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平湖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08陈贵兵
□陈贵兵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浙江实践,是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其中的一项核心内容,被车俊书记形容为必须攻克的“堡垒”。如何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再精简、审批流程再优化、中介服务再规范、审批服务再提升,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企业投资项目政府服务机制,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改革已取得成效
目前平湖市已实现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事项87项。
窗口集成跑腿少。全市以“一件事”为抓手,分类设置整合综合窗口,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工作模式,方便企业办事进一个门,到综合窗口办理。同时在办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审批事项时,需要提交的材料由5项减少为3项。
审批并联效率高。通过线上线下流程再造,“串联审批”变“并联审批”后,审批效率大幅提高,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总时限由原来的半年左右压缩至50个工作日,企业投资项目实现事项全程网上办理,企业办事实现“一次都不跑”。
项目推进服务好。市、镇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全程无偿代办,项目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群众满意评价高。在浙江大学公共服务和绩效评估研究中心对全市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工作满意度抽样调查中,满意率和获得感达到83.3%,实现率和知晓率达到100%。
改革离目标尚有距离
实现投资项目全流程“最多跑一次”还有一定距离。投资项目涉及的审批部门多、中介服务多、申报材料多,很多单个事项在办理过程中已经完全能够做到“最多跑一次”,但很多报批材料是在事项办理的中间环节产生,企业无法一次性准备到位、提交齐全。在审批过程中,“容缺受理”打破了传统模式,为各类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开辟了绿色通道,也为项目尽早落地提供了条件。但从部门的实际操作来看,现在各部门指导性文件、各行业法律法规对各类审批所需要的必备材料、容缺材料等缺乏清晰条款,对“容缺受理”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说明和预警措施,存在潜在的政策性风险。
窗口综合受理能力稍显薄弱。目前,平湖市虽然完成了投资项目“综合受理”窗口物理平台的布局调整,但从实践来看,离完全实现改革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综合受理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行政服务中心或单一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熟练掌握对所有类型投资项目进行材料形式审查,熟悉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的人员匮乏。
“信息孤岛”尚没有完全打通。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场基于“互联网+政务”的改革,大部分办理事项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截至目前,很多部门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已经开发了自用的行政审批系统,各系统之间的数据选取标准不统一,在企业录入数据后,数据传输对接时常出现错误或延时,在实际操作中,多网并存、“二次录入”、信息孤岛等现象仍继续存在,这些问题影响了审批数据共享的质量,因此政务服务网与这些单独审批业务系统联通融合度有待提升。
中介服务有待提高。在行政审批过程中,绝大多数中介服务项目具有前置性,无法替代,中介机构的业务不熟练、行为不规范、耗时长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项目推进的进度和效率。
全面深化改革和服务
(一)全面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
构建统一规范的事项审批清单。继续深化权力清单制度改革,按照“八个统一”的要求,加快梳理事项标准,分类归集审批事项,重新制订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标准化清单、办事指南与审批流程图。
优化集成高效的审批服务流程。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集成化审批服务模式,强化前后台衔接,进一步打通部门间办事环节,加快建立一体化的办事规范和办理流程。
培养全科多能的综合受理人员。加强投资项目综合受理窗口人员的业务培训,打造素质过硬、业务过硬的多功能型专职工作人员队伍,实现受理人员从“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的转变。
(二)加快统一信息化平台建设
加强各业务系统的对接。以浙江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为依托,加快政务网权力运行系统、权力事项库和各部门业务信息系统的联通,实现部门之间的数据资源共建共享。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依托浙江省政务服务网,优化咨询引导界面,方便企业经办人员操作,能线上办理的事项逐步引导到全部通过线上完成,需要线下办理的事项通过优化设置,让企业容易查找到精简明确的信息,便捷操作线上预约。
加快自身“一窗受理”综合系统的建设。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加快推进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文件归档、电子监察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扩大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应用范围,推动政务服务优化。
(三)推动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
推行承诺公示制度。按照“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奖惩”的原则,在条件成熟区域开展试点,大力推行以准入标准替代审批的企业承诺制。企业在承诺范围内,按照国家标准自主选择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通过在线平台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备情况。
建立区域评价制度。落实“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指导意见,加快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环评试点工作的开展,及时总结经验。配合上级部门进一步研究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资源论证、交通影响评价、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等事项的区域评价办理工作。同一个区域内不同的评价事项,可以委托一家综合性机构或由一家机构牵头进行联合评价,形成“多本合一”或“多评合一”。
健全监管检查制度。切实加强投资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对项目推进不同阶段的不同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在项目准入时,重点审核企业是否按照规定和标准做出承诺,是否按照承诺的标准编制建设方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重点监管企业是否严格按照承诺的标准、设计要求施工建设,加强和完善相关监督检查和稽察;在项目正式竣工投产后,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建立抽查和定期检查制度。
(四)帮促涉企中介服务水平提升
健全中介服务体系。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嘉兴市“淘中介”,完善“中介超市”网上备案与实体进驻两大平台建设,方便企业快速选择。建立健全市场有序竞争、企业自主选择、中介规范服务、政府高效监管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体系,规范中介服务收费行为,实现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时间和服务收费平均双降50%。
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积极培育综合性中介服务机构或组建具有综合服务能力的中介服务联合体,建立扶持中介行业协会,不断扩大中介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引进国内资质等级高、执业水平高、资信度高且本地紧缺的中介服务机构和高端人才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优化中介服务流程。积极推进“多图联审”“多评合一”等改革的同时,探索建设工程项目“多测合一”,将建设工程审批涉及的土地、规划、房产等技术服务,统一委托给一家单位承担,实行统一测绘、成果共享,切实减少服务时间和费用,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服务效率。
(五)探索审批制度改革创新
完善“容缺受理”制度。结合模拟审批制度,制订“可容缺”标准,根据重要性将申请材料划分为关键性材料和一般性材料,同时对容缺补正材料的规范性进行详细列示,创设“可继续”的操作流程。研究制定“容缺受理”操作规程,设计详细的行政审批服务容缺受理审核操作流程图,减少企业来回跑。
创新行政服务新模式。借鉴学习南湖区行政审批局模式,探索一站式审批服务模式,将行政审批的职能统一划转到行政审批局,由行政审批局统一管理。提高事项标准化管理水平,推动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综合受理窗口服务标准体系,提升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公开化水平,全面展示高效优质服务形象。
优化联合验收方式。对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按照企业自愿申请、部门各负其责、工作并联推进的原则,由牵头部门提供验收告知服务,一次性告知联合验收条件、标准、程序;企业提出需要由政府部门组织验收的,由牵头部门按照统一受理、集中验收、各司其职、限时办结的原则,组织有关单位开展联合测绘、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