定时间的中医文化课程学习后,高年级学生对自身人生规划变得更为清晰。从纵向比较中可以发现,对专业认同感较强的学生选择“为了治病救人”“为了献身医学事业”选项的几率显著高于其他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反映出中医药文化或者中医药课程体系学习与培养医学生高尚的职业情操存在相关性,中医药文化或者中医药课程体系学习对于培养医学生高尚的职业情操有积极影响。

3 中医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养成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传统道德规范知之甚少,知道“四维八德”的更是微乎其微。究其原因就是我国对于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现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开始喜爱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认知方式越来越认同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孩子们学一点必要的中医药知识,不仅对增强自己的体质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大有好处,而且对认知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有重要作用[3]。2016年,“中医文化进校园校长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刘彭芝说:“把中医药引进校园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使命、新课题。我们理应在学生心中植入中医药这样的文化基因,激发、唤醒他们的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4]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取材于中医文化,而这些标志性的建筑和装饰又不断传播着中医,健全着中医院校文化品格。不仅有标志性的北中医文化博物馆,中医名家陈列墙,广场上树立的五老上书雕像以及孙思邈、张仲景、任应秋等大家的雕像也分布在校园各处。学生置身于有文化氛围的校园中,不断熏陶,是提升学业的无形的力量。

调查研究显示,69.87%的学生做过志愿者,学生普遍表现出帮助他人、乐于奉献等情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77.51%的学生能够踊跃参加义诊、义卖、健康讲座等活动。大多数学生在生活、日常学习中,能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立足自己的岗位,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着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

4 传统文化及中医课程学习有助于高校学风养成

以我校为例,目前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诸如中国传统文化史、中国古代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以及四大经典、医古文等,由浅入深地使学生逐步进入中医学的殿堂中,将文学作品中的医林人物故事、汉字中蕴藏的医道哲理、诗词中隐现的医药文化资源挖掘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学习中医的兴趣。

在“爱中医、继承中医、学习中医、发展中医”的浓厚中医药氛围熏陶中,我校依托“修身导师”“研究生拜师典礼”“榜样力量——针院青年谈”等活动,定期开展“学风专项检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举办“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开展“中医基本功大赛”“《黄帝内经》知识竞赛”“针灸技能大赛”“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中医思想,把握中医精髓,不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校“尊师重道、持之以恒、精勤不倦、继承创新”的良好学风逐渐形成。

猜你喜欢

中医药课程体系价值观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我的价值观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