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8-02-08
(郑州财经技师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面对社会对计算机技能人才的需求,现实中大部分学生还达不到企业要求,在就业中毫无优势,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究其原因,学生自身努力是一方面,教师也有责任。因此,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师,笔者深感责任重大,该如何“教”才能使学生成为有职业素质、有过硬技能、有创新精神的精工匠人。众所周知,目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都是采用“教师讲授演示——学生上机练习”的教学方式,如何从“教”上下功夫,解决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现代计算机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每个计算机教育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计算机课程实践性强,大部分都是实操课、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来获得工作技能,这就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通过小组协作不仅能够提高人际交往、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大家遇到问题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另外,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开发性和创新性,这样有利于项目的制定,然后通过完成项目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工作体验。比如:在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Excel函数内容时,就可以设置项目“统计员工工资数据”,来核算“奖金、出勤工资、养老保险、医保、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应发工资”等,让学生体验公司会计的工作。而且一个知识点可以设计出不同的项目,同样Excel函数内容还可以设置为“分析商品销售业绩”的项目,让学生以公司员工的身份体验工作。多种类的项目,可以促进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真实的工作环境也能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一)项目的选取与确定
项目的选取与确定是决定项目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一定要选取“合适”的项目。所谓“合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项目要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选取项目时要以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要求为依据,认真研究教材反复斟酌来确定项目。第二,教学内容要适合以项目形式开展,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法并不是万能的,因此,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以项目的形式实施,教学方法有很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第三,要适合学生现有的技能水平,项目难度要适当,让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太难和太容易的项目都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要综合分析学生的认知现状与技能水平,选取难度适中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项目。
项目的选取与确定应该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或者是一个选题范围,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确定。考虑到学生的技能水平不同,项目可以由若干个子项目组成,每个子项目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这样,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一个或多个项目。
(二)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实施计划要通过精心设计才能最终决定,实施计划是否合理是否可行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是为教学服务、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目的,因此,在设计项目实施计划时要紧扣教学主题,把教学内容贯穿到项目实施流程中,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保持项目流程中知识的连贯性,不能割裂知识体系的连续性,保证学生在完成项目时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
项目的实施计划一般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制定,包括小组成员的组成、组员的具体分工;工作的步骤、程序;项目完成的时间规划,既包括小组成员各自的工作时间也包括成员间合作的工作时间;项目成果的表现形式等。在实施计划制定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辅助学生分析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终由教师审核实施计划是否通过。
(三)合理组织项目实践
制定好项目实施计划之后就可以组织进行项目实践,项目实践大体上分为三步,分别是前期准备、项目开展和成果形成。
1.前期准备
主要是为学生解释清楚项目的实施步骤、基本要求、行为规范以及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让学生明确项目的目标,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并且为学生适当演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
2.项目开展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协作完成项目。按照事先确定好的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开展。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发挥所长、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共同完成项目。通过亲手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职业技能。
3.成果形成
主要是在项目实践完成后个人或小组对项目实践过程中的成果进行整理或者合成。项目最终的成果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一段程序、多媒体作品、网页、影像制品、或者是研究报告、表格、文档、演示文稿等等。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格式规范,为了便于后期成果的汇报与交流,教师要对项目每一阶段应该形成的成果事先做好规范和约束。
(四)项目的监督与控制
教师对项目的监督与控制要贯穿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
1.给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
给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是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指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确认学生能否顺利开展工作,时间安排是否合理,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给予帮助。另外,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应及时提醒他们该做什么,避免他们束手无策,耽误项目的完成进度。
2.对学生个人及小组表现进行监控
对学生个人及小组表现进行监控,既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又作为形成性评价的评分依据。项目教学法有很大的自由度,因此,不免有些学生会自由散漫,影响到项目的完成质量,教师的监督可以适当约束学生的违规行为。然而,教师是不可能参与到小组的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小组负责人或小组之间也要进行互评打分,既增强了小组间的竞争力又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
(五)项目的交流与评价
项目结束后,每个小组要对自己的项目成果进行展示汇报,不仅包括成果的演示、还包括讲述在项目实践中的收获、想法、遇到的困惑及解决方式。小组之间可以边汇报成果边讨论交流。
成果汇报后,教师要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既包括对项目成果及过程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项目最终的成果呈现形式多样,因此,评价成果时尽量采用优、良、中、差为批判标准。对于学生表现的评价,是通过教师、小组或者自己利用设定的考核标准打分评价。考核标准应该涵盖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比如: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积极性、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等素质。
(六)项目的总结与提高
项目的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总结,由于学生工作的差异以及完成情况不同,因此,主要是让学生总结各自在工作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思考。教师先让学生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总结、遇到哪些问题、有什么困惑以及自己的感受,最终由教师进行汇总,找出共性的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解决、如何提高,尤其针对重难点,需要再次讲解使学生巩固掌握。在项目结束后,教师在课下也要多反思,总结课程的优缺点以及需要做出调整的环节,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案。
三、反思
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确实有一定的优势,然而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切不可盲目使用。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要想应用好项目教学法还应注意一些问题,比如:科学选择合适的项目,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严格控制项目的实施、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等。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综合素质不高,要想顺利的实施还需要他们良好的配合与支持,因此,要想用好并非易事。尽管如此,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教学已体现出它的可行性和优势,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必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努力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育适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