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利弊分析及优化建议

2018-02-08方芳

财会学习 2018年3期
关键词:集中管理资金国有企业

方芳

摘要:市场经济的精细化发展,产生很多新的行业领域,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扩大企业业务规模,形成国有控股集团。现如今我国国有控股集团内部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交流不够流畅,特别是资金统筹性不高,各自为政,导致集团资金成本偏高,因此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应用必不可少。本文主要从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前提条件入手,分析资金集中管理的利弊,并提出相关优化意见。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命脉,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通过将集团各类企业的资金进行有效整合,提高资金利用率,资金使用成本减少,不仅能够带给企业超额利润,还能够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提升国民经济规模效益。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如何在银行化和市场化管理的基础上正确的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热点话题。

一、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前提条件

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前提条件必须满足以下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企业应当建立现代化的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的产生能够有效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员工权责,使国有企业之间能够协调配合,保障资金集中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企业应当尽量实现扁平化管理。国有企业的扁平化管理能够使企业在分工基础上应当更强调系统性,各员工各司所职,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二、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优势

(一)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金,实现资源配置收益

我国很多国有企业规模较大,资金使用量也较大,资金集中管理在企业的应用能够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意识,从而加强对资金的管理,盘活企业存量资金。财务部门通过对企业资金内部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整体的资金流在一个安全,流畅的通道里流动,有效避免存量资金的产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大多数以“集团”呈现,如果集团各成员企业分别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由于资源分散,谈判能力较弱,降低融资成本相对困难。资金集中管理的开展,通过对企业各子公司的资金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得到哪些企业的资金流可以“分流”到融资成本较高的企业,子公司之间的资金流动,能够减少企业通过外部融资所带来的财务费用(融资成本);而且集团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征信政策,对需要融资的企业进行担保,争取到优惠贷款利率和其他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外部融资成本。

(三)有效避免企业管理风险

资金链断裂不仅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失误,也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管理的失败结果。资金集中管理能够有效约束财务部门各成员的工作行为,真正做到“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同时能够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可以保证集团资金的投放符合集团整体战略要求,降低集团整体融资风险和担保风险,从而保证集团整体资金风险可控。

三、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劣势

(一)风险集中化

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是指集团企业借助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功能及其它信息技术手段,将分散在集团各所属企业的资金集中到总部,由总部统—调度、统一管理和统一运用。资金管理存在一定风险,集中管理其实质是总公司承担了各企业的管理风险。在集权式的资金集中管理方式下,各子公司丧失对自有资金支配的自由性,集团总部往往通过行政干预等手段,直接扣划成员企业资金,会导致子公司经营层降低工作积极性。集团总部结算中心通过吸收经济状况和效益比较好的成员企业存款,调剂给其他经济效益较差的成员企业,往往出现越差的成员企业内部调剂款规模越高,导致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成员企业感到不公平,降低了成员企业工作的积极性。

(二)子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协调度缺失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后,子公司的资金运作大多数情况下是接受总公司的统一调度,这种情况会导致子公司与原合作银行发生的业务量越来越少,也不再通过银行取得自身需要的授信额度,这种情况只针对征信情况较好的总公司。但如果集团总部受银行授信和融资额度等限制,不能及时通过外部银行取得贷款补充结算中心的头寸,子公司的内部融资途径受到阻碍,外部融资的征信条件不足,会导致子公司开展业务的资金链断裂,发生财务风险,国有企业整体发展必然受到牵连。

(三)资金集中化管理监管不到位

资金集中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资金使用率,但若缺乏足夠的监管,很容易发生财务风险。当前我国对国有资产集中管理的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有些子公司利用闲置资金擅自开发项目,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资产集中管理工作开展遇到重重阻碍。

四、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优化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各国公司的经营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和集中,公司兼并和跨国经营也越来越普遍,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上文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市场环境因素,且站在整体角度,提出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创新方法。

(一)加强国有企业预算管理

首先集团企业应对各子公司的财务预算进行有效监管,督促其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其次国有企业应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聘请专业的软件公司为其开发资金集中管理软件,打造企业专业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对各子公司的预算报告,进行评判,分类,并将各种预算所涉及的资金量进行合理分配,保障各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总公司应站在企业整体角度来考虑企业发展,实现资金统筹预算,剥离不良资产,以强化子公司的资金利用率。

(二)建立合适的资金集中管理部门

国有企业应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和发展方向,才能进行有目标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以确保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虽然资金结算中心在我国还不能以法人资格进行运营,但是很多集团通过财务公司的“资金池”的形式,对企业开展资金划拨工作,这种管理的模式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税务成本,但弥补了其不具备存款承揽和债券发行的缺点。目前,很多国有集团经常会通过建立内部银行的模式来对各个具有单独法人资格的子公司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实现资本的统支统收与备付资金管理,他们是通过建立资金结算中心的模式来进行管理,由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尚未健全,这种管理模式一定的政策风险,但是相对于财务公司和内部银行,结算中心更能够让企业在发现政策风险时进行快速建立和取缔,提高财务公司和内部银行的工作效率,并且对子公司具备一定的灵活管理能力。

(三)明确企业内部权责

首先企业应在公开、透明的角度,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完善企业奖惩制度。明确划分各部门的工作范围,避免重复性工作和“踢皮球现象”;规范子公司工作,避免因贪污腐败引起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其次,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将子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总公司的发展方向有效结合,科学管理子公司的经济活动,提高子公司经营利润,实现“双赢”。

(四)落实资金集中管理监管工作

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监管工作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总公司应将子公司的自有资金的来源进行排查,保障其合法性、合理性,才能进行统一调度管理,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监管工作的开展能够进一步确保其整体资金的合法性,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二是监管工作的覆盖范围应是资金集中管理的全过程,从事前的资金统筹、事中的资金管理方法制定与实施到事后管理方法应用效益评价都应该监管到位,才能保障资金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国有资金的安全性。

五、总结

现如今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企业经营利润,但目前还存在或多或少的应用瓶颈,对此,国有企业管理层领导必须重视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应用这种资金管理模式的利弊,结合政治、人文等环境因素和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形成特色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提高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莹.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利弊分析及解决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2):104.

[2]朱艳.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利弊及解决方案[J].财经界(学术版),2014(04):105.

[3]朱佳平.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利弊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330.

[4]戴国华.国有建筑企业集团资金集中利弊分析及其解决对策[J].财务与会计,2012(06):40-42.

(作者单位:云南国资昆明经开区产业开发有限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集中管理资金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域管理模式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当前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中问题与对策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