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纸质图书采访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2018-02-08李莘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纸质图书图书馆

李莘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2

在全媒体时代,数字资源成为人们阅读与学习的主要内容,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资源的数字化进程。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也积极构建数字图书馆,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了多种阅读渠道和平台[1]。与此同时,传统的纸质图书文献面临着艰巨的考验,提高图书馆纸质图书的采访质量与使纸质图书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化挑战为机遇等问题成为图书馆纸质图书采访工作的当务之急。

1 图书馆纸质图书重要性

数字出版环境下,数字资源的数量与日俱增,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字资源无法全面取代纸质图书,原因在于纸质图书在提高阅读效果、帮助读者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图书馆发展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1 提高阅读效果

图书馆的纸质图书是以纸张为文字载体,作者将其经历、故事、思想或学识传达给读者,希望能够对读者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或是人生感悟或是知识提升。读者在阅读图书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低,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有无电子设备和网络,只要打开书籍就能进行阅读[2]。同时,由于纸张具有直接的触摸感,可以集中读者的精力、吸引读者不断地阅读下去,在读者对文中内容产生共鸣时,读者可及时将自己喜爱的好词佳句记录下来,并进行评注和感言的书写,是知识构建过程的外显,也是阅读智慧生成性的体现。总之,相较于电子书而言,读者在阅读纸质书籍时,更易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和意义,有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效果。

1.2 帮助读者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图书馆的纸质图书是记载在纸张上的,实实在在的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读者想要认真阅读图书中的内容,就需要心无旁骛端坐在桌前,这有利于读者排除外界干扰,集中阅读注意力,专心致志地感受书中呈现的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一项认真去做的事情,而非一种“消遣”。由于数字资源的普及和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读者的阅读行为变得愈加随意,碎片式、快餐式的阅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如在休息间隙看一看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推送新闻,实际上严格来说,这种快速浏览并不能称之为“阅读”。此外,即便是阅读电子文献或电子书籍,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多数移动终端阅读设备采用的是亮度较高的电子屏,对读者眼睛会产生一定刺激,长时间的电子屏幕阅读容易造成视力下降等问题。因此,图书馆的纸质图书可以纠正读者的不良阅读习惯,同时保障读者用眼卫生[3]。

1.3 促进图书馆发展

对于图书馆而言,纸质图书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一些古老的、珍贵的文献,往往是流传至今的孤本,更是图书馆特色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可以说,纸质图书不仅是知识内容的载体,更是前人智慧的延续与流传,是历经岁月洗礼、承载着沧桑变迁的瑰宝。此外,由于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局限性,如果数字图书馆系统出现故障或网络环境遭到破坏,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用户对于资源的获取。相对来说,纸质图书具有稳定性,不受现代化技术的影响,可以为读者用户提供比较全面的服务。目前,我国图书馆在文献建设上存在一个弊端,即一味追求信息化和现代化,将文献采访重心偏向于数字资源的建设,忽视了相应的纸质图书发展,实际上,丰富的纸质图书馆藏不仅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够彰显图书馆的历史厚度与底蕴,增加图书馆的知名度[4]。

2 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纸质图书采访面临的困境

全媒体时代,数字出版环境为图书馆传统的纸质图书采访带来严峻的挑战,具体体现在外部空间的限制、图书馆自身经费不足以及读者需求发生转变3个方面。

2.1 外部空间限制

首先,数字出版环境下,大量的出版物如影视音资料、电子书等冲击着纸质图书的市场,部分纸质出版商纷纷转型加入数字出版行列,出版和发行的纸质图书量日益减少,这就使图书馆的纸质图书采访陷入了被动状态。其次,传统的馆际交流也发生了变化,在资源共享理念指导下,图书馆之间互通有无、馆际互借成为促进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式,拥有特色纸质图书资源的图书馆占据优势,但是在数字出版环境影响下,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加快,特色纸质图书的重要地位有所降低,其他文化机构或图书馆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取大量的资源,导致馆际之间的合作关系有所减弱[5]。

2.2 图书馆内部经费不足

众所周知,纸质图书的出版成本较数字出版物高,且近年来纸质图书的价格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图书馆的主要经费来源在于当地政府的财政拨款,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降低纸质图书的采访量无疑是“最佳选择”。此外,由于正常购书经费无法满足图书馆对纸质图书的采访需求,就需要社会上的图书捐赠。图书馆由于纸质图书采访经费不足的情况比较严重,随着数字资源购买的增加,越来越呈现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不平衡的发展态势[6]。如何在有限的经费内购买高质量、高利用率的纸质图书、如何提高纸质图书的采访经费,成为图书馆纸质图书采访的难点问题。

2.3 读者需求发生转变

在网络环境下,数字出版物占据半壁江山,引导着读者需求的转变,在灵活性与多元性方面,数字资源无疑更胜一筹,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将内容呈现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上,便于读者的碎片式阅读。尤其是在图书推广方面,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创新了推广的内容和方式,影音视频全方面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越来越多的读者对数字资源产生了依赖,从而减少对纸质图书的需求。在读者需求发生转变的情况下,图书馆在采访方面产生了侧重于数字出版物的情况,导致图书馆纸质图书采访重视度下降。总而言之,读者用户——尤其是青年读者用户的阅读倾向与需求的转变,对图书馆纸质图书采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7]。

3 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纸质图书采访的发展路径

根据上述图书馆纸质采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笔者立足图书馆的自身实际情况,提出推出网上荐购图书平台、文献多种采访渠道的整合以及做好图书资料的精准推送三点发展路径。

3.1 推出网上荐购图书平台

信息化与网络化是社会发展必不可挡的趋势,一方面给纸质图书的采购带来了困境,但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纸质图书市场的缩小有部分原因在于与读者用户需求的脱节,图书馆的采访计划往往是自上而下制定的,忽视了与读者用户的互动。笔者认为,图书馆可以在制定采访计划前,充分了解读者的反馈和不同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将经过分析处理的图书订单发送给供书商或出版社,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纸质图书的采访效率,同时有助于纸质图书采访突破困境[8]。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读者用户反馈的方式还存在着较大不足,多数图书馆在馆内设置意见箱,在形式上体现了读者反馈功能,但真正起到作用的并不多。此外,图书馆也在网站上开设了“读者意见”专栏,希望读者将意见和建议反馈到平台上,但专注于纸质图书采访的建议却少之又少,读者注意更多的是服务层面的改善。因此,笔者重点提出要构建网上荐购图书平台,以读者的阅读需求带动图书采访工作,促使更多读者将关注度转移到图书采访工作上来,为完善馆藏纸质图书资源和扩大纸质图书影响力提供更多的机会[9]。

3.2 文献多种采访渠道的整合

面对读者多介质、多内容、多格式的文献阅读需求,图书馆纸质图书采访要遵循减少资源浪费和满足读者个性化要求兼顾的原则,图书馆可以通过整合采访渠道,实现纸质图书的互换。例如,不同图书馆之间可以形成合作关系,馆际间互通有无,形成以图书馆为主导的大规模的馆际互借[10]。此外,图书馆也可根据本馆读者反馈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向其他图书馆“下订单”,主动借阅相关书籍,从而实现区域内纸质图书的高效合理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资源利用率的降低。多种采访渠道的整合还包括向社会募捐书籍,一些机构和读者的图书资源往往是“一次性”的,即阅读之后就尘封起来,图书馆可以积极购买或征集这类资源,以充实本馆的纸质文献[11]。总而言之,整合多种纸质图书采访渠道是突破目前图书馆图书采访面临困境的一个有效对策,扩大纸质图书采访来源,一方面可以节约图书馆本就紧张的购书经费,减少了由供书商等环节产生的大量额外费用,另一方面有利于优化图书资源配置,提高冷门图书的利用率,促进了纸质资源的交流和共享。

3.3 做好图书资料的精准推送

在全媒体出版环境下,图书出版信息也随之剧增,图书馆采访人员可以预先根据图书出版信息预估图书价值,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访计划,结合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实现精准的推送。实际上,纸质图书并非不具备市场,而是图书馆对读者人群的划分不够精确。首先,要确立起图书馆与读者的双向交流机制,即促使读者到图书馆进行书目的检索和借阅,同时集中读者的反馈意见,有的放矢地改善纸质图书采访工作。其次,图书馆要创新服务模式,将纸质图书的推送贯穿到服务始终,从图书采访计划的建立到图书采访过程,以及图书采访的使用情况进行嵌入式全程追踪,强调和用户的动态的、无缝的连接,从用户的角度进行图书资源的加工和采买[12]。最后,根据阅读群体的不同,图书馆可以定期组织图书推广活动,召集具有共同阅读爱好的读者参加新书推荐会、读者分享会等活动,在这种阅读活动中,倡导读者阅读纸质图书,一改网络阅读的方式,使读者能够面对面地分享读后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实实在在的情感交流,去除网络上的虚拟空间,以纸质图书为桥梁,使人们回归到现实的阅读生活中,凸显纸质阅读的优势。总之,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纸质图书采访的发展路径可以从上述三方面考虑,采取创新的、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以突破当前面临的困境。

4 小结

纸质图书是图书馆的灵魂,在数字出版环境蔓延的今天,电子书籍和资源不断冲击着和转变着读者用户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式,这些都对图书馆纸质图书的采访带来现实的困境,因此,图书馆要认清纸质图书的重要性和其采访的必要性,对于读者用户而言,纸质图书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效果,帮助读者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对于图书馆自身而言,纸质图书是一个图书馆文化沉淀的表现,能够进一步促进图书馆发展[13]。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勇于承担继承纸质图书发展下去的重任,通过分析图书采访面临的困境和改良图书采访方式,保护纸质图书的继承和发展,传承人类文明。

[1]白玉静.探讨数字时代图书馆文献采访的转型[N].新华书目报,2016-04-22(004).

[2]张慧.数字化背景下纸质图书的生存空间[J].出版广角,2015(15):26-27.

[3]王琦文.图书馆纸质图书存在的价值及其发展意义[J].电子制作,2015(11):286.

[4]张静.数字传播时代的音像电子出版物采访工作的思考——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14(4):69-72.

[5]赖晓华.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探讨[J].编辑之友,2014(7):19-21.

[6]沈峥.对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的若干思考[J].科技风,2014(1):260.

[7]王若琳.图书采选质量影响因子及其控制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0):57-61.

[8]申峰.多媒介传播纸质出版物对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影响[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6):52-54.

[9]陆明裕.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外刊采访策略[J].情报探索,2007(5):97-99.

[10]黄敏.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比较及互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3(1):187-190.

[11]白雁翼.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对传统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影响及其相应策略[J].图书馆论坛,2004,24(1):58-59,44.

[12]李莉,杨毅.图书馆资源建设与采访模式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3):68-69.

[13]温丽君.论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建设[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39(6):27-29.

猜你喜欢

纸质图书图书馆
图书推荐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