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元参赞延寿书》文献考察与养生特色

2018-02-08陈东亮陈阳李鸿涛张华敏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延寿李鹏饮食

陈东亮,陈阳,李鸿涛,张华敏*

1.巴彦淖尔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2.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一中学,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

《三元参赞延寿书》共 5卷,元代李鹏飞编,明刻本,现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1]。本书为元代的一部中医养生文献,作者在养生理论和实践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而对于本书作者生平尚未有明确定论,现通过文献考察,对著者与成书,并其养生学术特色进行浅析。

1 著者与成书

李鹏飞(1236~?年),宋末元初池州九华山(今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人,晚年自号澄心老人。《元史·孝义·羊仁传附李鹏飞传》载“李鹏飞,池州人。生母姚氏,为嫡母不容,改嫁为朱氏妻。鹏飞幼,不知也。年十九,思慕哀痛,誓学医以济人,愿早见母。行求三岁,至蕲州罗田县得焉。时朱氏家方疫,鹏飞起之,遂迎还奉养。久之,复归朱氏,时渡江省觐。既卒,岁时携子孙往祭墓,终其身。以有司所请,旌其闾”[2]。在《三元参赞延寿书·序》中亦提及李鹏飞身世,“仆生甫二周,而生母迁于淮北,壮失所在,哀号奔走淮东西者,凡三年。天悯其衷,见母于蕲之罗田”[3]262。

李鹏飞于宋代宝佑六年(1258年)寻母途中,途径庞居士旧址,偶遇宫姓道人采药至此,年九十而鹤发童颜,清越脱俗,诘其寿养之道,告及“三元之说”。然仓促之间,李鹏飞未得其详。10年之后,宋代咸淳四年戊辰(1268年),李鹏飞在杭州再次遇到此人,见其容颜不改,颇为惊叹。于是虔心请教,道人告曰:“人之寿,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共一百八十岁。不知戒慎,则日加损焉。精神不固,则天元之寿减矣;谋为过当,则地元之寿减矣;饮食不节,则人元之寿减矣。当宝啬而不知所爱,当禁忌而不知所避,神日以耗,病日以来,而寿日以促矣。”[3]263并指出其寿养之道并无他异,不离岐黄老聃孔孟等圣人之法。复遗赠“函三为一图”“还元图”二图。李鹏飞自此按宫道人所言,搜集诸书而成编,序于元代至元二十八年辛卯(1291年)。

此书目前单行者仅有明嘉靖刻本和抄本,并有《道藏》《寿养丛书》和《格致丛书》中的丛书本。

2 主要内容

此书为养生学著作,共计 5卷。卷之首为“人说”,其内容大致引述于释家《佛说入胎经》,提出38个七日胎孕成人之说。或引自宋元间幼科名医曾世荣(号演山省翁)所撰《活幼口议》,大致阐述有关优生优育的内容,意即优生优育是奠定人生先天的禀赋关键,为长寿的基础。

卷一论天元之寿,分论欲不可绝、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强、欲有所忌、欲有所避、嗣续有方、妊娠所忌、婴儿所忌。天元之寿,凡精神不耗者,可以得之。

卷二为地元之寿,分论养生之道、喜乐、忿怒、悲哀、思虑、忧愁、愁泣、惊恐、憎爱、视听、疑惑、谈笑、津唾、起居、行立、坐卧、沐浴洗面、栉发、大小腑、衣着汗、天时避忌、四时调摄、旦暮避忌、杂忌律。地元之寿,凡起居有常者,可以得之。

卷三为人元之寿,分论五味、饮食、食物、果实、米谷、菜蔬、飞禽、走兽、鱼类、虫类。人元之寿,凡饮食有度者,可以得之。

卷四述神仙救世、却老还童真诀,分论滋补有药、导引有法、神仙警世、阴德延寿论、函三为一歌并图,还元图。

3 养生学术特色

书中论述养生内容取自历代名著,如《黄帝内经》《素女经》《庄子》《淮南子》《黄帝阴符经》《黄庭内景经》《褚氏遗书》《千金方》《孙真人养生铭》《养生类纂》《活幼口议》等,按照天元以节欲宝精、地元慎养形志、人元谨和食味等专题予以条分缕析,内容丰富而发人反省。

3.1 天生性情,适欲有度

本书卷一较系统地论述了房室生活,包括行房的原则、方法和禁忌等。这本书辑录了元代以前的有关房中养生的著作,第一卷共收医论 9篇,除其中 1篇“婴儿所忌”属儿科外,其他 8篇都是房中养生专论,其核心思想是情欲乃“情性之极,至道之际”,然而应当节制,这才是葆精存神、优生优育的关键。作者认为,“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人道有不可废者”[3]275。男女之间的性生活不应该禁止,绝对的禁欲是不符合人道常伦的,人应该满足自己正常的生理需要,这样才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好处[4]。同时,作者还引用了庄周的话:“人之可畏者,衽席之间,不知戒者,过也”。

3.2 形神相保,内外合一

本书卷二提出“人之身,仙方以屋子名之”,而心为居室之主,主能居安则屋栋垣不摇,主能养慎则屋固且完。“憎爱损性伤神。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常运心于物平等;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如觉偏颇,寻即改正,不然,损性伤神”[3]314。又云“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伐生之斧也”[3]315。启示养生者,当注重形神的统一和内外兼修的问题,内则顺情颐志,外则知所避宜。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着眼于细微;四时晦朔,旦暮雾露,留心于日常。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李氏对于旦暮晨昏阴阳交接之时的养生尤为重视[5],“早起以左右手摩肾,次摩脚心,则无脚气诸疾;以热手摩面,则令人悦色;以手背揉跟,则明目”[3]325。“早起向东坐,以两手相摩令热,以手摩额上至顶上,满二九止,名曰‘存泥丸’。清旦初起,以两手又两耳极上下之,二七止,令人不聋;次缩鼻闭气,右手从头上引左耳,二七止,次引两发鬓,举之,令人血气流通,头不白。又摩手令热,以摩身体,从上至下,名‘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疼,百病皆除之”[3]326-327。而至夜晚,养生应“夜起坐。以手攀脚底,则无筋转之疾”[3]327。

此外,对于生活中的宜忌,书中强调“伤生起于过用”[3]272,应该避免太过。如“心之神发乎目,久视则伤心;肾之精发乎耳,久听则伤肾。书云:耳耽淫声,目好美色,口嗜滋味,则五脏摇动而不定,血气流荡而不安,精神飞驰而不守。正气即散,淫邪之气乘此生疾”[3]316-317。“五色皆损目,惟皂糊屏风,可养目力”[3]317。又如“久行伤筋,劳于肝;久立伤骨,损于肾”[3]327。由此可见,养生需做到外不劳于肌骨、内不荡散精神,形神相保,内外合一,如是才可长久。

3.3 谨和五味,常有天命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阴之所生本于五味,阴之五宫伤于五味”,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中引扁鹊语“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李鹏飞在本书卷三中感叹“后人奔走于名利而饥饱失宜,沉酣于富贵而肥甘之是务。不顺四时,不和五味,而疾生焉。戒于此则人元之寿可得矣”[3]140,指明只有知晓饮食宜忌,才可能得到天赋予我们的寿命。并在后文中详列各种饮食气味之宜忌。如在“五味”中言“酸多伤脾,肉皱而唇竭,故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咸多伤心,血凝泣而变色,故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甘多伤肾,骨痛齿落,故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苦多伤肺,皮槁而毛落,故夏七十二日,省甘增辛,以养肺气……辛多伤肝,筋急而爪枯,故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3]141-144。提出顺时调和五味以养五脏的观点。并在后文饮食、食物、果实、米谷、菜蔬、飞禽、走兽、鱼类、虫类中详列饮食宜忌。

4 结语

本书为元代医家李鹏飞唯一存世著作,编辑内容虽然采集自历代文史、宗教、医学名著中,但其编辑体例独具创新。此外,书中养生观点吸纳了儒释道三教之说,是作者博学广识、选辑精深的突出体现。《三元参赞延寿书》成书后,被历代奉为养生名著而予以引述和发挥,亦可见其学术影响,值得进一步学习与研究。

[1]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765.

[2]李云.中医人名辞典[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308.

[3]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M]//傅景华.寿养丛书集成(第4册)[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

[4]李鹏飞.论《三元延寿参赞书》包含的宗教思想[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35(1):71-73.

[5]王怡.《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思想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0):8-9.

猜你喜欢

延寿李鹏饮食
装备延寿整修区域化联合保障模式研究
春节饮食有“三要”
身残承载情无限——记延寿镇永安村会计、村医景玉珠同志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cute pandas
何为清淡饮食
该不该用“云仓”?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
“赌”还是不“赌”?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