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8-02-09金秀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出院心肌梗死常规

金秀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因为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而导致的心肌严重缺血、坏死的危重症,临床病死率、复发率较高[1]。因为患者在自我防护、护理等方面的能力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出院之后仍然存在疾病高发的现象,用药不定期或不及时,治疗依从率也比较低[2-3]。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干预水平,本文以我院部分无典型特殊性患者为例,探讨连续护理在临床当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7月—2016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160例无典型特殊性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根据160例患者的入院顺序分别将其划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当中80例患者有65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平均年龄(54.2±5.3)岁;实验组当中80例患者有64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平均年龄(55.1±4.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连续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连续护理小组及制定护理计划。连续护理小组由2名医生与6名(1名主任与5名护士)护理人员构成。医生主要负责护理计划可行性、科学性的分析,护理人员负责计划的落实。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制定《连续护理健康护理手册》,同时由小组成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培训,内容包含饮食、运动、体征、不适症状、复诊等,患者转出后给予相应手册;(2)呼吸功能锻炼。在患者转出之后坚持康复锻炼服务,采取缩唇呼吸法、膈肌呼吸法、呼吸训练器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锻炼。锻炼强度随着患者病情康复而提升;(3)随访评估。由连续护理小组在患者转出之后的1、3、7 d时分别在病房对患者进行病情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及时与病房连续护士沟通,共同制定相关的护理方案;(4)信息化连续服务。借助微信服务,由连续小组创建微信平台,并定期推送相关健康知识以及微信互动的功能,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连续护士在每日定时选择2小时进行留言回复,解答患者的疑问与疑虑,对严重问题到病床旁解答。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遵医行为以及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率为87.50%(70例)、生活质量平均分为(53.20±3.54)分;常规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率为52.50%(42例)、生活质量平均分为(36.50±3.28)分。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与生活质量平均分高于常规组(遵医行为:χ2=6.204,P=0.023;生活质量:t=7.214,P=0.013)。

3 讨论

大多数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出院之后都会根据医嘱与护理要求配合并巩固住院期间的治疗措施,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以及临床症状的不断变化,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无法长期坚持这些治疗措施,同时也无法定期进行随访,从而出现大量的非遵医行为,导致患者出院治疗的治疗效果逐渐下降,最终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4-6]。

连续性护理属于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护理模式,在慢性、老年疾病当中的应用较为突出[7-8]。这一种护理模式可以对患者出院之后提供持续性的指导性护理,让患者在出院之后仍然可以接受与院内相同的连续协作性护理服务,是院内、院外护理的一种连续措施[9-10]。相关研究显示,借助连续性护理,患者在出院之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用药治疗依从率等方面均有所改善[11-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依从率、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这一结果充分证明连续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在出院之后的管理能力,优化预后效果,提高临床医护服务的价值以及医护质量,可以作为临床常用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连续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突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机体功能。

猜你喜欢

出院心肌梗死常规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常规之外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