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核心要义

2018-02-08崔志进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初心

崔志进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 050051)

中国共产党是带着使命诞生,肩负使命前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定位,昭示了我们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使命呼唤担当,引领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形成发展过程,更可以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党在带领人民奔向现代化建设目标进程中不忘初心的奋斗姿态和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

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由周恩来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即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但由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第三届全国人大只举行了这一次会议。

“文革”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遭受了极左思想的干扰破坏,党的事业遭受挫折,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还是比较正确地把握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主基调,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徘徊状态,但在一些关键领域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造的极其辉煌的伟大业绩。

邓小平曾评价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在十年后的1975年召开的四届人大上,周恩来总理又重申了三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战略,并做了“两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9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应记得,在当时的情况下,饱受十年动乱的中国人多么渴望安宁,“四个现代化”的战略安排令中国人多么欢欣鼓舞,人民希望国家富强、百姓富足的美好生活向往有多么迫切。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此,中国的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前首相大平正方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的概念,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对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

1987年10月,“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写入十三大报告中: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1997年10月,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即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并且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然后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大体用20年时间,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围绕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了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这是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战略。

十八大以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已经形成。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构想,其中的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两步战略目标,已经分别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上世纪末顺利实现,党的十九大又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并为我国今后的发展重新做出了规划。第一步,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即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到建国一百年周年的时候,即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后,在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自从提出“新发展战略”,意味着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既考虑其任内的根本问题,要承担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直接责任;也考虑更为长远的战略问题,要肩负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历史使命;还要把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根本问题置于“新发展战略”的框架内来把握,并开启新的伟大历史征程。

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两个结论:一是党的初心是矢志不渝的,一以贯之的,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是党不忘初心继续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和长远角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并且明确,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的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3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每个阶段15年。我们称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我们在学习中深切地感到,“新发展战略”的规划长远而深邃,是党不忘初心、继续续写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其绘就的蓝图壮丽而辽阔,是全体中华儿女憧憬不已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 “中国梦”。而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即2020年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已经临近,距现在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其实早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已经明确提出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个精神指引下,有关权威部门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标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恩格尔系数低于4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50%;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大学入学率20%;每千人医生数2.8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不难看出,就我国现有实际情况而言,这些标准有的已经远远超出,有的稍加努力就能达到。更应该看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国家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以目前的良好基础和发展势头,到2020年实现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完全有把握的。

三、用哲学思维加深对“发展战略”的思考和理解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对于党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展战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阶段性质变到根本性质变的过程,是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转化的生动体现。联系实际说,在发展战略中,根本性质变的过程,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关系的生动体现。每一步都有相应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就“三步走”战略来说,规定在第一步走向第二步时,我国将从“温饱型”走向“小康型”,从第二步走向第三步时,将从“小康型”走向“比较富裕型”,层层递进,不断积累,最后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便有了质的飞跃。

在第一个阶段中,量变和质变不断渗透。温饱型、小康型和比较富裕型里都包含着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在每一个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又有量的扩张,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推动国民经济向前发展。

在迈向新征程的过程中,必须把远大的建设目标和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结合起来,因为三阶段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个量的积累,质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全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一步一步才能达到,如果没有各项工作的量的积累,这些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每个人的工作影响着总的量的积累。说到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是全体中国人的梦。马克思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理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工人党副总书记格拉时曾说,要证明社会主义真正优于资本主义,要看第三步,现在还吹不起这个牛,我们还需要五、六十年的努力,那时,我这样的人就不在了,但相信我们现在的娃娃会完成这个任务。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因此,全体中华儿女都应该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者,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实现这个大目标的量的积累。

滴水汇成海,累积成万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上,有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有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凝聚起的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让我们共同在奋斗中期待,在期待中奋斗。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初心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永远的初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论“不忘初心”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