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心城市培育:浙西南地区加快发展的抓手

2018-02-08张叶

浙江经济 2018年14期
关键词:都市区衢州丽水

□张叶

中心城市的概念与作用机制

城市是分工不断深化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产物。中心城市的出现,标志着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中心城市一般是区域城镇体系中规模较大、起核心作用的城市。由于区域大小是相对的且有弹性的,因而某一中心城市是相对于一定区域而言的。例如从全国看,北京、上海等城市无疑是全国性中心城市。而从浙江范围看,杭州、宁波的影响与作用也超出了本行政区域界限,扩大至全省甚至是省外,是全省的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主要中心城市之一。

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引领与带动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生产要素极化或集聚效应与辐射或扩散效应。极化效应将周边地区的生产要素吸引集聚到中心城市中,提高资源的边际生出效率;辐射效应是城市生产要素向周边地区扩散,通过效率溢出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极化或集聚效应有助于壮大城市实力。扩散或辐射效应则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力的大小与中心城市的规模成正比,与其与到周边地区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中心城市城区规模越大,与作用对象的距离越近,则作用力就越大。这一定律得到了实例证明。例如,杭州与所辖区市县的距离与这些区市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成反比关系。距离较近的萧山、余杭发展水平较高,而距离较远的建德、淳安发展水平就较低。当然,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和作用是以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为前提。在封闭的经济体系中,由于城乡区域的分割,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和作用就十分有限。

区域发展相对滞后与中心城市实力不强相关

浙江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仍比较突出。浙西南地区即温(州)台(州)、金(华)衢(州)丽(水)地区,总面积58605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6%,2016年总人口2510.2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4.9%,地区生产总值15146.9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2%。就是说,浙西南地区占全省土地总量的56%、人口总量的45%,却只创造了占全省32%的生产总值。

为什么区域经济发展如此不平衡?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历史发展累积,以及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等。城市化发展战略与进程是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因素。可以从中心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分析浙东北与浙西南发展的不平衡性。

浙东北有杭州与宁波两大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强劲,绍兴、嘉兴等城市经济实力也较强,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高。而浙西南五市经济实力偏弱,且发展不平衡性突出。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以设区市建成区面积、生产总值、人口数量三项指标衡量,浙西南五市按规模大小排序分别为温州、台州、金华、衢州、丽水。其中,温州市区建成区面积和人口位列全省第三,仅次于杭州、宁波,生产总值位列全省第四,居杭州、宁波、绍兴之后。温州是浙西南规模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台州、金华居中游,衢州、丽水则居末位。即使是温州,与杭州、宁波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

浙西南中心城市实力弱,或者还没有形成中心城市,也因此浙江经济欠发达的区市县均集中于此区域,如温州的文成、泰顺,台州的天台、仙居,金华的磐安,衢州的开化,丽水的庆元、景宁等。杭州、宁波规模大,经济实力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强,尽管淳安、宁海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其经济发展水平仍远高于浙西南的泰顺、天台、磐安、开化、庆元。温州市区规模较大,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但较杭州、宁波逊色很多,且与泰顺相距较远,相互作用力弱。所以,泰顺经济处于温州市末位。台州、金华城区处于中等规模,经济实力一般,距离天台、磐安又较远,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因而两县经济处于所在市的较低水平。衢州、丽水城区规模小,经济实力较弱,尽管是行政地级市但还不能称之为中心城市,故对所属市县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所属市县发展水平均不高,而相距最远的开化、庆元名列最后。

培育与发展区域中心城市思路

充分发挥温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作用。温州作为浙西南第一大城市对区域发展的带动力并不强,主要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统计资料显示,温州民间资金是充裕的。但不少温州民间资金偏好于证券、期货、房地产等虚拟经济的投资投机,追求短期利益而对实体经济缺乏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导致温州经济结构长期得不到优化提高,制约了温州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和城市本身的发展。事实上,温州轻纺产业有过辉煌。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就有著名的十大专业市场,交易产品遍及轻纺产业的各个领域,而今这些市场似乎已销声匿迹。与此同时,绍兴中国轻纺城和义乌中国小商品却得到了迅猛发展,前者是亚洲最大的轻纺面料市场,后者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温州要更好更快发展,须回归实体经济本位。要采取有力措施吸引海内外温商资金、外资和各类专门人才投资实业,发展数字经济等新经济形态,改造提升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使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利用海洋资源与山区资源兼备的优势,发展临港工业以及商贸物流、旅游、健康养生、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区域内区市县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更为紧密,利于县(区)接受来自中心城区的辐射与带动。

台州应与宁波都市区与温州都市区协同发展。从都市区范围看,台州北部属于宁波都市区,中南部属于温州都市区,实际上是连接宁波都市区与温州都市区的过渡地带。从经济实力和城区规模衡量,台州是浙西南地区仅次于温州的第二大城市。台州可以与宁波、温州协同发展。台州城区由路桥、黄岩、椒江三区组合而成。着眼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区应从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并形成功能合理、分工明确的城区空间格局。

全面提升金义都市区核心城市的辐射力。金华是浙江省的交通枢纽城市,是行政地级市。下辖义乌市依托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国际商贸城),经济发展异军突起,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县级市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已超越金华市区本级。义乌以商贸立市、兴市,影响范围扩展到全球,数万名国外客商常驻义乌,是浙江省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并已成为浙中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金华与义乌相距47公里,为有效利用金华交通枢纽性、行政资源和义乌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加强对浙西南腹地的辐射,组成金(华)义(乌)都市区相对合理。从城市空间布局与发展看,义乌城区应向西南扩展,而金华城区则要向东北延伸,使两市城区的空间距离相对缩短,提高相互间的作用力。为此,可考虑建设金华—义乌城际铁路或地铁。

培育与壮大浙西南腹地的中心城市。衢州与丽水地处浙西南腹地,经济相对不发达,浙江绝大多数的欠发达市县位于该区域。从区域城镇体系看,衢州与丽水城市规模均较小,尤其是丽水城区的规模更小,起不到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与带动应有的作用。然而,衢州与丽水也有各自的优势,如衢州的交通条件较好,而丽水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近些年来,两市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后,增强中心城区的实力应成为两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尤其是丽水更要把扩大城区规模放在突出位置。首先,两市要基于市场规律、发展规划和绿色生态理念选准选好产业。衢州侧重发展化学工业等工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丽水则利用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林产品加工业、森林生态旅游业、健康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其次,两市要积极招商引资尤其是外资,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创新创业。在城市建设与空间结构上,着力对接金义都市区,形成以金华—义乌为核心、衢州、丽水为两翼的三角形城市群,辐射带动浙西南腹地加快发展。

构建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的体制机制。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而城市化成熟阶段的突出表现形态是城市群、城市带与都市区。浙江着力推进“四大”建设,就要构建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的体制机制。也就是,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有效作用。就政府作用而言,实践证明,分级管理的体制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而是有效率的。从省域层面看,省-市-县的经济管理体制优于省-县的经济管理体制,这正如军长-师长-团长的指挥体制优于军长-团长的指挥体制一样,后者可能会造成指挥混乱。因此,要赋予行政地级市和中心城市更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猜你喜欢

都市区衢州丽水
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业遗产分布图(部分)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衢州烂柯山
都市区创智中枢 北郑州水韵嘉城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县域对接融入都市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