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金英教授治疗产后身痛的经验总结
2018-02-08王小莎傅金英李瑞丽
王小莎 傅金英 李瑞丽
(1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硕士研究生2017级,河南 郑州 450002;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妇科学,河南 郑州 450002)
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为“产后身痛”。又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症”,俗称“产后风”。西医学相当于在产褥期因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痛、产后的坐骨神经痛、多发性肌炎、产后血栓性静脉炎出现类似症状者,可与本病互参[1]。但患者曾多方求医,查类风湿因子、血沉、抗“O”及X线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西医临床多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或激素药治疗,临床效果差,副作用较大,给患者带来痛苦[2]。导师傅金英教授从医多年,充分发挥中医中医药特色,治疗产后身痛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独特优势,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福音。傅金英,女,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妇科学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任理事,傅金英教授长期坚持一线、教学和科研一线。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产后康复等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其治疗产后身痛的辨证思路及用药思路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气虚血瘀 本病始见于《诸病源候论》:“产则伤动血气,劳损脏腑,其后未平复,起早劳动,气虚而风邪趁虚伤之,致发热者,故曰中风。若风邪冷气,初客皮肤经络,痛痹不仁,苦乏少气”;《陈素庵妇科补解》曰:“产后遍身疼痛,因产时损伤,血气升降失常而留滞关节,筋脉引急,是以遍身疼痛也。然既遍身作痛,则风寒瘀血十有五六。”产妇在分娩期间由于产伤、出血及用力耗气动用体内的正气,使产妇气血骤虚[3]。《血证论》:“运血者,即是气。”,气虚不能行血,加之恶露的排出,故产褥期的生理特点是“多虚多瘀”。可见本病的病机主要是产后气虚血瘀,不能荣养四肢百骸所致的“不荣则痛”。
1.2 风寒湿邪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的发生必是内因与外因的结合,产妇饮食、起居感受风寒,前期未予重视,是产后身痛的主要外在病因。《普济方》曰:“夫中风筋脉挛急者,由产后气血不足,脏腑俱虚,日月未满而起早老役,动伤脏腑,虚损未复,为风邪冷气初客于肌肤经络,则令人顽痹不认,羸乏少气,风气入于筋脉,挟寒则挛急也。”可见本病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留滞于肢体经络,所致的“不通则痛”。若风邪偏盛,则痛无定处;寒邪偏盛,疼痛剧烈,得热痛减;湿邪偏盛,则关节肿胀,麻木重着。
故此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气虚血瘀为本,感受风寒湿邪为标。
2 治疗方法
2.1 中医药治疗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云:“此证多为血虚,宜滋养,或有风寒湿三气杂至之痹,以养血为主,稍参宜络,不可峻投风药。”本病以虚为本,本着虚则补之的原则,当补气血的不足,因此傅金英教授重用黄芪为君药,大补气血,兼用党参、白术、茯苓,取其四君子汤之意,益气健脾,当补后天之本,当归、赤芍、川芎取其四物汤之意,祛其熟地之滋腻,补血活血,其中川芎兼有行气之功,使补而不滞之功。正如吴昆《医方考》卷三:“血气俱虚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气血而已。气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养者也……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形体既充,则百邪不入,故人乐有药饵焉。”同时,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意识的提高,产妇在产褥期追求个人时尚,未做到避风寒,致使风寒湿邪浸入人体,当以寒者热之为原则,当用温热之药,方中附子、干姜最为大热,散其大寒。寒者凝,凝者淤,淤则堵,堵则痛,方用桂枝温通血脉之意,同时当用木香、厚朴、砂仁、陈皮以行气,能使血脉得以运行。同时用羌活、独活、秦艽祛风湿药,羌活主治上半身风寒湿痹痛,独活主治下半身风寒湿痹痛,羌活、独活合用可去全身之风寒湿痹症,秦艽既能祛风湿,又能舒筋活络,药性平和,素有“风药中之润药”的功效,三药合用可增强治疗风寒湿痹症。
同时傅金英教授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失眠者加茯神、首乌藤、酸枣仁,肝气郁结者加合欢皮、郁金,肾阳虚者加续断、桑寄生、淫羊藿、巴戟天等,湿重者加薏苡仁、佩兰、藿香、砂仁等药物。
2.2 情志调养 《备急千金要方》曰:“养生之道,重在养神;养神之要,重在养德”“性既自善,百病不生”说明了情志对人体身体健康的影响之深[4],傅金英教授认为现代生活节奏快,面对压力时,要有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百病才不易侵入人体。《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气叙论》说:“喜伤心,其气散;怒伤肝,其气出;忧伤肺,其气聚;思伤脾,其气结;悲伤心离,其气散;恐伤肾,其气怯;惊伤胆,其气乱。虽七诊自殊,无逾于气。”说明了情志对人体各个脏腑的影响,只有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才能“精神内守,病安从之”。这既是养生的重要条件,也是治病的要点。傅金英教授每次都叮嘱患者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方能使药效达到最佳。
2.3 运动疗法 《吕氏春秋》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这强调了运动的重要性。“动则升阳”,人只有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才能生成阳气。傅金英教授认为应该多锻练身体,动用人体的阳气,阳气生发,则寒则去。正所谓《后汉书·华佗传》载:“动摇则谷气则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5]人只有运动,才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才能帮助血脉的流通,通则不痛,人体的四肢关节才不会疼痛、重着。傅金英教授常常亲自教授患者拍打身体、舒展四肢,鼓励患者勤练八段锦、太极拳之类的运动,重视呼吸、意识、姿势的配合,主张精神合一的状态,让患者自身锻炼身体,以达到疏通经络、散结化瘀、增强体质的功效。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则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夜现象越来越严重,晚上不能正常地进入睡眠,过多地消耗人体的阳气,阳虚生虚寒,加重了产后身痛的病情,这就要求我们作息时间规律,保证正常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使其阴阳平衡。
3 典型医案
徐某,女,28岁。初诊:2017年9月11日,以“产后1年余,全身酸困,怕凉1年”为主诉就诊,患者自诉在产褥期贪凉,常开空调,起初未在意,现全身酸困症状逐渐加重,右侧面颊部轻微疼痛,右脚发凉,怕冷,PMP:2017年5月28日,LMP:2017年8月5日,月经量色可,无血块,无痛经,纳眠可,二便调,舌紫红,有瘀点,脉细弱而涩。诊断:产后身痛(气虚血瘀兼风寒湿邪) 处方:黄芪60 g,党参20 g,白术15 g,茯苓20 g,当归15g,川芎12 g,赤芍12 g,制附子15 g(先煎),桂枝30 g,干姜12 g,秦艽15 g,羌活12 g,木香10 g,独活12 g,厚朴12 g,益母草30 g,川牛膝15 g,淫羊藿30 g,巴戟天15 g,7剂,日1剂,水煎服。并嘱患者避风寒,勤锻炼,畅情志。
9月18日二诊:服药后面颊疼痛减轻,下肢困重,全身疼痛症状有所好转,9月12日月经来潮,量少,色暗,无痛经,轻微腹泻,大便1日2次,小便调,舌紫红,有瘀点,脉细弱而涩。加陈皮12 g,砂仁6 g(后下),焦三仙各15 g,鸡内金15 g,健脾和胃化湿。因在月经前期当去益母草30 g,川牛膝15 g,淫羊藿30 g,巴戟天15 g。7剂,日1剂,水煎服。
2017年9月25日三诊:守9月18日方加仙灵牌30 g,巴戟天15 g,桑寄生15 g,14剂,日1剂,水煎服。此后数次复诊,于11月9日来诊,患者月经规律,诉无其他不适,诸症消失。随访2月后,未再复发。
4 结语
《灵枢·百病始生》云:“此必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疾病的发生,是内外因的结合,只有外界的虚邪之风与人体的正气虚弱相结合,才导致疾病的发生。《妇人大全良方》曰:“夫产后中风,筋脉挛急者,是气血不足,脏腑俱虚,日月未满而起早劳逸,动伤脏腑,虚损未复,为风邪冷气客于皮肤经络,则令人顽痹不仁,羸乏少气,风气入于筋脉,挟寒则拘急也”。傅金英教授从医多年,临床经验丰富,本着“无拘于产后,亦无忘于产后”的原则,对病因病机准确把握,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不仅仅强调药物的治疗,更强调饮食、运动、情志的调节,使其顺应自然,达到治病与养生的结合,使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