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大健康产业为契机培养临床思维与信息服务能力突出的中药学人才

2018-02-08许正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药学导师中医药

陶 丽 许正新

(扬州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江苏 扬州 225001)

作为最具中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领域,中医药是由自然与人文科学双重主导的,整合传统理论与现代前沿技术方法、不断发展的学科体系。发展中医药事业不仅在于通过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研究方法与学科体系,更在于培养能够振兴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中医药学科人才。中医药专业院校应根据国家战略规划目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解决中药/复方化学、复方化学的代谢动力学、药效物质基础、药性理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传统功效与现代生物活性关联性评价、作用机制、临床安全性、配伍科学内涵等行业关键共性问题[1]。中医药学科人才培养具有与其它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的特点。

1 当前中药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健康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也已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仍有诸多制约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而这些瓶颈问题正是当前中药学人才培养所忽略的问题。首先,中药需要中医理论的指导才能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而中药学专业研究生进入临床工作后由于不懂中药配伍理论,缺乏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的能力。其次,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包括情报资料收集、用药咨询、信息传递、安全用药宣传等方面力度不够,而广大群众缺乏有关中药有效性与安全性方面的认识,导致滥用或错用中药。因此,培养具有临床思维和信息服务能力的中药学人才是从事中药学相关工作的当务之急。

2 临床型导师对增强中医药传统理论特色与解决中药临床问题的积极作用

通过与我校中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座谈与沟通,发现绝大数人都不能回答中西医学的异同点,对抽象性的中医药朴素理论与思维不甚理解,只知道开展细胞与动物实验,借助现代仪器研究中药学问题。中医药理论构建充满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等整体性的逻辑思想,而中医临床论治的关键在辨证施治,抓住主要矛盾,确定治法后再用药,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这种临床思维是建立在对中医基础理论与理法方药的掌握,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而获得的一种思辨能力。中医的辨证思维与西医的逻辑思维本质不同,是用系统的、动态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解决问题。因此,将这种高级的认知方式运用到科学实践中,对打破思维定势,获取开创性思维从而培养创新型中药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中药传统功效的认识,要求采用现代的科学语言加以阐释,但是在描述中药药理作用时,是以西方医学改善病理过程的相关术语进行描述的:如抗血栓,降血压等。这种形式虽易于学生理解,但是中药临床运用变化无穷,随辨证与配伍而扩展,当前中药学教材缺乏有关中药临证用药规律的探讨。在充分开放多学科参与中医药研究的发展背景下,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如利用网络药理学解释中药多组分多靶点相关性,或者从某些热点的病理环节、信号分子解释研究中药作用机制,虽部分解释了中药科学性,但从临床问题出发,理论创新不足[2]。受当前SCI论文指挥棒的影响,研究生论文选题不能彰显中医理论特色,存在中药现代配伍与传统药性配伍相脱离等问题,而中医药研究既突破原有学科的边界,提倡整合,也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回归原创之思[3]。中医临床与中药遣方思维的退化,不利于突出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因此,中药学学术导师队伍中应有从事临床工作的导师组成,负责中医药理论指导,把握科学问题所必需的基础理论支撑。为此,可以借鉴西方的指导委员会制度,开展联盟式和团队导向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西方研究生教育奉行的是指导委员会制度[4],由两名以上学术互补的导师负责,共同指导一名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委员会一般由其直接导师选定该名研究生课题研究方向的过程中聘请其可开展研究合作领域内的教授组成指导委员会,定期指导课题研究,考核研究进度和论文实施质量。这种多学科组成的导师队伍无疑克服了单一导师在指导过程中的某方面知识经验、研究资源与技术平台的不足,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指导,提升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5]。扬州大学是中药学硕士一级学科点建设单位,近年来学科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增强,通过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和学术梯队构成,增强了团队中药物化学、药剂学与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力量,引进包括千人计划在内的高层次人才与学科紧缺人才,使本学科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力量符合中药现代化的新形势,是推动本学科内涵和外延发展的重要力量。相较于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和中药分析等偏重应用型的学科方向,中药药理与中医、中西医结合或基础医学、生命科学专业形成更广泛的交叉融合,因此学科建设在推进本专业与我校省级重点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专业实现中医临床型导师资源的优势整合,为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评价体系,将中药学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近年来,我校推动成立多家附属医院,使临床型双师型导师即“导师+中医师”“导师+中药师”比例不断增长。为此,在培养方案的实践环节中,中药学研究生可通过双向选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室方向,配备一名临床型导师,成立由临床型导师和直接导师组成的学术指导委员会,以获得结业证书的方式完成临床实践。通过排跟随临床导师侍诊学习,并自行安排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理论,一方面引领研究生快速适应中药学大学科方向,培养对中药配伍规律、处方点评、医嘱审核、药物咨询等方面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从中药的临床应用中发现能够转化为基础研究的科学问题并加以培育,如方不对证、不合理配伍、超剂量使用、超时间使用、品种混乱、炮制煎服等中药临床问题。

3 学术表达与信息沟通能力对提高研究生学术和职业路径发展竞争力的积极作用

随着不断升级的人才需求和产业结构,学术界和工业界就业市场逐渐饱和,迫使部分毕业生中断学术生涯,开始从包括商业界、新闻媒体界在内的其他领域寻找工作,甚至自主创业。严峻的择业环境要求无论是当代研究生除了要具备本专业基本知识技能外,还应加强某些不会随工作岗位而改变的“可转移”技能的积累,从而增加竞争优势。国际一流高校对研究生职业规划高度重视,不仅提供职业咨询,甚至还鼓励研究生转行,并将专业外活动能力纳入培养体系的一部分,通过networking与不同领域的经理人面对面交流,一方面以社交活动分享职业经验,另一方面提供能够展现个人魅力和品味的自我营销能力的机会,协助学生积累人脉,从而在择业意向、个人发展志向、跨专业外的兴趣和市场需求之间做出平衡,使之在跨学科职业间顺利过渡和切换[6]。研究生群体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即热狗与冷猫现象。热狗喜欢奔走于各种社交场合,人际沟通与应变能力出色,却不精于学术,论文质量低下甚至存在学术不端;而冷猫则受毕业压力和导师管束的影响,如同苦行僧似的整天泡在实验室,缺乏社会活动的经验。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因为缺乏导师引导,在课题进展不顺利时停滞不前,课题再进展时偏离原先的研究方向。研究生不仅要勤于业务,也要有学术自信,既要有冷猫的内敛,也要有热狗的外扬,不仅要坐的住科学研究的冷板凳,还要敢于表达与沟通自己的学术想法,从而帮助自己理清研究思路、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并迸发新的研究想法,这些能力将在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与社会协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研究不该被轻视化和边缘化。对于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时适时开展学术推广,共享和发展成果。中药学研究生要加强表达、传承中药学最新发展成果用于社会服务的能力。北美生物医学研究所通常设立于其附属医院,研究生教育非常重视学术推广与宣传,训练研究生的科普能力,这也是一种可转移技能。由于一部分科研经费来企业或私人募捐,导师通常会带领研究生在患者及家属沟通会上,推广实验室有关重大疾病以及药物研究的最新成果,说服捐款人以增强他们的投资信心,或为政府有关决策者提供科学性的建议,告诉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对于惠及民生、满足健康需求并推动医疗进步的重要意义。研究生要发挥自身的影响力,通过对自己研究工作的传播改变他人的知识结构,引发集体思考与讨论,以更开阔的思维视角评价研究工作。对于我校大部分研究生来说,参加大型学术会议交流与口头报告的机会非常有限。美国科学院院士、《Science》杂志社总编Marcia McNutt说:学术表达与沟通能力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是一种稀缺的能力,但可以通过学习而培养[7]。因此,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内部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公开学术演讲,锻炼学生在多媒体制作、演讲礼仪、演讲技巧、回答学术问题以及与听众互动等过程中学会自我表达、自我激励,锻炼其学术宣传与公共演说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全体研究生的学术探究动机。全年级研究生轮流开展课题汇报演讲,列入培养计划并计学分,设计评分表,对其演讲风格和技巧,包括仪表、谈吐、节奏、肢体、逻辑、感染力、流畅性、眼神交流、多媒体视听效果、演讲准备程度等方面进行反馈与点评,同时评价学术研究的内容,包括科学问题、研究意义、严谨性、创新性等,从而推动学术研究的完善并向更高学术水平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短时间的学术报告往往要比长时间报告更难组织语言和表达。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公众理解科学概念,这种能力也是大多研究生所缺乏的。为此,每年组织一场每人限时五分钟的学术演讲比赛,通过学术主题、讲述故事与解说升华的方式训练学生在短时间以更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解释高深的学术理论的能力。而听众的选择,除了专业老师和本院研究生外,还可以拓展为社会服务。研究生可以走进社区,将最新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有健康需求的社会群众普及中药知识,适当科普自己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人民群众因不懂中药造成用药不当而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4 培养目标与意义

中药的功效与性能是在人体观察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与归纳出来的,为提供中药学研究的循证医学支持,中药学科学研究将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药紧密结合的同时需处理好中医药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关系。临床型导师通过临床案例指导学生学习中药组方原则,体会“方可制裁随心,临证应变无穷”的用药心法,在加强中药学人才临床思维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中药学专业学术研究覆盖了中医药理论基础及现代药学知识而显得晦涩难懂,中药学研究生积极发挥研究成果的推广或提供安全用药咨询等,全面提升学生中药临床药学信息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防病治病需求,这是顺应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大任务之一。

[1]《中药现代化二十年》编写组.中药科技发展20年概述(1996—2015年)[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2):4085-4089.

[2]郭淑贞,陈联誉,韩立炜,等.2013—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学科心血管领域资助项目情况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7,31(1):81-84.

[3]王永炎.试论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及其现代创新[N].光明日报,2017-08-12(10).

[4]GleniceIves,GlennRowley.Supervisorselectionorallocationandcontinuityof supervision:Ph.D.students’progressandoutcomes[J].StudiesinHigherEucation,2005,30(5):535-555.

[5]Borrell-Damian L,Brown T,DearingA,et al.Collaborative Doctoral Education:University-IndustryPartnerships for EnhancingKnowledge Exchange[J].Higher Education Policy,2010,23(4):493-514.

[6]JanaszD,SuzanneC.Forret,MonicaL.LearningtheArtofNetworking:ACriticalSkillforEnhancingSocialCapitalandCareerSuccess[J].JournalofManagementEducation,2008,32(5):629-650.

[7]Mcnutt M.It starts with a poster[J].Science,2015,347(6226):1047.

猜你喜欢

中药学导师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V eraW an g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