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院校附属医院中医师承教育模式探索与思考

2018-02-09利锦忠丘惠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师承中医药我院

利锦忠 丘惠燕

中医师承教育,是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也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学术专长的有效方式。国家高度重视中医师承教育,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2017年7月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国家从立法层面确定了中医师承教育的地位。目前国家、院校、省市、医院各层面都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师承教育,本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分析中医院校附属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的现状、探索中医师承教育模式。

1 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现状

中医师承教育在我院主要以政府主办的师承项目、医院师承项目为主,同时承担各地级市中医人才培养项目跟师带教任务。

1.1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 国家重视师承工作的开展,从1990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人事部于做出的《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中指出:鉴于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年岁已高,时间紧迫,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对其学术思想和经验予以继承和发扬,决定首先遴选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作为指导老师,并给每人配备1~2名理论与实际均有一定基础的中年助手,以师承面授方式继承。自此以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国家级师承工作逐渐铺开,我院从1990年至今,我院共有42人次遴选为全国师承导师指导老师,64人遴选为继承人,已经有46名继承人通过继承学习顺利出师。

1.2 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 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是高层次的中医药师承人才项目,该项目对继承人的资质和条件要求非常高,明确提出“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这个法宝。通过精读四门典籍,泛读六部以上与本专科相关的医籍,师徒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心传、个别指导,加之弟子临床实践,掌握各个名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用药思维和特点也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从2004年项目开始至今我院共有7名专家入选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目前5名研修对象完成研修任务,已成长为我院本专业领域的专科、学科带头人。

1.3 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 广东省为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2014—2017年开展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有丰富、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药专家为指导老师,选配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为其继承人,采取师承方式进行培养,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全省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我院入选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41名,继承人82名。目前首批、第二批师承继承人在整理总结指导老师经验,进入项目结业考核阶段。

1.4 医院中医师承项目 我院以培养院级优秀中医药人才,总结和发展岭南中医药名医名家学术经验为目的,开展了杏林英才、杏林传承等人才培养项目,创新“院内名师带徒”和“院外名师带徒”相结合的模式。从2012年开始实施杏林人才项目,至今项目已经开展2批次,通过学经典、跟名师、强临床,注重多学科联合培养,目前已经培养杏林传承人才7人,杏林英才31人,为我院培养一批中青年业务骨干。

1.5 中医专科培训医师师承学习 我院作为广东省首个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根据专科医师培训要求和中医师成长规律,开展专科医师跟师学习,总结老师经验,加强中医理论知识学习和中医诊疗思维锻炼,提高了中医专科培训医师临床实践能力,积累了中医专科医师培训经验。

1.6 其他人才项目跟师 我院作为大学附属医院,师资力量雄厚,在本院师承教育基础上,同时承担了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等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培训项目的师承教育工作。

2 中医师承教育存在问题

2.1 工学矛盾突出 中医师承教育强调跟师学习,注重经典理论学习,各层次的项目要求保障足够的跟师时间和理论学习时间;但大学附属医院的继承人大多为临床一线骨干医师,临床业务工作任务重,同时承担课堂教学、临床教学和科研任务,普遍存在工学矛盾问题,在跟师和整理老师学术思想和经验方面存在时间不足,影响师承教育的质量。

2.2 师承作业质量问题 中医师承项目在继承人完成跟师笔记、每月心得、经典理论学习心得、临床医案整理等方面都提出要求,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师承学习资料都可以从互联网下载,部分继承人为完成师承任务,存在抄袭师承作业现象,使中医师承教育质量下降。

2.3 医德教育不足 医德医风是中医药学术传承的最高境界,指的是“大医精诚”“仁者爱人”的医德理念,是对行医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成为苍生大医的必备条件,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医师承教育要重视医德医风隐形知识特性,在师承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教导。目前中医师承教育过程中医德教育不足,出师考核中没有高度重视医德考核,忽视了医德是从医者之根本。

2.4 缺乏中医药师承质量监控管理措施 一是在师承弟子选拔上缺乏质量监管。历代医家在选择师承弟子时,非常注重个人的品行、才识、智慧和悟性,这是老师挑选弟子的重点,而现在开展的师承教育,弟子往往依据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老师往往受这些条件限制,不能挑选到最合适的弟子。二是缺乏专职中医师承教育管理人员。目前,医院师承教育大多由医院的科教、人事等工作人员兼顾管理,在组织管理和考核程序上仍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未能切切实实地去严格监管,导致缺乏对中医师承教育的有效引导、指导、管理和考核[1]。三是中医师承教育考评体系亟待改革。对师承人员的考核要在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把考核评价过程贯穿于整个师承过程中,及时掌握每一个跟师的环节,并作为考核的依据,而不仅仅是单一地检查学生的结业报告和论文。在出师的考核中,除了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更要注重对临床知识、临床技能的考察[2]。

2.5 师承教育平台缺乏有效整合 中医师承教育除了师承项目之外,还有名医工作室、流派工作室和各级学会组织开展的师承、经典理论学习平台,我院在这些方面有丰富优质资源,目前由于各项资源处于分割状态,未最好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有待进一步搭建中医师承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共用。

3 中医师承教育模式探索

3.1 注重侍诊抄方互动教学 侍诊抄方学习要贯彻在师承教育的全过程,是师承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学徒侍诊方初期阶段,在看懂老师的处方遣药意图之前,学徒需要耐心地度过该阶段,很快适应老师的诊治习惯与节奏,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熟悉了老师诊治习惯与节奏之后,学徒从抄方过程中不断比较、总结,会发现老师治疗疾病的诊疗思路与常用方剂、药组。在侍诊抄方的过程中,由于老师的使用、患者的反馈及老师的解惑,体会到这些药组与处方的要点和有效性,越抄方越觉得老师经验的宝贵。随着侍诊抄方的深入,本人不仅见识了老师的高频药组及常见处方,也逐渐体察到老师治病的观点、思路以及在攻克某些疑难杂症的思路及方药的探索。抽象的诊病思路没有长时间的侍诊观察和老师的反复解惑则不易掌握[3]。

3.2 开发师承教育管理系统 在互联网+时代,发掘精通互联网技术的中医药学人才,充分融入中医思维,搭建中医药师承教育管理平台,实现中医师承教育的跟师过程监管、跟师原始笔记和视频图像资料存储、师承业绩资料规范在线提交、跟师病案和用药经验数据挖掘分析等功能,实行智能化跟师学习和管理人员动态监管,进一步对老师的用药经验和规律进行挖掘和分析。

3.3 搭建师承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基于我院拥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省名医工作室、院级岭南名医工作室等载体,结合经方班等优质继续教育品牌资源,搭建一个师承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打破了小范围跟师的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更多学生现场跟名师,让更多的人获益[4]。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医师承教育工作,使得老中医药专家的经验代代相传。

3.4 构建完善的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 中医院校附属医院以各级名医工作室、流派工作室为师承教育载体,将国家级、省级、院级师承、专科培训跟师项目整合为一个层次分明、师承重点有别教育体系;同时我院作为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师承教育纳入中医本科教育,作为本科生毕业实习临床教学的一种补充[5]。从而形成医院至下而上、纵横延伸、结构合理、代代相传的中医师承体系。

[1]康瑛,张健,于虹.以天津地区为例,谈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与对策[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5):301-304.

[2]李新路.关于现代中医药师承教育机制建设的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7(3):728-729.

[3]伍镝,周铭心.侍诊抄方在中医师承教育中的作用与体会[J].新疆中医药,2017(5):70-72.

[4]朱欢欢,张宾,关彤,等.名老中医临床诊疗视频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5):721-724.

[5]魏丹霞,谭艳云,杨娟,等.名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在本科生毕业实习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3):97-98.

猜你喜欢

师承中医药我院
师承授受经验谈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师承与独创之美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建立现代中医师承制度体系架构的思考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