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名医张继有与《医林》

2018-02-08余永王姝琛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张继经方西医

余永,王姝琛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张继有(1907-1991年),辽宁省本溪人,其青年时代正逢社会动荡不安,怀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远大理想,张氏考入南满医学堂,开始学习西医,1928年毕业后,从事内科、儿科工作,多次东渡日本学习西医理论,并进行临床实践。1932年开始,中医废存大战乍起,东北中医为了中医生存展开了抗争[1],张氏为了找到“中医不科学”的证据,“有的放矢”地反对中医,开始深入研读《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在研读过程中,他却逐渐发现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是科学的,能够弥补西医的某些不足。从此,他不仅放弃了反对中医之念,而且对祖国医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中医教育、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中做出了很大贡献。1945年,张氏任长春市第一医院院长,后又创办“东方医学院”,担任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长春中医学院教务处主任,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伪满洲国时期(以下简称伪满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伪满洲中央汉医会创办了《医林》杂志,双月刊,1942年3、5、7、9月发行 1~4期,1943年单月发行 5~10期,11和12期分别在1944年1月、5月发行,共发行12期。张继有为《医林》杂志撰写了大量的文章,涉及中医经典解读、中医诊断、方药、传染病、中西医结合等研究。本文通过对张继有在《医林》杂志发表的论文进行分析,探究其早期学术思想内涵,从一个侧面也反映这一时期吉林省中医药的发展概况。

1 《医林》杂志概况

1.1 《医林》杂志出版发行

伪满时期中医药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2],为此中医人士纷纷要求成立中医药民间组织,汉医会就是其中之一[3]。汉医会是在伪满民生部的扶持下成立的医学社团组织,而《医林》杂志则由伪满洲中央汉医会创办发行,总共出版12期,总发行人为伪满汉医会会长宋志华[4]。

《医林》杂志主要版块有:卷首语、论评、研究、著述、讲座、常识、转载、杂俎、寸铁、悬赏版块、消息、通知、日语讲堂、通告版块等[5]。12期杂志共发表文章 470余篇,其中论评、研究、著述、讲座、常识、转载、杂俎有明确作者名字的文章总计275篇。

1.2 《医林》杂志论文作者的地域分布

通过对 12期《医林》杂志所发表的论文作者146人进行研究,发现作者来源较为广泛,但主要集中在吉林、黑龙江、辽宁等 9个省,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作者较多,所占比例为 94.5%。其中吉林省 58人,占 39.7%;辽宁省 51人,占34.9%;黑龙江省 29人,占 19.9%;其他地区所占的比例较少。由此可见,《医林》杂志收录文章体现了以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为主,吉林省占第一位的地域分布特点。

1.3 《医林》杂志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医林》杂志总计出版 12期,共发表文章470余篇。本文对有明确作者的 275篇论文进行统计,发现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经典解读及中医理论研究 73篇,占 26.6%;中医各科研究 51篇,占18.6%;医学文化研究 35篇,占 12.7%;方药研究44篇,占 16.0%;传染病研究 21篇,占 7.6%;西方医学学习与研究 21篇,占 7.6%;中医生存与发展研究30篇,占10.9%。通过对275篇论文研究,发现《医林》杂志侧重中医经典理论及各科研究经验研究,此外着重关注的就是对西方医学的学习、中医生存与发展的讨论、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

2 张继有为《医林》杂志撰写的文章

《医林》杂志总共12期,张继有为每期都撰写了文章,共撰写文章22篇,对中医学术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以及中医未来发展予以了极大的关注。

2.1 创刊祝词

张继有在1942年《医林》杂志创刊祝词中阐述了办刊宗旨,表达了自己对中医发展、中医前途的关注,对中医药发展美好前景的展望,“此志一出,则将来可以互相研究,俾汉医之学,日新月步,蒸蒸日上”[6]。

2.2 经方试解

张继有在《医林》杂志第1~3期中,连续刊登了对经方“桂枝汤”的解读,以独特的视角对经方进行了研究。从桂枝汤原方组成、今用量、《伤寒论》关于“桂枝汤”相关条文、方解、应用、桂枝汤加减等方面进行论述。在方解部分,他采用了中医理论和西药药理相结合的方式说明桂枝汤组成药物的作用机制。

2.3 法定传染病提要

张继有致力于东北地区传染病的研究,在《医林》杂志第1~8期中,连续8期连载《法定传染病提要》。从细菌免疫及防疫的基本概念、消毒法,到法定传染病——百斯笃(鼠疫)、虎列拉(霍乱)、肠窒扶斯(伤寒)、把拉窒扶斯(类伤寒)、赤痢(痢疾)、痘疮(天花)、发疹窒扶斯(斑疹伤寒)、猩红热、疫痢、实扶垤利亚(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再归热(回归热)等12种传染病的病名、病因、传染途径、症状、诊断、预后、预防和治疗等,均进行了著述。

2.4 汉医药物学

张继有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西药药理,在《医林》杂志第4~12期中,重点介绍了山药、大枣、女贞子等70余味滋养强壮剂。他指出“滋养强壮剂者,乃增进身体之荣养及使身体强壮之药物……举凡是类药物,均足以增进身体之健康,而疗虚弱性疾病即是汉医所谓滋补之剂也”[7],从药物的基源、产地、形状、气味、品质、成分、效用、用量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5 名医诊断随笔

张继有在医疗实践中善于总结临证经验,与读者分享。他在《医林》杂志第4期撰写论文,详细记载了临床应用射干麻黄汤的经验体会。

3 基于《医林》杂志看张继有早期学术研究特点

通过对张继有早期为《医林》杂志撰写的论文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张氏对中医经典理论、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中药等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3.1 倡导中西结合

张继有早年在南满医学堂学习西医,毕业后在临床多年,转而研究中医理论,他极力倡导西医学习中医,同时他还积极主张中医也要学习西医。在研修西医期间,张氏曾提到“汉医之学由现代医学而观察,固有诸多时代落伍之处……其优秀之点,亦自难泯没,虽不能谓今日完美之医学,然吾人宜取其长、补洋医之短”[8],阐明了中医药在人类健康发展中不可泯灭的地位。同时,他也看到了中医药发展中的不足。在《医林》杂志中连载 9期的“汉医药物学”体现张氏中西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用药上主张性理合参。1942年,他出版了《最新汉医药物学》一书,在序言中提到:“方今科学昌明,洋医之学日新月异,大有一日千里之势,而汉医方面则多墨守成规,不加改善,长此以往,则数千年来之汉医学术势将流于淘汰之例,良可叹也!”他告诉时人应走中西汇通之路,“吾人必急速奋起,研究其改善之法,去不良之糟粕,存固有之精华,并采洋医之长,补汉医之短,使其科学性以流传于永久……乃最为理想者也”[9]。他编写的《最新汉医药物学》《东洋新汉医学》都是以中医中药为主,又结合西医药理,促进了中西医结合,这在当时医药学界影响非常大。张继有称得上是吉林省较早倡导中西医结合的先驱之一。

3.2 致力于中医教育

张继有也是一位中医教育家,一生为中医事业四处奔波。伪满期间,他既力争实行中医考试制度,建立培养中医机构,成立汉医研究所,又积极组织各省市成立“汉医讲习会”。各地“汉医讲习会”相继成立后,他亲赴四平、延吉等地,为各讲习会聘请中医名家,讲授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课程,同时还开设了西医基础课,他本人也亲自授课。他连续12期为《医林》杂志撰写讲座,普及汉医药物学、法定传染病提要、经方等相关中西医知识。《医林》杂志连载了3期经方试解、8期法定传染病提要、9期汉医药物学,为当时的医学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3.3 关注经方

在治学上,张氏主张“学贵信,识贵博”。在他看来,作为西医学习中医的关键问题是对中医“相信的问题”,如《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尽管成书年代久远,但张仲景的著述立论精辟,组方精准,用药精当,效验卓著。如果能够熟练地掌握仲景之法,并加以灵活运用,必能体悟出中医之妙。在深信中医的同时,还要广纳新知。纵观中医发展的历史,流派众多,各有所长,必须博极医源,“方能应常变而法不穷”。为此,他在《医林》杂志中连续 3期连载“经方试解”系列论文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最后编撰完成著作《经方试解》于1943年出版。

3.4 传染病的研究

20世纪初,日伪统治时期,民不聊生,鼠疫、瘟疫、白喉等疫病流行。张继有对东北地区公共卫生领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疫病的防治治疗方面,他连续 8期为《医林》杂志撰写了系列传染病的防治与研究论文“法定传染病提要”。1942年又出版了《法定传染病提要》一书[10],并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解除患者的痛苦。

4 小结

中医期刊的出版与中医药发展密切相关。《医林》杂志中发表的论文记载了中医医家的临床经验,反映了当时中医医家的学术特点。通过对吉林名医张继有为《医林》杂志所撰写的文章进行分析,探究其早期学术思想内涵,对于研究近代吉林省中医药发展特点具有一定意义。

[1]魏晓光,陈曦,吴兴全,等.伪满中医十四年发展考略[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4):868-870.

[2]魏晓光,吴兴全,赵宏岩.伪满文献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3):61-63.

[3]钟放.伪满时期东北的中医[J].外国问题研究,2013(3):12-15.

[4]李磊.伪满时期《医林》杂志研究[J].医学史研究,2012,33(7A):74-76.

[5]赵艳平.伪满时期中医学术发展状况研究——基于《医林》杂志的分析[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4:20-21.

[6]张继有.医林创刊祝词[J].医林,1942(1):1.

[7]张继有.汉医药物学[J].医林,1942(4):18.

[8]张天华.吉林省名老中医传略[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5.

[9]张继有.最新汉医药物学[M].长春:新京中央汉医会,1942.

[10]魏晓光,陈曦,冯晶,等.伪满中医文献旨要与特色探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4):41-44.

猜你喜欢

张继经方西医
宠儿 短篇小说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少壮当自强的张继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运用经方治疗疼痛验案举隅
经方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