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约翰·贝茨·克拉克分配理论述评

2018-02-08杨娟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克拉克边际生产力

杨娟

(1.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5;2.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约翰·贝茨·克拉克是欧美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代表。把静态经济和动态经济作为两种分析方法,为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推崇和广泛应用。克拉克主要通过静态和动态的分析方法把社会收入分为工资、利息和利润。并进入生产领域来论证资本主义分配的“自然规律”,即“每个生产要素在参加生产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贡献,也都有相应的报酬——这就是分配的自然规律。”[1]P3因此,分配理论是克拉克全部经济理论的核心,而在分配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边际生产力论。克拉克认为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一般的经济规律,把边际生产力规律运用在劳动和资本这两个永久性因素当中。在静态的条件下,工资由劳动的最后生产力所决定,利息由资本的最后生产力所决定。因此,分析他的理论,对我们认识整个西方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阶级本质和主要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克拉克的静态经济和动态经济分析方法

克拉克在《财富的分配》一书中,首先提出静态经济和动态经济的概念,并且作为研究经济的两种分析方法,为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推崇和广泛应用。

《财富的分配》以静态经济学作为研究的对象。克拉克主张把政治经济学分为普遍规律、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三个部分。第一分部讨论的是一般现象。也就是经济学的一般规律,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的。即研究那些在一切社会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基本的经济规律是不依靠经济组织而起作用的,不论是在最进步的还是在最原始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财富的生产和消费总是受同样的一般条件所支配。因此,克拉克认为,应当介绍财富的普遍规律和讨论比较一般的经济规律。第二分部讨论的是静态社会的现象。也就是分配范围内的社会规律,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的。即研究那些依靠社会组织而不依靠社会进步的力量。在社会产业静止不动的状态下,各个团体仍然互相交换产品,每个团体的集体收入由它的产品的价值来决定。大团体的总收入仍然在它所属的各个小团体中进行分配,然后,再进一步分为工资、利息和利润。第三分部研究社会进步的力量。即研究那些只有在动态社会才能起作用的力量,这就是动态社会经济学。它可以使理论上的社会符合于实际的社会情况。研究改变生产方式和影响社会结构本身的各种变化等问题。

克拉克认为,静态经济是指生产可能毫不改变它的活动性质,工具、材料和生产方法可以始终不变,始终按照一种有组织的方法进行,不管结果的好坏,产业所生产的财富数量始终不增减。这样的社会生产被认为处于静止状态。分配以及和分配有关的种种问题仍然存在于这种静止的状态下。因此,克拉克认为“自然的”价值标准实际上就是静态的价值标准,“自然的”或正常的工资、利息和利润就是静态的工资、利息和利润。

但是,实际的社会是不断变动的,而克拉克的静态社会只是一种假想。经济社会处于变动状态是因为静态经济总是受到现实社会各种扰乱因素的影响,如人类欲望不断变化,机器的更新换代和新的生产方法不断地被采用,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移动,大企业吞并小企业,各种因素的不断变化把劳动和资本从一个行业推到另一个行业。在动态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在经济部门之间的不断移动,打破了原来的均衡静态,使得生产要素的位置有了一个新的安排。克拉克认为,主要有五种变动在连续发生:“人口增加、资本增加、生产方法改善、产业的组织形式改变、消费者的欲望增长。”[1]P50其中,无论哪一种变动都会对社会组织发生作用,影响到社会结构的形式。

静态经济和动态经济是相互依赖、彼此相连的。静态经济学的结论是动态经济学的基础,动态经济为静态经济创造了新的条件。在手织时代,棉布的价格在某一个自然标准上下波动,而在机织时代,又在另一个自然标准上下波动。同样,由于广泛的动态势力起作用的结果,工资的正常水平日益上升,利息的正常水平日益下降。“在任何时候,总有一个由静态势力决定的价值、工资和利息标准,这时,围绕着这些标准的实际价值等的升跌,是由动态势力决定的。过些时候,这些标准本身也改变了,这便是动态势力所造成的最重要的结果。”“动态经济学包括经济的扰乱和变动的理论,但是最重要的是社会进步的理论。”[1]P29假如把每个工人看作社会的一个分子,占有财物欲望的力量会对工人发生作用,什么地方的收入最大,工人就会到什么地方去。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小团体内得到的收入和在其它小团体得到的收入一样,那么,他就没有转移的动力,因为他身上的压力在各个方向都是均等的,而他却保持了原来的位置。如果社会上其他工人也都是这样,整个社会就处在均衡的静态中。但是,如果流入新的人口,一些生产团体比原来的工人增多了,另一些生产团体的工人就相应的减少了,整个社会成员的位置要来一个新的安排,这是动态势力作用的结果。上面提到的五种动态变化中的任何一种变化,都会把产业社会各个成员的位置重新安排。假如动态变化不再发生,其它产生不稳定的原因也不存在,那么生产要素新的静态便形成了。这就从一种均衡的静态过渡到另一种均衡的静态。

在克拉克看来,叙述和论证工资、利息、利润的“自然”标准,就是静态标准。现实社会的工资、利息和利润,实际上总是在那些静态标准的上下波动着。克拉克的分配理论主要采用静态经济分析,至于动态的变化,只是作了最简单、一般性地说明,其目的就是使大家明白,在一个现实的、动态的社会中,各种活动都受着静态规律的支配。

2 克拉克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

2.1 边际生产力论

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最早是由德国经济学家约翰·亨利希·屠宁提出,克拉克把其系统化并提出了“边际生产力论”,这一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和理论界被广泛应用。边际生产力论是克拉克分配理论的核心。边际生产力就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供应是经过一单位一单位地增加的过程,追加最后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就是该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具体来说,首先,克拉克认为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由劳动和资本在量上的关系来决定的。社会劳动和资本都是永久的力量,两者都依靠不断地改变它们的具体形式而生存。劳动和资本相对的数量发生变化,它们的形式也就随着变化。而工资和利息就是由这些永久生产因素的最后生产力所决定的。其次,克拉克在讨论工资和利息的规律时,把土地的级差公式即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应用在永久资本的收入以及整个社会劳动的收入上。例如: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农场上,使工人一个一个地加入工作,那么除了最后一个以外,每个工人都生产出一个剩余的产量。每一个余额都是把一个先雇的工人的生产量,减去最后一个人的生产量而得出来的,农场主所得的是一系列余额的总数,这个总数就是地租。在其它生产要素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一单位一单位地增加,那么,劳动便要受到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每个单位的劳动都比最后单位的劳动所生产的多一些,最后单位的产品就可以计算出各个单位的实际产品,因为这些单位是可以交换使用的,在这里,边际劳动的生产量决定工资。如果把这个过程颠倒一下,劳动数量固定不变,一单位一单位地供应资本,资本便要受到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支配,使用最后一个单位的资本所得的产量,便是利息。第三,在静态条件下,工资是由劳动的最后生产力决定的,利息是由资本的最后生产力决定的。克拉克认为,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一般的经济规律。无论是在原始的经济还是在社会的经济,最后效用规律都在发生作用。在原始的或孤立的经济生活中,如果由一个人孤独地使用生产工具,那么数量越多,生产能力愈降低。最后一个工具对人所能增加的效用,比先前的那些工具来得少。最后生产力的原则,在这个最简单的经济制度里,表现得非常明显。那么,在文明社会中,如果工人的数量固定不变,连续不断地供应单位资本,资本因此也会受到生产力递减规律的支配,结果产量的增加就愈来愈小。

2.2 工资论

克拉克认为劳动和资本是生产的两个永久性因素,它们不是抽象的、非物质的,而是具体的、物质的。随着时代的推移,劳动和资本这两个永久性生产因素的具体形式也在变化。动态经济使劳动和资本不能不发生这种变化。人类为了满足新的欲望,必须创造新的消费品;人类为了创造新的财富,必须使用新的工作方法和工具。如机械的发明把劳动和资本的形式改变了。“劳动和资本相对的数量一定要变更,两个因素一定要适应彼此的需求。”[1]P140那么,这些永久性因素最后增加的那一部分生产力究竟是怎样的,克拉克认为,永久性生产因素的劳动和资本的最后生产力决定工资和利息收入,这就是工资和利息的规律。

劳动和资本两个生产因素在量上的不同组合,其生产力是不同的。假设在一个拥有无数产业而工具设备齐全的社会,当然这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社会,假定投入生产的资本的数量固定不变,把社会劳动力的供应一单位一单位的逐渐输送到这个社会去,第一批工人的产量是最大的,因为每一个工人将有很多可以使用的工具、机器、原料等等。随着劳动队伍的增加,工具设备的形式必须加以改变,原有的工人使用精密机器的人,因为新工人的加入,现在只能和新来的工人一起使用价格较便宜且效能较低的机器,结果每一个工人的生产量都比前面一个人少,最后增加的那一个单位的劳动产量比以前任何一个单位产量都少,即劳动生产率最低,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克拉克认为,在一个非常完善的自由竞争制度下,每一个单位的劳动价值,是等于最后单位劳动的产量。最后一个单位的劳动产量即边际生产力不仅决定最后一个工人的工资,而且决定前面任何一个单位工人的实际价值。这也就树立了劳动工资的标准。

2.3 利息论

克拉克认为最后生产力是工资和利息的标准,因而,利息论建立的基础同工资论一样。把工资规律形成的过程反过来说,就可以得到利息规律。假如劳动这个生产要素在量上不变,而资本这个生产要素的供应是经过一单位一单位连续增加起来,资本不得不实现形式上的改变。如果资本只有一个单位,而劳动却有多个单位,工具(生产资料)必然是简单、便宜、低效的工具,只能勉强应付工人的使用。随着资本数量的不断增加,资本的形式不得不实行改变,资本额每一次增加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工具变得比以前更加贵重和高效。这样一来,费用比从前多,而利益却比从前少,持续增加的单位资本所提供的产量呈递减趋势,这就是边际资本递减规律。最后一次增加的单位资本,所需的费用最高,所得的利益最少,生产力最为低效,即资本的边际生产力。边际资本的数量不仅决定了利息的标准和边际资本的利息,而且还决定了其它资本的利息,因为各个资本单位的质是相同的。

克拉克认为,利润是动态经济的产物,是个别企业因为竞争改进生产技术而得到的暂时的超额利润收入。企业家的纯利润是竞争的动机,这种利润是商业上的利润,雇主出售产品所得的收入,比他所给付的工资和利息多,即商品的价格超过制造商品的成本这个价格。一个能获得利润的价格,超过了那个总和,雇主们争着以低价出售他们的商品,又争着雇佣劳动和借用资本,把工资和利息又提高了。只要工人所得的工资是低于最后一个工人的产量,雇主在雇佣劳动方面便有利润获取。但是由于竞争倾向于把这种利润消灭,使劳动的工资和最后一个单位劳动的产量相等。克拉克认为,“自然的、正常的或静态的价格”就是成本的价格或没有利润的价格,这些价格是使收入成为均等的价格,因为他们使各个产业中每一个单位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是相等的。

3 克拉克分配理论的评析

3.1 关于静态理论和动态理论

克拉克首次提出动态和静态的学说,强调静态和动态的区分,要了解现实社会的经济规律,首先必须了解静态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他的三个分部当中,一般经济学、静态的社会经济和动态的社会经济,这些分部是虽然相互联系,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一主张形式突破了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局限性,这是他的一个很重要的贡献。

克拉克以人与自然发生直接关系的一般的生产规律和所有的消费规律等一般经济规律为前提,主要采用静态的理论来分析人与人之间以及各种社会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和所产生的后果,摒弃掉了对社会组织发生作用的各种变动因素,在静态社会中,充分地发挥各种生产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并取得相应的报酬,证明“分配的自然规律”的正确性。接着加入如人口、资本、生产方法和消费者欲望的不断增长等动态因素,来分析社会组织内部的劳动和资本的变化,以及以社会结构和生产机能的改变为手段生产更多数量和种类的商品,使社会机能发生质的变化。在克拉克经济规律的三个分部中,他以第一分部的相关结论为前提,主要研究第二分部即静态经济理论,必要时才进入到第三个分部即动态的分配理论。克拉克的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相对来讲是比较科学的,他认为研究静态社会是一个大胆而又不可避免地使用孤立方法的研究工作,适合各种科学的研究。但是,他的这些分析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克拉克把社会经济的发展,仅仅看作是各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变化和位置的变更,忽略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否认生产关系的变化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否定社会发展的质的变化,从而否定一种经济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经济社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宣称资本是一个永久的因素,在最原始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生活的人也使用资本,所拥有的财富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种。第二,在分析收入分配理论时主要强调静态分析,必要时才利用动态的分配理论。但是,涉及的不多,即便是在动态理论的分析中,克拉克认为静态社会里发生作用的势力,在动态社会里继续发生作用,甚至是在动态社会里起作用的两种势力中比较强的一种势力。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任何事物内部、事物之间和整个世界都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很显然,克拉克的这种静态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格格不入。

3.2 关于分配的公平性

克拉克分配理论的自然规律就是“每个生产因素在参加生产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贡献,也都有相应的报酬。”[1]P3克拉克运用“自然规律”来论证资本主义分配的公平,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是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显而易见,是在为资本主义的制度进行辩护。

克拉克认为传统经济学一向都是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作为经济学四个分部的名称,而克拉克重新整顿经济理论,按照新的原则来划分各个分部,生产财富的过程,是包括交换和分配在内的过程。生产和消费是整个经济的全部内容,没有任何财富现象可以超越出生产和消费的范围。这种划分使经济领域的面貌焕然一新。克拉克认为分配是由生产所决定的,要了解社会收入分配的内在性质,必须进入到生产领域中去。对财富创造过程和财富分配过程两者之间的关系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生产就是制造商品。一个原始的人单独居住,自猎自食,与自然相互影响,这便是他的全部经济生活。任何交换、分配都与他无关。如果把经济社会当作一个整体来看,那么情况也是一样,用有组织的方法生产这些物品,用无组织的方法来消耗这些物品。随着这些物品的生产,产生了贸易和分摊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交换和分配。但始终没有超出生产和消费的范围。既然是由整个社会来从事生产,社会就会产生巨大的收入即等候进行分配的收入。克拉克认为社会收入要经过三次分配:各个产业团体的收入→各个小团体的收入→产业系统内小团体中的工资和利息分配。各个大小团体所分到的份额,完全由物价来决定。克拉克认为生产决定分配、财富创造过程和财富分配过程之间的关系、社会收入分配的秩序等理论和观点,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但是,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具体的历史背景,克拉克提出分配理论的历史背景是在十九世纪末,当时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中广泛传播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这就使得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十分激烈和尖锐,工人反抗资产阶级的压迫的革命情绪日益高涨,社会治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资本主义社会急于呼唤一种“新的理论”,克拉克的理论应运而生,目的是调和社会矛盾,为资本主义进行辩护。他认为“分配问题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1]P3因此,克拉克把级差公式应用在永久资本的收入以及整个社会劳动的收入上,资本和劳动都受到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边际生产力是工资和利息的标准,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生产工资,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生产利息。克拉克认为这是分配的自然规律,自由竞争将工资给予劳动者,利息给予资本家,利润给予企业家。每个生产因素在参加生产过程中因其独特的贡献都有相应的报酬,其分配理论是公平的,不存在剥削,工人没有必要进行社会革命来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如果按照克拉克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的标准,那么对于前面那些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人所付出的劳动就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只能获得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所生产的产量,这是极不公平的分配原则,违背了马克思关于“等量劳动获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有不同的分配规律和理论标准。它主要决定于一个国家的生产结构,还受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可供分配的总产品数量、不同社会阶层的力量对比、道德伦理因素等的制约。

3.3 关于边际生产力

克拉克全部经济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分配理论,而分配理论的核心又是边际生产力论。边际生产力理论论证了克拉克提出的分配的自然规律,各生产要素有其独特的贡献,也都有相应的报酬。工人得工资,资本家得利息,企业家得利润,看似彼此公平合理,不存在资本家剥削工人的问题。然而,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由工人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

资本家投入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配置,要以能为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利润为标准,这个比例取决于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技术装备效率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随着提高,单个劳动力所推动生产资料的数量就越多,那么资本家投放在不变资本的数量要大于可变资本的数量,劳动雇佣数量减少。按照克拉克边际生产力理论的逻辑,资本的生产力呈递减趋势,最后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是最低的。因而,克拉克提出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劳动和资本的应用上与社会现实不相符合。表面上看起来完全符合克拉克提出的分配的自然规律,各个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贡献多少就获得多少报酬,实际上掩盖了现实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付出劳动只能获得工资和资本家付出资本却得到巨额利润的区别。这一理论产生的目的,是为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既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同时又麻痹无产阶级的意识,使其丧失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斗志。

克拉克边际生产力理论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假设,难以证明其科学性和应用性。在实际生活中,第一,并不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人数量就使边际产品递减。在其它投入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人数不够收益受损,也可能出现人数增加“边际产品”增加,或者人数增加“边际产品”数量不变的情况。第二,根据边际生产力效益递减规律,工人的工资为什么由最后单位的劳动生产量所决定?而不是由每个单位劳动级差产量的总和的平均值所决定呢?在现实经济运行中,雇请工人是大批进行的,无法计量每个工人的“边际生产量”。第三,工人的工资水平并不是由某一个企业的最后新增工人“边际生产量”所决定的,而要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平均水平。因此,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生产力理论不能科学地说明各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量的规定性。

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以及剩余价值论。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还界定了工资率、剩余价值率、利息率等概念,进一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分配问题,工人得到的就是由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价值即工资。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根据商品价值规律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把资本投向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形成了平均利润。在此过程中,各个不同的资本家,如产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等,通过不同的形式来瓜分由工人阶级剩余劳动所创造出来的全部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分配的实质。

[1]克拉克.财富的分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猜你喜欢

克拉克边际生产力
魔法小女巫
魔法小女巫
魔法小女巫
浅议导数和边际在量本利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能源投资基本功之正确认识能源的边际成本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