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背景考量与实践路径

2018-02-08杨抗抗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从严治党党组织党员

杨抗抗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从严管党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党还要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我们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奋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的伟大工程,必须针对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症下药,必须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推进党的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锤炼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基础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96年光辉奋斗的历史已经证明,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确保党的优良作风生成的土壤,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条件,是推进党的伟大事业的有力保障。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确保党的优良作风生成的土壤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能否建设优良的党的作风,从深层次上来说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党员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如果道德败坏、作风不正、生活堕落,不仅损害党政机关的形象,影响党的执政根基,更有损社会的风气,导致社会道德滑坡。

抓作风建设问题,关键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能否以人民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能否坚持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衡量一名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合格与否的标准。一切贪污腐败的行为,一切脱离群众的做法,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格格不入的。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条件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建设好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进行党员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是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变质,确保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不下降的重要条件。党内政治生活是否严肃认真、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能否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政治情感、政治态度与党性修养。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才能激发党员干部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党组织才能真正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加强党员党性修养,是党组织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纯洁党内交往关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条件。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推进伟大事业的有力保障

处于新时代进行新的伟大斗争,有效化解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加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前提是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加强大。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的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加强党的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地摆在党的面前。与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相比,与国内外快速变化的形势相比,党的执政能力、领导能力与党员干部的素质,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完成历史使命,战胜风险挑战,必须针对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症下药,必须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推进党的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重点把握: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原则,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一)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1],体现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政治性是党的灵魂,是决定党内生活方向的根本问题,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政治能力,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时代性是党的活力之源,党内政治生活只有紧跟时代步伐、面向时代问题、体现时代要求才能充满活力,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才能永葆党的生机。原则性是党的基本行为规范,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要坚持按照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等方面的原则处理党内各种关系,解决党内各种矛盾和问题。战斗性是党的优秀品格,要发扬党的斗争精神,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决同损害党和国家利益的一切言论和行为进行斗争,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做到激浊扬清、扶正祛邪。

(二)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原则

党内政治生活,归根结底是党的组织生活。组织生活严肃认真,党内政治生活自然就会严肃认真。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的政党,党内组织生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的,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党内民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党内的民主集中制,是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制度,是民主和集中紧密结合的制度。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党内民主。党的重大决策都要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兼听则明、防止偏听则暗,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在坚持党内民主的同时,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也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拥护党中央的决定,并自觉落实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还必须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而且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党长期以来管党治党的实践证明,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离不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手段。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仅有利于解决党内政治生活矛盾,而且也有利于党的自我革新和肌体健康。新形势下,应该善于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手段来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使用的好坏,决定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的高低。如果党员领导干部之间经常“红红脸、出出汗”,不仅可以为自身“排毒、治病”,增强“免疫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路径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关键还要靠实践。新时代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应该主要着眼于以下四方面建设: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文化引领;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制度载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组织保障;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挥示范作用。

(一)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文化引领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离不开文化的涵养和支撑。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相辅相成。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有一个重大特性,就是能够以无形的存在深刻影响有形的存在,所以是更深刻、更持久、更广泛、更根本的力量,党的纪律、规矩只有形成党的政治文化,成为党员的自觉追求才会更有力量,才会更持久地发挥作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引领党内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促进政治生态的持续好转。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基础,是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标本兼治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2]一方面,我们要坚持治标不放松,严字当头、实字托底、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另一方面,我们要注重从文化源头上治理,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共产党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打铁还需自身硬,改造客观世界,前提是改造主观世界,勇于自我革命,而没有先进党内政治文化的引领,便不可能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新气象,“四个伟大”的目标也就无从谈起。

(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制度载体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在2013年4月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3]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完善制度规范、强化党内制度约束,牢牢抓住纪律规矩这个关键导向,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首先,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为了更好地发挥制度在管党治党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就需要持续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其次,好的制度不能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锁在抽屉里,而是要抓好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最后,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的力度,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严”字当头,讲究“认真”二字,真正注重从制度上保证党内政治生活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取得切切实实的效果。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组织保障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2016年4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4]基层党组织处于服务群众的一线位置,基层党员的工作面貌、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直接关乎着党的整体形象。基层党组织如果不强大,党的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做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只有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建设强,党内政治生活才能真正有效、真正深入地开展下去,党内政治生态才能从基层开始真正得到净化。

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巨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党员意识淡漠化、基层组织涣散化、党内生活平淡化、民主决策形式化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质不高、党性修养不强等主观原因,也有制度约束不强、多元社会思潮冲击、市场经济环境影响等客观原因。因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制度约束和人民监督作用,注重发挥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相互配合作用,真正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建设强。

(四)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挥示范作用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关键是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抓起,这是由于他们掌握权力的特殊地位决定的,也是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发挥领导示范作用以及职责所要求的。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等于牵住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牛鼻子”。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从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做起。”[1]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无论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还是在行动上,更应该主动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严格选人用人标准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的政治生态、改进党的工作作风的关键措施。在2013年6月28日举行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5]党中央只有严格落实干部培养标准、选拔标准、考核标准,严把干部品行观、人生观、廉洁观,真正让敢于担当、善于创新的干部得到重用,让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干部得到提拔,才能彻底整治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优化选人用人的政治环境,实现党内政治生活风清气朗的新气象。

[1]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N].人民日报,2016-11-03(5).

[2]姜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17-01-07(1).

[3]习近平.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N].人民日报,2013-04-21(1).

[4]姜洁.突出问题导向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一个支部 [N].人民日报,2016-04-07(1).

[5]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411.

猜你喜欢

从严治党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