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中医专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以针灸学为例

2018-02-08张允芝尚秀葵李明月韩晓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专业课针灸思政

张允芝 陈 波* 尚秀葵 李明月 韩晓捷

(1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天津 301617;2 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实训部,天津 301617;3 天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1617)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任务,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各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1]。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决定着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未来职业道德的形成,这都需要共识引领,需要价值导航。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30多年来取得了极大成就,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高校未能将思政教育划为教学重点,课程检验不够严格。老师授课模式过于单调,教学内容不贴近生活,缺少现实性。大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投入精力较少等[2]。诸如此类问题,都让思政教育在高校学生教育中出现反馈差,收效低的现象。

与思政教育课在学校教学的重视程度,老师授课的模式与内容,学生的投入精力几个方面相对比,专业课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和受重视程度。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就有极高的意义和优势。

1 思政教育进入专业课的意义

1.1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对思政教育本身而言,内容理论性,单一性极强,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但如果在新形势下很好地进行学科交叉,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相结合,就可使原本空洞泛化的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在未来的从业中,也可以更好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兴趣。

1.2 潜移默化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爱国情怀 在高校的课程安排中,专业课具有课时长,课时多,考核严格,学生重视程度高等特点。高校的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将专业课特色与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在最直接的课程方面进行设计,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2]。也可以与新媒体相结合,充分运用手机微信传媒优势,进行学生教育、服务与信息交流互动[3]。通过长时间,潜移默化地引导使大学生向主流价值观靠拢。并借助于专业发展史和正面事件的宣传,打造积极的主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爱国情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4]。对于中医院校而言,中医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当前又以针灸发展尤为迅猛,思政教育进入针灸专业课,有着更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2 思政教育进入中医针灸教育专业课的意义

2.1 渗透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 符合我国国情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思想最活跃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引导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大学生思想的充实、爱国主义的教育、价值观的树立和道德素养的提升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5]。且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也是思政课的重要内容[6]。这有助于教育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全符合我国国情。

2.2 提高学生对中医针灸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积淀而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脉相承,其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以其精华为中华儿女供给养分。

中医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所蕴含的不止有治病救人的理法方药,更有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通过思政教育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学习针灸老一辈工作者以及当代国际针灸传播者的敬业精神,坚信中国针灸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瑰宝,自觉传承传统文化。

2.3 了解历史发展 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传承发展针灸 通过对针灸发展史,以及针灸名家及针灸典型医案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针灸的发展经历,体会针灸医家优秀的医德医风,鼓励学生学习针灸老一辈工作者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树立刻苦学习,自觉传承发展针灸的意识。

3 思政教育进入针灸专业课的具体实践

3.1 学生整理收集针灸医籍医案 学习培养医技医德 学生通过整理收集针灸古典医案医话,从古典文献中挖掘中国传统医德思想;或者采访当代针灸名家。最后以PPT、微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中进行分析讨论案例中体现的医德医风。

在针灸教学过程中通过医案举例介绍针灸专业技能知识以及中国传统优秀的医德医风思想,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

3.2 采用多种形式汇报分析针灸国际发展 树立学生爱国、敬业等核心价值观 在授课中以讲座、视频、博文等不同途径与方法,从教师、外国记者、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工作者等不同视角,介绍针灸走向世界的几次重大事件和其中几位贡献者、推动者的生平事迹,以及针灸当前在国际文化交流、民心相通、医疗卫生、经济社会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此树立学生专业自信,中华文化自信,坚信中国针灸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瑰宝。3.3问卷调查 分析思政融入专业的参与度 认知和收获 将思政教育元素体现在形成性评价中,通过教师讲授的内容,撰写思政相关的心得体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学生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参与度、认知和收获。

在进行针灸教育与思想政治结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开学第一讲:国粹针灸世界名片》进行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学生反馈效果。通过介绍针灸的悠久历史进程,治疗的简便验廉,国家对传统医学事业的支持和发展政策,尤其是对针灸发展的高度肯定;在国际上与日俱增的巨大影响力,国际对针灸的适应症范围的确定也越来越广泛,同时还受到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官方机构的广泛应用和高度认可。让同学们认识到针灸已经走出国门,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解除了更多人的病痛。

这一系列的具体事例,丰富了初次接触针灸学生对针灸历史进程和日后发展的了解。甚至改变了部分学生最初对针灸的认知,让学生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对学习针灸的未来前景充满信心,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培养专业兴趣,为未来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要学习掌握传统针灸知识,也应学好学会现代科学技术与研究方法。除了追求良好的疗效之外,也让针灸有“理”可依。让针灸具有现代科学性,才能扩大针灸事业在西方的发展,提高认可度。同时激励学生继承创新,奋进开拓,突破传统针灸的局限性,让其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扩大其所治疗适应证的范围,让古老的针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4 小结

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育,有助于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在要用好思政教学这个主渠道外,加强专业课中思想教育,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每个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中医针灸学是在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下所形成,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伟大宝库。针灸既是中国的国粹,也是中国极具魅力的世界名片。在教学中结合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对中医文化、中华文明的认同。从而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信念、有能力、高素质的中医针灸人,为祖国针灸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猜你喜欢

专业课针灸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