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街旧事

2018-02-08杨西北

闽南风 2018年1期
关键词:练习曲老街小提琴

杨西北

老街香港路石牌坊下面,有一块立着的介绍这条老街情况的牌子,上面说这里有现代作家杨骚的故居。这座故居的正门在香港路90号,这是一处典型的闽南“竹竿厝”,后院的小巷连接另一条老街龙眼营。后院朝北另一处小院开了个边门,从香港路二巷出入。杨骚出生在这里,住了18年,一直到赴日本东京留学。从日本回来后,又住了几个月。我要讲的故事,发生在此时。

1985年,一个非常晴朗的初秋日子。天空透明得让人想到什么叫一尘不染。

这天,一个堂姑母特意从老远跑来告诉我,说有个舅舅从印尼回国旅游,要在漳州住几天,这个舅舅叫张秋农,同维铨兄很好,几次说要跟你们见见面。维铨是杨骚的原名。

在华侨大厦一间灯光不太明亮的房间里,我见到了这位老人。这位我应当称他为舅公的老人知道是我以后,长长地“啊──”了一声。他戴着一副眼镜,目不转睛地看了我一会儿,连声说:“很像,跟维铨很像。”

老人站起来,热情地拉着我的两只手,让我在他的床上坐下。我们俩就这么都侧着身,面对面,挨得很近。老人没有松开我的手,两眼注视着我,说:“你知道吗?我一生的道路受到你父亲很大的影响。”

老人松开我的手,站起身向外走了几步,对面床一个陌生的女子连忙问:“爸爸,要拿什么?”

“将那把提琴拿来。”

女儿从壁柜里拎出一个提琴盒子。老人轻轻拍着琴盒,放低声音缓缓说:“我这次到广州,想看看你父亲,拉首曲子给他听。”

我眼睛一下湿润了。我听到一个比童话还清澈的故事。

我小你父亲几岁(这么说,他至少也是近八旬的人了,我心想),第一次相见的情景还记得那么清楚,他刚从日本回来,都多少年了,噢,60年啦(即1925年)。那天我在你家,同你两个叔叔聊天,走进一个眉目清秀的人,长发及肩,全身裹着黑色的衣服,肩上扎着一袭黑披风,在身后黑闪闪地抖动,头上戴着宽边黑绒帽,帽沿滚着一道打着蝴蝶结的白丝带,脚上蹬着黑皮鞋,进门后,大大方方地同你两个叔叔一一拥抱,然后走向里屋。我目瞪口呆,被这个人的打扮,更被他的举止,我搞不清楚这到底是个男人还是女人,好奇地跟在后面走进里屋。他看到了,指着我问你祖母,然后才过来同我握手。那时你父亲就是这副模样(同我记忆中慈祥、孱弱、苍老的父亲相差得也太远了)。

第二天,我又去你家,维铨正在客厅里练习提琴,他拉得非常专注。我站在一旁静静地听。我很喜欢音乐,十多岁就拉得一手叫人称好的二胡,还懂得其它一些中国乐器。维铨拉了一阵,微笑着递过提琴,说:“来,你拉。”

我接过提琴,看着,抚着,这是我第一次摸提琴。我揣摩了一阵,夹上琴,拉了那首《我怎舍得离开你》的名曲(后来我一直想搞清楚这是一首什么曲子,直到现在也没弄明白)。

他听了以后大为赞赏,说:“还说没摸过提琴,看你夹琴持弓的姿势,还有那颤音的柔美,都学了多长时间了?”

得知我真的沒学过,他叹道:“真是天才。”

他开始极力鼓动我中学毕业后到法国学音乐,说我如果不去学音乐,将会后悔一辈子,而他也会遗憾一辈子。我说家庭经济状况不可能让自己去留学,他热情慷慨地说:“我将来赚了钱,一定支持你。”

他的鼓励使我大为振作,也大受感动。我说我有三个哥哥在爪畦,他们都有自己的商店,毕业后可以去找他们帮助。维铨听了非常兴奋,似乎要去学音乐的是他而不是我。

他立刻帮助我制定练琴计划。他拿出两本提琴练习曲,问我会不会看五线谱,然后要我每天抽出几个小时,从头学起,说我如果这两本练习曲练熟了,一定大有长进。

从那天开始,我正经地练习起小提琴。当然都是放学后跑来练的。拉练习曲很枯燥很无味,有一回我无聊之极,拉起了贝多芬的一首曲,才拉了一半,正在写诗的维铨从屋里跑出来,叫道:“这不是练习曲呀。”我不好意思地说:“练习曲太单调了,换一下味道。”“练习曲拉好了,拉其它的名曲会很来神。还是拉练习曲好。不过你刚才拉的那首,拉得的确不错,你是有天分的。”维铨喃喃着转回屋里。从此我练得更加勤奋。

两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我练完琴后他告诉我,说他要到新加坡教书去,几天后就走。“送什么给我做纪念呀?”他说。“你喜欢什么呢?”我反问。“写一首送别歌给我吧。”

这是我第一次音乐创作。我花了几天时间哼着唱着,用二胡拉着,谱出自己尚觉满意的送别歌。如果我有才气的话,我是想用它充分表达我对你父亲的感情。这两个月,他对我如亲弟弟。

这一天,我正费心地填写歌词,维铨一手提着皮箱,一手提着提琴走进我家。“送我的礼物呢?”他嘴带笑意。

“怎么说走就走,歌词还没写完呢?”我有点忙乱。

“没关系。”他接过歌谱,扫了一下说,“拉给我听听好吗?”他将小提琴递过来。

我掏出提琴。我一拉琴弦,眼泪就流出来。

分手时,他拥抱着我,说了句:“去印尼时,来新加坡看我。新加坡见!”

半年后,我去印尼找哥哥,如约先到新加坡。

杨骚(我留意到以后老人一直使用父亲这个名字)非常高兴。当天晚上他为我洗尘,带我到一家英国人开的酒吧。

侍者走来,杨骚潇洒地朝吧台挥着手,“将店里的各式酒都倒两盅来!”

这真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开怀畅饮,几十年以后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杨骚的宿舍有两张床,一张破桌子,屋顶上布着几张蜘蛛网。我就同他住在一起。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他还不放我走。杨骚钱用完了,就向学校预支,后来学校不肯再借。有一天,他问我有没有钱,我拿出了身上所有的几十块。他很高兴,当天晚上带我去看了一场歌剧,又吃了一餐美味宵夜。endprint

但是,困窘很快又袭来。我只好向印尼的哥哥求援,他寄来了50元。我们一起去取了钱,我对他说,这回该让我走了,不然印尼去不了,法国也去不了。

杨骚依依不舍地让我走了。一年多以后,我在印尼收到他寄来的信,说他要到上海去。我后来法国也没去成,因为几个哥哥经商先后失败,到法国学音乐成了永远的梦。

我在印尼后來当了教师,小提琴成了业余爱好。但是我对自己来到印尼,以至将永远旅居印尼从来没有追悔过。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你父亲。

杨骚后来成了作家,他在上海给我寄来过两本书,一本是他写的诗剧,叫《心曲》,一本是他翻译的苏俄长篇小说,叫《铁流》。因为这本书,我差点被逮捕。幸好来捉我时,我哥哥骗他们说这个人早已回中国,才算避过风头。

以后联系中断了,他后来又到新加坡和印尼那么长时间,同郁达夫王任叔一些人一起活动,我都不知道,不然一定会来看他。一直到1957年间,我偶然翻阅华文报纸,才知道他在广州去世了。我很伤心,还写了一首悼念的诗。

我这是第一次回国,在香港我买了这把中国提琴,我想在广州拉几首曲给你父亲听。在飞机上,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指着我问她父亲:“怎么这个老爷爷将小提琴抱在怀里,多不舒服。”她父亲还指着座位上的行李舱向我女儿提醒说上面还有空位。我还是愿意自己抱着,抱着心里有一种安慰。

我印象中他是葬在黄花岗,可是到了黄花岗一问,导游小姐说不知道。那一刻别提我有多么懊丧,我环顾周围青苍苍的树木,心想不知我的维铨到底住在哪里?我满怀惆怅地回来。没想到竟然在家乡见到维铨的孩子,他的孩子竟然住在他原来住过的老房子,这真是上帝的安排。

老人站起身,他打开琴盒,取出提琴,很利索地调好琴弦。他简洁地说:“我拉给你听。”

他自然挺直身子,旁若无人地拉起来。弓在弦上滑动,声音水一样地流出来,柔婉缠绵。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最无以伦比的提琴曲。

老人放下提琴,激动地说:“这就是那首《我怎舍得离开你》,我第一次拉给你父亲听的。”

尽管我现在还不清楚这是一首什么曲子,但并不妨碍它深深铭记在我心中。

他紧紧拥抱着我,在我耳边说:“我满足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练习曲老街小提琴
太平老街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老街
东门老街
简析莫什科夫斯基15首钢琴技巧练习曲部分作品
Pear Concert
肖邦练习曲的音乐特征
肖邦和李斯特所有练习曲介绍(下)
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