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的新工作
——小微企业购买非经营性服务现象浅析
2018-02-08陈坚
□陈坚
老马是我以前的老同事,曾经担任义乌市某乡镇安监所所长,去年刚退休。春节见到他,依旧声如洪钟、热情洋溢。问他应对“退休综合症”秘诀,他笑答“抓年龄尾巴,再上岗”。老马被镇区6家小微企业联合聘为安全管理员,以独立第三人的身份,负责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点部位巡查、隐患排查、台账记录等工作。从吃政府饭的安全监管到吃企业饭的安全管理,老马始终兢兢业业,做到每日一巡、敢管敢干,获得企业主和员工一致好评,年底纷纷给了“大红包”。老马的新工作,让我看到不仅是政府要购买服务,企业也有购买如安全生产、环保管理等非经营性服务的内在需求,尤其是小微企业人力、财力、物力有限,更需要按市场的方式优化配置,实现低成本管理。
分析小微企业非经营性服务需求现状: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的新趋势,为非经营性服务外包打下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为非经营性服务外包创造了市场需求;中介“管办脱钩”改革新成果,为非经营性服务外包提供了资源条件。
从对当地的调查实践看,小微企业购买非经营性服务,企业有要求、市场有需求,中介有能力,能降低小微企业成本,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符合市场细化、专业化发展趋势和规律,应予以积极引导,推动创新发展。为此,笔者对做好小微企业购买非经营性服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从供给侧视角改革中介机构,培育供应非经营性服务市场主体。以现有中介机构为主要对象,推进“三转”改革,培育一批专业的服务供应商。转换服务主体,改变中介机构依托行政机关、服务行政机关的实际,强化企业本位,推进以满足企业需求、服务企业发展为导向的改革,实现机构定位由“裁判员”转换为“教练员”;转变服务内容,按“产业链”思维拓展业务范围,将原先的评估、检验、认证等工作向前移,拓展为企业提供系统方案、动态管理和过程性服务,实现业务上从“出诊断”转换为“出药方”;转化服务方式,服务时间要由审批、认证等“节点式”向“持续性”供给的转化;按“网格化管理”思路和模式,服务范围要由单体服务向区域服务转化。
按市场化方式做大产业,发展非经营性服务外包市场。将企业非经营性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重要内容予以培育和支持,按“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建设统一、开放、规范“三个市场”。推出事项清单和服务标准,建设规范市场。全面梳理企业承担非经营性管理事项清单,按供给侧改革要求,对可精简事项做“减法”,降企业“隐性成本”;统一和规范保留事项,并制定相应管理服务标准。打破区域和行业垄断,建设统一市场。减少当地政府和行业部门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防止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产生,建立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建设开放市场。放开市场准入,除法律法规明确需机构资质、执业资格外,均不再新设门槛要求。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股权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建立中介机构联合体、综合性中介机构等,整合资源,做大规模,集成服务。
立足创新激发活力,推动非经营性服务市场可持续发展。根据非经营性服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接新兴技术、创新政策供给,推进可持续发展。强化新技术支持,按智慧化建设要求,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管理中应用,提供智能化、网络化的服务。优化政策保障,根据非经营性服务兼具社会性和营利性双重属性,建议对公共服务属性较强事项,由政府财政予以补贴;由政府负责提供从业人员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制定灵活用人政策,允许像“老马”式尚年富力强的机关事业退休干部以劳动合同方式参与管理。注重行业自律,组建行业协会,对服务机构和个人开展信用监管,对严重失信的机构和个人,实行强制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