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18-02-09杨蕤李萍
杨蕤 李萍
多发性骨髓瘤大多是由于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殖引发的,隐匿性高,漏诊几率较高。患者被确诊时,部分患者病情已较为严重,不利于后期治疗。骨髓涂片是一种传统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法,因骨髓抽吸较难,临床诊断效果不理想[1-2]。近年来,骨髓活检较常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是通过专用穿刺针取出一小块完整的骨髓组织并对其进行检查。该方法不会受到骨髓稀释的影响,可较为准确地检测出骨髓瘤细胞的实际分布情况。本文以我院收治的98例患者为例,分析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8.5±8.6)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骨痛、肾功能损害等;9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IgG型58例,IgA型26例,轻链型11例,无分泌型3例。所有患者均经各项检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排除心肝肾严重损伤者;血液疾病者;拒不配合者。
1.2 方法
骨髓活检法: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局麻、消毒、铺巾等。然后对其髂后上棘进行穿刺,一次性抽取1~2 cm 骨髓组织。固定骨髓组织,对其进行脱钙、脱水等处理,随后对其进行染色和免疫组化。最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并计算出浆细胞的比例[3]。
骨髓涂片检查法: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局麻、消毒及铺巾等。然后对其髂后上棘进行穿刺,一次性抽取0.2 ml 骨髓。随后对骨髓样本进行涂片和染色,选取染色良好的200个有核细胞进行观察。最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并计算出浆细胞的比例[4-5]。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对象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
采用骨髓涂片法检测出异常形态浆细胞68例,检出率为69.4%;采用骨髓活检法检测出异常形态浆细胞86例,检出率为87.8%。两种方法比较,骨髓活检法检出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法(χ2=17.02,P<0.05)。
2.2 两种方法检测浆细胞浸润度比较
98例患者,骨髓活检法检查出43例浆细胞浸润度与骨髓涂片法检查结果一致;骨髓活检法检查出36例浆细胞浸润度高于骨髓涂片法,19例浆细胞浸润度低于骨髓涂片法。两种方法比较,骨髓活检检出浆细胞浸润度显著高于骨髓涂片法(χ2=38.85,P<0.05)。
2.3 两种方法检测骨髓增生程度比较
98例患者,骨髓活检:增生程度活跃及以上的患者有69例(70.4%),增生程度减低以下的为17例(17.3%);骨髓涂片:增生程度活跃及以上的患者有49例(50.0%),增生程度减低及以下的为19例(19.4%)。两种方法比较,骨髓活检增生程度明显高于骨髓涂片(χ2=15.65,P<0.05)。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临床较为多发的一种恶性肿瘤,多由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该病病情严重,早期诊断对于患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6]。骨髓涂片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传统方法,可得到清晰的细胞学形态,且具有简单、快速等优点[7-9]。其缺点则是骨髓抽吸较难,且涂片取材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则会导致骨髓稀释,从而不能准确反映增生程度。骨髓活检则能避免抽吸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准确反映造血组织情况,弥补了骨髓涂片的不足[10]。本研究中采用骨髓活检检查增生活跃及以上的患者人数高于骨髓涂片检查,骨髓活检的结果更为准确。这一点也证实了以上观点。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骨髓活检检出浆细胞浸润度显著高于骨髓涂片法(P<0.05),由此表明骨髓活检反映浆细胞敏感度的方面要优于涂片检查。徐晓月[11]研究对此研究结果分析一致。但本研究中19例浆细胞浸润度骨髓活检低于骨髓涂片,可能因取活检时动作过慢致基质出血造成,此时该骨髓增生程度应以骨髓涂片为准[12]。由此,可得出骨髓涂片与活检相结合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骨髓增生程度。
综上,采取骨髓活检法可准确反映出浆细胞的增殖模式及浸润程度,对于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对后期治疗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