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本科生药学教学综合改革方案的探讨※
2018-02-08陈彩云于京平王樱霖
陈彩云 林 莺 于京平 王樱霖
(1 滨州医学院药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2 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生药学[1](Pharmacognosy)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基源)、生产(栽培)、采制(采集、加工、炮制)、鉴定(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的学问。换句话说,生药学是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研究天然药物应用的学科。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以学习常用生药为主,继承传统鉴别经验,学习现代鉴定方法,掌握生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生药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生药学的主要内容是各种生药的记载项目内容,其中植物形态和显微特征的描述经常涉及到药用植物学的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而我校药学本科专业并未设置药用植物学课程。2016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提倡保护中药资源,开展中药资源普查,急需能够识药辨药的药学人才。因此,为使我校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野外实践能力,本文针对药学本科专业学生未修药用植物学课程且实践内容设置单一的情况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
1 课堂教学改革
1.1 课程安排改革 改革前的生药学安排在第七学期,是药学本科专业学生大学四年唯一接触的与生药材有关的课程,但由于第七学期也是大部分学生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关键时期,学生课堂听课效果,课堂互动及课堂反馈效果不理想。但《生药学》不仅是某些学生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复试、执业药师资格证考试的必考内容,也是毕业生将来从事医药相关工作相当重要的知识及专业储备。因此,生药学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相当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生药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毕业生水平,让更多感兴趣的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将本门课程由第七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保障教学效果。
1.2 学时及教学内容改革 生药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分散,知识点多为记忆性的内容,且条目相似容易混淆,历来被学生视为枯燥乏味、费时费力的一门课程[2]。生药学基本内容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生药化学成分及其生源、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技术,生药标准化的意义及生药的采收、加工、炮制、贮藏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各论讲述141种生药(按植物科属分类)的鉴定特征及分析方法。药用植物学为生药学的前导课程,也是学生具备识药辨药实践能力的基础知识储备课程,比如:生药大多来自于药用植物的根和根茎,如没有药用植物学基础,学生只知道根和根茎都长在地下,却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区别,结果只能死记硬背。为了让学生既有良好的前导课程的基础,又能抓住课程重点理解难点,本门课程理论学时由30学时调整为45学时,加入药用植物学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内容,为各论各生药材的讲解奠定基础。通过学习药用植物器官的显微构造掌握各器官的共性,在学习各生药材的显微特征时,在其共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其特性,即不容易混淆又省时省力。精简教学内容,重点讲述46味重点药材,其他药材的学习以自学形式完成,为学生学习提供各种条件和信息,告知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根据学习报告情况给出成绩,计入平时成绩。
1.3 教学方法改革 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教师把自己所学所见的药材典故及案例引入到课堂中,避免满堂灌的现象,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生药材的全面深入理解与记忆。中药典故[3]的引入能够使学生们了解一味生药的前世今生,赋予药材生命力而更加鲜活。案例的引入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如双子叶植物类生药星号药材细辛,我们引入了案例版生药学的案例[4]:药监局到某农村药店抽检药品,发现其出售的细辛为带根的干燥全草,认定该细辛质量不合格,要求立即停止出售。药店老板不服,拿出2000年版《中国药典》及一些中医药典籍,均表明细辛为全草入药。我们带着案例中产生争议的问题学习生药材细辛,最后解释案例是因为马兜铃科植物大多含有马兜铃酸,能引起严重的肾毒性,而细辛中马兜铃酸主要存在于叶中,根及根茎中含量很低,所以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由此与学生进一步讨论社会热点问题,17年的马兜铃酸事件,同学们虽然了解马兜铃酸有肾毒性,但当对中药毒性持何种科学态度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时,有些学生还会有一些极端的看法,教师应适时引导,避免过于偏激或错误的思想,给出应如何对待中药毒性的客观合理的观点,弘扬中医中药的正能量。
2 实验教学改革
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生药材的基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是生药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生药学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为了使学生完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性实验技能,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展示生药材图片、饮片及标本以外还增设了综合性实验内容,如准备多种生药材粉末,混合任意3种,通过显微理化鉴别确定生药材种类,同时每次实验课鉴别8种生药材饮片,包括生药材的名称、科目和入药部位,根据学生识别种类的多少计入学生的平时实验成绩;开展滨州医学院本草园药用植物实地观察,使学生对生药的基源及植物形态等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实验教学综合改革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药材识别与鉴定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生药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综合改革为我们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并参与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考试方式改革
4 小结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必修基础课,同时也是内容枯燥,知识点繁琐,容易混淆,识记内容多的课程,所以课程要避免“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的重要性合理地调整上课的时间及学时,重视前导基础课程的重要性,结合课程的特点教学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图片和实物讲解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适当地引用中药典故和案例,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课堂的生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环节,改进考试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科研思维方式,为后续课程及将来的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探索适合药学本科专业生药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