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与定位
——对南社叶玉森之词的接受视野考察

2018-02-09蔡晓伟

镇江高专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词坛南社选词

蔡晓伟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叶玉森(1880—1933),字葓渔,别号红鱼,籍贯江苏镇江,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词人,于1912年加入南社。叶玉森的词,目前尚无全集,散见于多个词集与民国报刊中。叶恭绰《全清词钞》选叶玉森词4首,唐圭璋《历代爱国词选》选叶玉森词3首,《南社丛刻》选叶玉森词186首。《南社丛刻》选叶玉森词数量最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笔者试图从接受视野考察叶玉森词艺术水准与被接受情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拓展叶玉森词的研究。

1 叶恭绰《全清词钞》选词视野下的叶玉森词

叶恭绰于1952年编写完成了《全清词钞》,共40卷。这部清词总集多选择活动于清朝的词人,包括生于清代但文艺活动已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作者,总人数多达3 196人。

《全清词钞》共选叶玉森词4首[1]1981,主要选其咏叹历史及人事、想象丰富的词作。

花边苦说沧桑事,骊龙自抱娇鱼睡。玉笛画棋枰。中心那得平,遣谁驱海水。中有鲛人泪。泪已不成珠,可堪和泪枯。(《菩萨蛮·花边苦说沧桑事》)

五铢衣薄寒如水,月斜还帖青鸾背。指冷玉参差,天风自在吹。碧云飞满袖,只觉秋星瘦。无力渡银河,银河怨更多。(《菩萨蛮·五铢衣薄寒如水》)

子规啼不住,寒食了,又清明。早杏靥销红,梨涡减素,寂寞廉旌。青春去,如逝水,幸眼前犹未绿阴成。潦草六朝梦境,飘蓬二月江城。流莺,已自牵情,况客里,送人行。便商量花略,安排酒阵,难破愁兵。黄昏,柳棉飞上,看天涯能有几分晴。偏是一宵苦雨,做成万种秋声。(《木兰花慢·子规啼不住》)

三万六千日,过眼若奔雷。醉乡大好,何妨三万六千回。况是六朝佳处,难得一楼旧雨,不醉更何为。寄语杜鹃鸟,休道不如归。君见否,原上草,绿离离。少年行乐,送春容易晓春时。莫诵哀江南赋,且唱大江东去,铁板为君持。酒杯忽然掷,天雨万花飞。(《水调歌头·三万六千日》)

分析上述所引的4首词可以发现,叶恭绰选的前2首《菩萨蛮》,想落天外,才思难收。第1首词,上片中“骊龙自抱娇鱼睡”,已是异想天开,下片中“遣谁驱海水”3句反用神话传说中人鱼哭泣得珠的典故,使得词人欲表达的悲情更令人印象深刻。第2首词,上片中“月斜还帖青鸾背”勾勒了一幅月亮斜靠青鸾神鸟的美景。月亮已是相思的意象,加之青鸾是传说中寄送信息的使者,思念之情更深一层。下片中“碧云飞满袖”4句,感秋星之瘦,叹银河怨多,拟人手法颇为精彩。

《木兰花慢·子规啼不住》与《水调歌头·三万六千日》两首词体现了一种人类在浩瀚的历史面前的喟叹。《木兰花慢·子规啼不住》表达了词人对青春易逝的慨叹。《水调歌头·三万六千日》表达了词人面对匆匆的人生努力应对的积极态度。

叶恭绰认可有大意义与有高度、有雅言雅意的词作[2],其选取的叶玉森的这4首词,或为想象丰富或为咏叹历史及人事,创作视野开阔,正符合叶恭绰的选词标准。

2 唐圭璋《历代爱国词选》选词视野下的叶玉森词

唐圭璋(1901—1990),字季特,江苏南京人,著名词学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编著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宋词三百首笺注》《南唐二主词汇笺》等。

在唐圭璋先生所有的学术著作中,《历代爱国词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被其他著作的光辉所掩盖。《历代爱国词选》选取了历代爱国优秀词作491首,涉及作者208人,所选词人范围主要始于唐,终于现代。重点选录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作品,富于思想性、艺术性与战斗性。

《历代爱国词选》选叶玉森词3首[3]652,由于该词选容量不大,而所选词人较多,故该数目相较所选晚清民国著名词人沈曾植(1首)、况周颐(2首)已算较多。所选叶玉森3首词如下:

寒雨阖闾城,楼上看山冷眼青。自觉疏襟饶霸气,风生。舞罢吴钩槊又横。鼙鼓那曾停,浊酒危阑忍独倾!门外绿杨啼杜宇,春声,历历伤心掩袂听。(《南乡子·用鹜翁第一首韵》)

雨后登九段坂寻秋,因至靖国神社,入观甲午庚子两役掠取之战利品,函泪而出,乃成此辞,用淮海韵。

骤雨新霁,海天色和秋洗。屐声替瀑,竿丝响电,楼上斜阳婀娜愁倚。枫初樱老眼中山,画不出笑红啼翠。忆江乡云树南郊,旧吟边问秋声谁继?招魂神社凌霄起,扃哀史,笼悲气。锈枪插绿,残棋卷白,酸泪都珠,韵语难绮。越宫薪瞻未应忘,忍坐待剑花彫废。且归来诉与瑶琴,把愁肠共哀弦重理。(《玉山枕·骤雨新霁》)

一著残棋失,是南朝千秋恨史,潞王未立。燕子春灯酣歌舞,碎了金瓯半壁,早帐外鼓鼙声急。手草遗书肝肠断,有死而后已,锋三尺。大星陨,万灵泣。墓门芳草抽哀碧,痛春风杜鹃拜罢,子规啼绝。黄土一抔衣冠在,长使英雄泪滴,恨未葬高皇帝侧。十日扬州飞红雨,惨年年化作梅花色。明月下,那堪折。(《贺新凉·吊史阁部墓》)

第1首词的创作时间在1900年之后,运用王鹏运在《庚子秋词》中词作的韵,主要表达词人对国家动荡的悲痛。《庚子秋词》是晚清词人一次抒发内心伤痛的文学活动的产物。

上片寒雨阖闾城,“楼上看山冷眼青,自觉疏襟饶霸气,风生。舞罢吴钩槊又横”似有辛弃疾“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词味,抒发词人欲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下片较为凄婉,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看似较为颓唐,他“浊酒危阑忍独倾”“历历伤心掩袂听”。词作着意表现抒情主人公内心对于国家积贫积弱、不得振兴的无奈和痛苦,一腔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对于这首词,王一鹗评论为“上片雄豪,下片凄婉,艺术风格直追北宋”[3]652,可以说是一个较准确且较高的评价了。

第2首词上片渲染了一种悲秋的气息。“枫初樱老眼中山”这一景象是典型的日本风景。上片抒发了词人对家乡镇江的回忆与怀念。下片一开始,作者直接揭示该词的主题,即为靖国神社中被敌人掠取的战利品而悲伤。接着,作者用“卧薪尝胆”的典故,抒发内心不忘国耻、期望祖国再度强大的豪情。“且归来诉与瑶琴”一句,意同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小重山》中的“欲将心事付瑶琴”,意图重整山河的壮志不言而喻。

第3首词,是叶玉森与南社社友姜胎石、陈匪石共作的同题词。词中的“史阁部”即为抗清英雄史可法。整首词慷慨悲凉、气象万千。“长使英雄泪滴”,以蜀汉丞相诸葛亮作比史可法,表达了对史可法的崇敬与缅怀。该词最后4句联系“扬州十日”的历史事件,描写史可法殉难后的扬州,谱写了一曲凄清哀怨的“后英雄时代”的悲歌。

《历代爱国词选》选词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爱国词人、词作数量均十分庞杂。在这个前提下,唐圭璋先生能够注意到叶玉森,并且选其3首爱国词,体现了对叶玉森词作水平的认可。

3 钱仲联《点将录》批评视野下的叶玉森词

钱仲联(1908—2003),号梦苕,浙江湖州人,著名诗人与词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苏州大学教授。

钱仲联先生学术眼光敏锐,擅长清代诗文研究。先生早年在无锡国专求学,国学功底颇深。在其后期学术研究中,他也模仿旧式文人,将对一些文人的评价,以“点将录”的形式展现出来。钱仲联先生的《近百年词坛点将录》与《南社吟坛点将录》,均有对叶玉森的评价。

“点将录”主要在文学批评的视野下,模仿《水浒传》对108位好汉进行排座的形式,选择108位文人进行“排座”与评论。它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具体文人的水平高低与排位高低,会随着选家眼光的变化而变化。这也就使得历来“文无第一”的古代文学、文化评价体系开始向定量化评价转变。

3.1 《近百年词坛点将录》与叶玉森词

《近百年词坛点将录》并非是一篇专文,它作于1977年,收录于钱仲联先生的《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4]159中。

《近百年词坛点将录》的选录标准为:

点将限于其人殁在光绪初元以后,生于宣统辛亥以前而今已谢世者。此百年间,词人甚多,不能遍及,聊作隅举。生存人概不阑录,宁贻遗珠之憾,庶避标榜之嫌。世有解人,谓为石碣碑文也可,谓为封神榜也亦无不可。一九七七年农历丁巳冬,仲联记于吴门。

从以上文字,我们可得到以下信息:其一,选文作者为出生于光绪元年即1875年后、且在1977年前去世的词人;其二,虽未说具体标准,但在100多年间仅甄选108位词人词作,可知其艺术水准必然较高。

《近百年词坛点将录》对叶玉森作如此评价:

叶玉森,天哭星双尾蝎解宝。荭渔词藻彩飞腾,才气亦大。《甘州·夜渡太平洋》《浣溪沙》诸阕,可谓“逸气入云高”。“试问雄飞战史,有几家血泪,几种哀潮?是分明祸水,飓母扇惊飚。待何时波魂涛魄,化中流铜柱压天骄?楼钟震,蚤扶桑晓,海日红烧。”张乐洞庭之野,无此大声鞺鞳[4]168。

首先,在钱仲联先生的观点中,叶玉森在近百年词坛中的地位是较高的,他是天罡星中的一员,排108将中的第35位。“天哭星双尾蝎解宝”是“天暴星两头蛇解珍”的弟弟,一般二人是并称的。在《近百年词坛点将录》中,钱仲联将叶玉森定为“天哭星双尾蝎解宝”,将高旭定为“天暴星两头蛇解珍”,笔者认为颇见钱氏心意。高旭是南社的发起人之一,钱仲联将高旭、叶玉森并称,应该是认可叶玉森在南社中的前辈地位,也是对叶玉森在1875至1977年这102年间词坛地位的认可。

其次,钱仲联比较欣赏叶玉森词中慷慨激昂的作品。所选的《甘州·夜渡太平洋》《浣溪沙·一线银河玉宇秋》都有这个特点。“张乐洞庭之野,无此大声鞺鞳”一句从音乐层面赏析了叶玉森词作的昂扬变化,从格局层面赏析了其词作的宏大叙事。

3.2 《南社吟坛点将录》与叶玉森词

钱仲联先生《南社吟坛点将录》[5]中说明了选词的标准:

今去南社之结束已70年,以门外之人而试为点将,于1 100余人之社员中,选择108员入录,其失当必然难免,聊存余稍符客观之一家言而已。云“吟坛”,指诗、词作手,小说散文家以及书画家中不工诗词者不在内,以诗、词标宗趣,虽有部分政治风云人物入录,要亦取其吟事之成就也。新南社成员未参加旧南社者不录入。

可见其所选词人的标准为:其一,为南社1 100多位社员中的一员;其二,必须在诗词两方面创作上都有所成就。在南社1 100余位社员中选择108位,客观而言,选上的必定都是非常优秀的诗人或词人了。

《南社吟坛点将录》中对叶玉森的评价为:

叶玉森,地妖星摸着天杜迁。葓渔词人,早年心事挐云,其《甘州·夜渡太平洋》云:“待何时波魂涛魄。化中流铜柱压天骄。”可以呵壁问天。他作有美成遗韵。诗亦诡丽雄奇,有《温则宫词》《印度古宫词》[5]49。

钱仲联先生将叶玉森定性为“词人”,可见,他认为叶玉森的词作成就应高于诗作的成就。钱仲联先生选择了有“呵壁问天”一句的《甘州·夜渡太平洋》,体现出钱仲联对这首词的认可。

将整个南社吟坛中的诗人与词人的综合水平进行排名,钱仲联先生没有将叶玉森列在天罡范围内,且所对应的是排名83位的“摸着天杜迁”。杜迁在《水浒传》中排83位,地位不是很高。他武艺不如林冲、秦明、关胜之流,智谋逊于公孙胜、朱武之辈。那么是否意味着叶玉森的词,确实如杜迁的地位一样,在整个南社中无足轻重呢?笔者认为并非如此。钱仲联先生还是颇为欣赏叶玉森“呵壁问天”的词作艺术的。杜迁的绰号是“摸着天”,云其身长非常人可比。这里可以与对叶玉森词评论中的“可以呵壁问天”联系起来考察。钱仲联先生的评价主要着眼于叶玉森词作宏大的“宇宙视野”,肯定了叶玉森从大层面、大视野去作词,而非拘束于一隅。

虽然“点将录”这样的文学批评形式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随意性,但是从上述分析来看,叶玉森大格局的词作,已然被钱仲联先生所认可。

4 《南社丛刻》选词视野下的叶玉森词

《南社丛刻》主要刊载南社成员的文学作品。《南社丛刻》内容浩瀚、资料丰富,共出了22集,每集分为文、诗、词3个主要部分,另外还辑录不少南社成员个人的作品集。在《南社丛刻》数量庞大的作品中,诗词创作占了绝大部分(近90%),而且前期的诗词多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号召民众起来反对清朝的专制为主。此外还有抨击时弊、伤时感世之作,文章的数量占比较少,不到作品总数的10%。

《南社丛刻》选词的部分,经过汪梦川的整理与统计,叶玉森词的入选数量相当可观,位居所有南社社友之冠,为186首。南社的3位主要发起人,高旭排第11名,柳亚子排第18名,陈去病排第19名,远在叶玉森排名之后。此3人的词作入选数量也远远不能与叶玉森抗衡,高旭69首、柳亚子48首、陈去病43首。分析《南社丛刻》的选词情况,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其一,叶玉森在南社中是一个高产的词人;其二,选词的柳亚子和陈去病等人,大量选取了叶玉森的词,体现对叶玉森词艺术价值的认可。

以上关于叶玉森词的接受视野考论,可以得出结论:叶玉森的词在晚清民国词坛中具有较高的文学地位,在20世纪词学研究史上,也受到了多位著名学者的关注。选家选录叶玉森词作时,大多认可其具有大视野、大意义的词作。然而,考察当今学界关于叶玉森词的研究现状,至今为止,尚没有专文探讨叶玉森词的艺术成就,偶有论述,也是夹杂在其他专著专章之中。可见,叶玉森词的艺术成就还没有广泛地被学界所接受与认可。但是有较高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历经时空淘洗,终究能够被人们所接受与认可。如今,民国诗词学正在逐步受到学界关注,相信叶玉森的词也会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猜你喜欢

词坛南社选词
茶山镇南社古村一隅
选词写故事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振兴词坛温庭筠
岭南多古韵 南社为翘楚
选词填空好方法
北宋初期词坛沉寂原因探析
读一读,选词填空
东莞茶山镇南社村
元祐词坛的词体特征论新探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