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干预在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中的应用
2018-02-08蒋瑞宏
蒋瑞宏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4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42例)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用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的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与对照组的80.9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6,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阻塞性肺气肿;右心室肥大;临床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3..01
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发多是因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相关慢性肺疾病的互相作用所致。对于同时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采用抗菌、抗病毒、止咳、化痰等要素治疗[1]。但随着近年来抗生素滥用情况的不断加剧,患者在临床上常会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再加之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对药物的代谢与排泄功能有所下降,在临床用药时存在有较多的禁忌症情况。因而,除了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方式以外,通过采取适当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将就此展开相关的探究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5例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共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42~78(47.6±9.5)岁;轻度15例,中度20例,重度8例。对照组共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4~77(47.8±9.3)岁;轻度14例,中度21例,重度7例。两组患者在各项常规统计数据方面的对比均未体现出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基本病情交代、输液护理与一般的心理安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①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针对心电图不正常变化情况及时报告值班医生。②心理护理。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在病发后由于呼吸受阻,往往会产生出一定的焦虑情绪,对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将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相关的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开展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以耐心、和蔼的服务态度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③氧疗护理。长时间的阻塞性肺气肿症状将会导致患者的呼吸道内积攒出大量的废气,从而使得患者的氧气获取难以达到机体需求,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因而
采取氧气治疗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重要方式。
1.3 疗效评价指标
治愈:在对患者采取了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后,其各项疾病症状表现完全消失,经心电图检查显示无异常波动;显效:在对患者采取了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后,其各项疾病症状表现改善效果明显,经心电图检查显示偶尔发生波动现象;有效:在对患者采取了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后,其各项疾病症状表现有所转好;无效:在对患者采取了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后,其各项疾病症状表现未有任何变化。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97.67%(观察组)与80.95%(对照组),差异显著(x2=6.276,P<0.05)。见表1。
3 讨 论
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在呼吸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且患者在发病后往往病情较为危急,存在着一定的生命安全隐患[2]。据有关研究指出,造成患者发生阻塞性肺气肿的因素可能与空气污染、抽烟、病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在临床上多表现为肺胀、痰饮等症状,再加之合并右心室肥大症状后,将会导致患者病情程度进一步加重,因此开展适当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十分重要[3]。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监测生命体征、心理护理、氧疗护理等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表现也改善效果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晓玲.20例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思路构架和分析[J].医学信息,2015,45(1):87-87.
[2] 刘 敏.32例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4,8(36):323-324.
本文編辑: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