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三军黔东“扩红”述论

2018-02-08楚艳辉阳勇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红三军黔东独立团

楚艳辉,阳勇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1934年5月9日,红三军袭取四川彭水县城,第二天撤离。5月14日,红三军进入黔东后坪县境。之后,红三军主要活动在黔东沿河、德江、印江、松桃与川东南酉阳、秀山等县,并在这几县毗连地域创建了黔东苏区。10月24日,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印江木黄会师。10月28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撤离黔东苏区。

在进入黔东至撤离黔东苏区这段时间内,红三军开展了“扩红”①“扩红”即扩大红军。工作,扩大了队伍。根据“扩红”进展情况,文章拟将红三军黔东“扩红”分为准备、初步实施、进一步推进和高潮四个阶段,并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一、准备:从《中国工农红军的任务和纪律》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致贵州印江德江婺川沿河各县神坛诸同志书》

红三军进入后坪县境后,5月18日进入黔北婺川县境,29日到达沿河县泉口司。5月31日,红三军占领沿河西城。6月1日占领沿河东城,2日撤离沿河县城,于3日进至沿河晓景。

关于红三军进入黔东,特别是进入沿河后的活动情况,沿河县邮政局长在6月4日给省邮政局长的报告中是这样说的:“纪律之佳出人意外。……专擒军政、税收人员及区团豪富、教士,而于贫苦农工、失业游民,则给资赠产,备极笼络,买卖公平,一般小商莫不大获其利。其于宣传工作,尤为注意,标语之多,满街满衢,门窗户壁,书无隙地,人心归附,如水

下倾。”[1]P1210-1211

6月4日,红三军进入酉阳南腰界。红三军在南腰界的每一处墙壁上都书写了标语,土地庙的墙上也书写了《十大政治纲领》,贺龙还亲自到南腰界小学召开了有30多名积极分子参加的会议。6月9日,红三军到达印江刀坝。

红三军进入黔东前,贵州境内仅有红七军曾于1930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在黔南、12月中旬在黔东南活动过。另外,红八军第一纵队500余人曾于1930年5月上旬至10月中旬,在黔西南休整,但当时为了避免黔桂军阀的打击及保存实力,红八军第一纵队并未打出红军旗号。因此,在红三军进入黔东之时,普通民众对红军并不了解。加之反动当局大肆进行反共宣传,并污蔑红军“抓丁派款”“霸田占房”“共产共妻”。导致在红三军到达晓景、南腰界前,不明真相、受到蛊惑的当地群众纷纷外逃。

在四川彭水县城时,红三军印制、散发了大量的《告湘鄂川黔人民书》《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布告》和《中国工农红军的任务和纪律》。在沿河,红三军大量散发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任务和纪律》。《中国工农红军的任务和纪律》指出“红军是工人农民自己的军队。红军的任务,就是为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政权而战争;为了土地归农民而战争”,并宣布了“不拉夫,不扣船”“不筹饷,不派捐,不收税”“不拿工人、农民一针一线”[1]P661等十项纪律。《中国工农红军的任务和纪律》的印发宣传,对黔东人民了解红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红三军进入黔东后,严惩反动分子,没收豪绅地主的粮食、财物分发给穷苦群众,严格遵守部队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保护私营工商业和文化教育机关。并四处张贴告示、书写标语,大量散发《中国工农红军的任务和纪律》等进行宣传。这样,黔东人民开始认识到红军是穷人的军队,并口口相传。因此,当红三军到达印江刀坝时,刀坝群众不仅不躲避,反而领着红三军打给养,为红三军侦察敌情,积极要求参加红军。

在刀坝,贺龙接见了“神兵”①“神兵”即“神祇的武装”,指1920—1953年活动在湘鄂川黔边界地区的各种民间宗教武装。为反抗军阀和豪绅地主残酷的剥削压迫,1931年秋,黔东贫苦农民中开始兴起“神兵”。在贵州军阀的血腥镇压之下,1934年春,黔东“神兵”的斗争逐渐转入低潮。代表冉少波。红三军接受了“神兵”希望红三军领导他们斗争的请求,于6月15日开赴印江沙子坡开展工作。对黔东“神兵”的斗争做了认真分析后,红三军领导人决定争取联合“神兵”。6月16―17日,红三军在沙子坡先后召开了神坛首领会议和以“神兵”为主的万寿宫群众大会,会上宣读、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致贵州印江德江婺川沿河各县神坛诸同志书》(简称“告神坛书”)。

“告神坛书”肯定了“神兵”斗争的正义性;指出“神兵”斗争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推翻反动的国民党政府的计划”“没有自己组织的政府,没有训练使用新式武器的军队”“没有代表工农劳苦贫民一致的政治纲领”“没有像苏维埃一样有全中国的联合”;对“神兵”提出“完全拥护工人、农民的利益”“组织红军游击队和自卫队”“组织革命委员会”“彻底反对豪绅军阀官僚和帝国主义”“信教自由”等五项要求;号召“神兵”与红三军建立亲密的革命联合。[1]P662“告神坛书”得到了“神兵”的普遍拥护,万寿宫群众大会上,“神兵”纷纷要求参加红三军。之后,“神匪归者络绎不绝,闻风响应者,各地皆是”[1]P1214。黔东“神兵”人数众多,在群众中影响很大,“告神坛书”的发布,对红三军争取黔东“神兵”和贫苦群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进入黔东至“告神坛书”的发布,为红三军黔东“扩红”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红三军的“扩红”工作尚未真正开始。一方面,红三军在进入黔东后,通过积极宣传,虽然也有少量的劳苦群众要求参加红三军,但是这些宣传还是以常规宣传为主,并非专门为“扩红”工作而进行的,红三军并未组织开展具体的“扩红”工作;另一方面,“告神坛书”虽号召“神兵”与红三军进行联合,但在红三军内部,对是否收编“神兵”的意见并不统一,也未提出收编黔东“神兵”的要求。尽管如此,红三军在这个阶段的活动,还是为之后的“扩红”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

二、初步实施:从枫香溪会议到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6月19日,红三军由沙子坡进至沿河枫香溪,当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创建黔东苏区,会议具体讨论了关于收编“神兵”的问题。据贺龙回忆,会上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同意创建黔东苏区,但并不同意收编“神兵”。[2]P102会议关于收编“神兵”问题的讨论,以及创建黔东苏区的重大决策,对红三军黔东“扩红”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可以认为枫香溪会议的召开,揭开了红三军黔东“扩红”的帷幕。

枫香溪会议后,红三军立即组织创建黔东苏区。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印发了一系列文件,指导各地建立基层革命政权、群团组织和地方武装。6月23日,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印发《革命委员会政治纲领及组织法草案》和《工农自卫队的任务及章程》。《革命委员会政治纲领及组织法草案》提出,组织工农自卫队和红军、“优待红军及其家属”[1]P664等斗争纲领。《工农自卫队的任务及章程》在号召群众参加工农自卫队的同时,也申明“并不抽调强迫参加红军”[1]P666。

在红三军的组织发动下,各地基层革命政权相继成立。6月26日,沿河第五区(枫香溪区)召开工农兵群众大会,成立区革命委员会。并发布《沿河县第五区革命委员会斗争纲领草案》,该草案提出,“优待红军”“参加红军”等斗争纲领。并对“优待红军”作了具体说明:参加红军的人分好田,帮助其家属耕田;红军如果阵亡,帮助其家属耕田,并抚恤其儿子读书,免除学费;对于受伤、生病的红军,设法予以医治。[1]P66828日,沿河县第五区革命委员会发布《沿河县第五区土地没收和分配条例草案》,该草案明确规定:“本地有人参加红军,分给以好的土地。”[3]P285枫香溪区革命委员会是成立较早的基层革命政权,其发布的上述两份草案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被其他基层革命政权效仿,对动员群众参加红三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同时,红三军积极着手组建地方武装。由于夏曦对收编“神兵”的态度发生变化,6月下旬,红三军成立了黔东纵队。黔东纵队主要由冉少波领导的德江稳坪“神兵”和印江“神兵”组成,下辖三个支队四个游击大队,直属红三军军部领导。

随着基层革命政权的建立,工农自卫队(赤卫队)迅速发展起来。另外,红三军还抽调了一批干部、战士组成若干小分队,分赴各县建立地方武装。红军工作队先建立游击队,然后在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红军独立团。一般在区设游击大队,乡设中队,村寨设分队,大部分游击大队隶属各独立团。

贺炳炎率一个班的红军工作队,在沿河组建了枫香溪、淇滩、沙子坡、上坝、甘溪田坝、毛田坪、杜家宅等十支游击大队,在此基础上,于6月底组建了沿河独立团。7月,德江稳坪、坨底神坛佛主张羽让、张羽耀领导的一支“神兵”和德江丝茅坝、耳当溪、徐家岩三支游击大队组建为德江独立团,又称“神兵团”;沿河、印江、德江毗连地区的铅厂坝、谯家铺、白石溪、土地湾、山羊岭、桂家寨、印山坝、陈家寨等十二支游击大队组建为黔东独立团。

在沿河、德江、印江等县各级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的基础上,7月21―22日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沿河铅厂坝召开,宣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夏曦在大会上致辞,要求“工农群众武装起来。组织3万人的自卫队,1万人的游击队,3000人参加红军”[1]P671。大会通过了《关于工农武装问题决议》《优待红军及其家属条例》《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条例》《关于苗族问题决议》《农村工人保护条例草案》《关于肃反问题决议》等六项条例和决议。

《关于工农武装问题决议》指出:“红三军是创造巩固发展黔东苏区的柱石”,明确提出印江、德江、沿河三县组织3万人的自卫队和1万人的游击队、动员3000人参加红三军的任务。[1]P677

《优待红军及其家属条例》规定:“分给红军战士以好的田地”“组织代耕队和收割队帮助红军家属耕田收割”“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对红军家属买油盐布匹,实行廉价5%”“对红军家属免税”“没收豪绅地主的粮食、财产、耕牛、耕具,尽先给红军家属分配”“红军的儿子,应该尽先给以教育,有进列宁小学的优先权利”“对于红军伤病战士均须随时帮助”“对于阵亡的红军家属,必须永久替他代耕,必须募捐救济。对于他的儿子,完全受到免费的教育”“在红军驻扎区域,特别是作战区域,必须发起慰劳运动”“苏区邮政局对于红军家信(由前方寄回家的,由家庭寄到前方去的),一律免费”。[1]P678-679

《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条例》较之《沿河县第五区土地没收和分配条例草案》更为详实,是黔东苏区进行土地革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条例》规定,无论本地红军还是外籍红军,都必须分配好的土地;每乡分给外籍红军十个人的土地;每乡留红军公田十挑至二十挑,以备将来分配给参加红军的外籍人。[1]P673

《关于苗族问题决议》表示,要全力帮助苗族得到解放与自由,提出“帮助苗族的农民完全得到土地”“帮助苗族建立苗族工农红军”[1]P680等八项政治纲领,是红三军在黔东苏区开展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争取黔东苏区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参加红三军,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枫香溪会议到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这个阶段为红三军黔东“扩红”的初步实施阶段。在此阶段,红三军进行了具体的“扩红”工作,主要体现在黔东纵队、工农自卫队、游击队、红军独立团等地方武装的组建上。组建地方武装并加以教育和训练,然后抽调其中的优秀分子或整队编入主力红军,是红军在根据地“扩红”的主要途径之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对于红三军在黔东苏区的“扩红”工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大会通过的《关于工农武装问题决议》提出了“扩红”的明确任务,尤其是《优待红军及其家属条例》,保障了“扩红”的有效进行,充分照顾到红军及其家属的各方面利益,解除了工农群众参加红军的后顾之忧,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工农群众参加红军的积极性。另外,在土地分配方面,《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条例》也充分考虑了红军及其家属的利益。

三、进一步推进:从南腰界会议到“新滩惨案”

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后,红三军组建地方武装的工作,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7月底,印江县宁家坪神坛佛主宁国学、天池坪神坛佛主李天保领导的一支“神兵”与印江六井溪、官塘(沙子坡)、喻家岩三支游击大队合并组成印江独立团。

8月1―4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南腰界召开会议,讨论了7月21日中央交通员带来的“中央5月6日指示信”。在指示信中,除严厉批评了湘鄂西苏区“肃反”扩大化和解散党团组织的错误外,还严厉批评了红三军中枪多于人的怪现象,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不相信群众,没有充分动员群众来参加红军”。要求“尽量扩大红军”,必须“以广泛的宣传,实行红军的优待条例等等的方法,号召与动员群众加入红军、游击队和地方武装”[4]P291。

南腰界会议上,湘鄂西中央分局完全接受中央的批评,8月4日基本通过了《关于接受中央指示及五中全会决议的决议》。决议认为,黔东苏区“扩大红军的任务还未完成,地方上甚至没有开始”,其原因是“没有充分地动员群众来参加红军,没有广泛地宣传来消灭‘怕红军离开贵州’的心理,没有广泛地宣传保护黔东苏区与加紧组织消灭王家烈军阀革命战争的紧急任务,没有发展优待红军家属运动,没有把红军提到最光荣的社会地位,没有建立各区各乡的动员机关”。决议指出,扩大红三军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基础,提出将扩大红三军作为“第一等重要任务”,“必须将红三军恢复成为二军团。要组织一万工农参加红三军来扩大我们的力量,首先要立刻完成黔东苏维埃代表大会动员三千人参加红军的任务。只有红军猛烈地扩大和加紧地训练,才可造成战胜敌人的巩固的基础”。关于地方武装,决议认为“还极薄弱”,应“加紧地方上独立团、游击队、赤卫队、少先队的编制,加强地方武装的政治军事训练”。[5]P410

8月,印江罗南溪、松桃麻阳、酉阳等地的游击大队组成川黔边独立团。这是黔东苏区地域内成立的第五个红军独立团。到8月底,黔东苏区地域内建立起乡苏维埃自卫队72个、游击大队和游击队70多支、红军独立团5个。

地方武装的组建,主要是在红三军干部战士发动、组织和指导下完成的。对于组建起来的地方武装,红三军特别注重对它们的领导和改造。黔东纵队政委由共产党员熊仲卿担任;沿河独立团团长由红军干部贺炳炎担任,政委由红军干部胡宏升担任;印江独立团团长兼政委由红军干部张均望担任;德江独立团政委由红军干部徐承鹏担任,团长张羽让和政委徐承鹏牺牲后,团长、政委均由红军干部谢恩举担任;黔东独立团团长由红军干部秦贞全(秦子开)担任,政委由红军干部刘本玉担任;川黔边独立团由红军干部覃实安担任,政委由红军干部马吉山担任。

同年8月,黔东纵队副司令张金殿、德江独立团团长张羽让、德江独立团政委徐承鹏等十余人从德江徐家岩至稳坪一带“扩红”,沿途吸收新战士300余人。令人痛心的是,当月下旬,这支队伍在新滩被反动武装打散,吸收来的新战士大部分失散,张金殿、张羽让、徐承鹏在突围战斗中被俘牺牲,这就是“新滩惨案”。“新滩惨案”后,德江独立团的余下人员分别编入黔东纵队和黔东独立团。

从南腰界会议到“新滩惨案”,为红三军黔东“扩红”的进一步推进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中央5月6日指示信”的严厉批评,湘鄂西中央分局对“扩红”工作更加重视,将“扩红”工作提到了头等大事的位置,不仅分析了黔东“扩红”工作尚未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还强调要迅速完成“扩红”3000人的任务,并提出“扩红”10000人的更高目标,加大了“扩红”力度。之后,黔东苏区的“扩红”工作得到加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黔东苏区创建时间不长,还不巩固,“扩红”工作遭到敌人破坏,经历了挫折。“中央5月6日指示信”和南腰界会议,对黔东苏区“扩红”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需要指出的是,指示信中所说“为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而斗争”[4]P291,也反映出当时中央在“扩红”中的“左”倾思想,这使得在南腰界会议上提出了“扩红”10000人的过高目标,脱离了实际。

四、高潮:从《湘鄂川黔边革命军事委员会给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的指示》到黔东独立师编入红二军团

8月底9月初,黔川湘三省当局调集十多个团的兵力“围剿”红三军。9月4日,湘鄂川黔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向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发出了关于“扩红”的专门指示,对黔东苏区的“扩红”工作提出了极为严厉地批评,认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各区各乡苏维埃及各独立团、各游击队,对于动员群众参加红三军的工作“完全没有开始”,是“工作中最严重的缺点”。并提出四条要求:向群众深入宣传“只有加倍的扩大红军……才能保证土地革命的胜利,才能保证永远不纳苛捐杂税”;“实地开展优待红军的运动”;“在最短的时间内,动员300人参加红三军(每乡十人以上)”;开展庆祝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运动,并“与征求红军运动连贯起来”,宣传“扩大红三军巩固黔东苏区的意义。依据征求参加红军战士的成绩,来考察我们每个乡、每个区革命委员会的群众工作”。[1]P681

9月上旬至中旬,湘鄂西中央分局再次在南腰界召开会议。9月10日,会议通过《关于保卫黔东苏区争取击破王家烈的进攻的紧急任务》。决议提出“在黔东革命委员会内组织一个动员委员会”负责将黔东纵队“二支队,三支队,各独立团游击队……扩大一倍”[6]P277。

根据湘鄂川黔边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召开了各区、乡苏维埃联席会议,作出《关于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决议》。“根据地广泛开展了动员青年参加红军、优待红军家属的活动,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各独立团、游击队推荐优秀队员编入红军,很快形成了一个扩红热潮。”[7]P104

9月底,黔东纵队与沿河独立团等地方武装于沿河淇滩合编为黔东独立师,黔东独立师由红三军军部直接领导。10月中旬,烂坝沟战斗中,印江独立团团长张均望和40多名游击队员牺牲,印江独立团编制撤销,兵员编入黔东独立团。在这个时期,黔东苏区反“围剿”斗争也取得了胜利。10月24日,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木黄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之后,黔东独立师编入红二军团,红三军在黔东的“扩红”结束。

从反“围剿”开始到黔东独立师编入红二军团,为红三军黔东“扩红”的高潮阶段。在这个阶段,大敌当前,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扩红”成为黔东苏区工作中的当务之急。在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川黔边革命军事委员和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红三军在黔东的“扩红”达到高潮。直到黔东独立师编入红二军团,红三军在黔东的“扩红”宣告结束。

五、结语

在黔东,红三军采取直接吸收贫苦群众和“神兵”参加红三军;通过各级苏维埃政权发动群众参加红三军;从工农自卫队、游击队、红军独立团等地方武装中选取部分人员加入红三军;将黔东独立师直接编入红三军等方式进行“扩红”,“扩红”近2000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原因归结起来主要以下这几个方面:对黔东“神兵”进行了正确地分析和教育改造;正确决策并成功创建黔东苏区;纠正了红三军中长期存在的“肃反”扩大化等“左”倾错误;“扩红”宣传和组织工作积极有效。

红三军在黔东的“扩红”与创建黔东苏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扩红”的开展促进了黔东苏区的创建,黔东苏区的创建反过来又推动了“扩红”的开展。红三军黔东“扩红”不仅扩大了红三军本身,还促进了黔东苏区的创建和巩固,并为之后红二、红六军团成功创建湘鄂川黔苏区积蓄了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1]贵州省档案馆.红军在贵州史料汇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6.

[2]刘树发,王小平.贺龙口述自传[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

[3]《铜仁地区志》编委会.铜仁地区志·政权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5]中央档案馆.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央分局文件)[M].北京:馆藏本,1986.

[6]《红三军在沿河》编写组.红三军在沿河[M].铜仁:内部资料,1987.

[7]中共铜仁地委党史研究室.黔东革命根据地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红三军黔东独立团
明清时期黔东手工纸技术的传播
鲜为人知的3500公里“小长征”
“飞将军”黄公略
鲜为人知的3500公里“小长征”
黔东松桃—黄平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留茶坡组放射性影响评价
红二、六军团转战渝东南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黔东明珠放光彩
《贺龙黔东情缘》序
“叶挺独立团”跨海征琼崖——忆海南岛战役中的第127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