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智力援藏又添新平台
2018-02-08武永生
□武永生
近年来,随着浙江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开展,支援重点已由原来的外延型向外延与内涵并举转变,受援地和帮扶地强化自身造血功能的呼声越发强烈。在此背景下,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主动作为,以培训学习为载体搭建起浙江智力援藏的新平台,以“请进来”的方式促进援受双方交往交流交融,以转变发展理念的长效做法不断拓宽那曲地区干部队伍视野思路。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实践,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总结提炼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搭建了智力援藏和交往交流的新平台,受到受援单位的充分肯定和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其经验做法值得推广借鉴。
统筹整合那曲地区智力帮扶需求,形成集中有效供给。针对那曲地区干部人才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原有的模式是由受援单位分别向不同的对口单位提出帮扶请求,这种模式存在着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协调费力、效果不佳等问题,不具有持久性和规范化。根据智力帮扶合作协议,那曲地委组织部每年初集中提出需求计划,报浙江省援藏指挥部备案,由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统一落实协调,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多头“输入”与“输出”的问题,资源利用率和学习效果大大提升。
设置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配备专业化的师资团队。立足那曲实际与浙江特色,针对那曲地区干部人才的需求特征,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从三个方面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一是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从“听浙江、看浙江、感受浙江”三个维度开展教学。培训班整个行程分上海、杭州、嘉兴三个阶段举办,每个阶段采用“教学+体验”两种方式。二是针对性的课程设置,以社会稳定、党性教育、经济发展、能力提升、研讨交流五大模块为主要内容,每个模块包含不同的具体环节,可以根据学习对象的不同有所侧重调整。三是专业化的师资配备,每期培训学习既有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又有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既能突出浙江特色讲问题,又能结合那曲实际谈想法,有效保证了授课质量。
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和人性化的服务保障。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具有高度的政治意义和大局意义。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充分认识到这一举措的重要性,以主动作为的责任意识为担当,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支撑,以推动工作服务大局为宗旨,自上而下拧成一股绳,全力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同时,不断强化培训学习的安全管理、教学管理和服务保障。遇到学员感冒发烧、醉氧等身体健康问题时,中心及时与省发改委对口支援处、省卫计委相关处室进行沟通协调,在省内确立两家三甲医院专门为那曲学员开辟绿色就诊通道,方便及时就诊。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凡是有需要、有问题,工作人员都能给予热情的解答、悉心的指导和周到的服务,使得学员在浙学习期间也会有家的感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浙江智力援藏已取得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提升了干部整体素质。一是党性和思想认识的提升,通过上党课、讲党章、述党史,参观中共“一大”“二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考察社区党建等活动,不断地给那曲学员提供正能量、富营养,红色教育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二是综合技能水平的提升,通过展示浙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做法,参观浙江企业、浙商博物馆等,不但给那曲学员带去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开阔了思路;三是团队凝聚力的提升,通过素质拓展等一系列集体活动,有效拉近了那曲学员之间的距离,团队的执行力和配合默契程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促进了发展理念转变。浙江与西藏两地的发展理念有着一定差别,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西藏地区的发展需要更多地汲取东部地区一些创新观念和先发经验。在课程设置上,中心力求描绘一幅代表浙江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的展示图,组织那曲学员通过“走一走、看一看”的方式实现发展观念的碰撞与启发,帮助和引导那曲地区党政干部人才拓宽视野、更新理念、增长才干,从而构建具有内生性质的造血机能,实现那曲地区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
推动了两地交往交流。组织那曲学员来浙培训是智力帮扶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促进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12期360人次来浙培训,已经超越单纯意义上的学习,它既是一种援受双方交往交流的平台,也是一种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平台,起到了一种桥梁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