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乱象之忧虑
2018-02-08戴敏
□戴敏
我的老家是浙北山区的一个小镇。春节期间,随爸妈回老家拜年,在茶余饭后听到了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主角是老爸的几个小学同学。前年,某同学听亲戚朋友介绍,接触到一个投资机会,号称是投资两万元钱,之后每个月可拿到800元的利息,而且这利息可以无限期地拿下去。大家一算账,只要25个月,本就全回来了,之后的利息就是净赚的了,这投资回报率可比存银行多多了,而且投资门槛低,才两万元,对如今的农村人来说也就是个小数目。于是,有几个心动的同学先试水了,交了两万元,对方提供了一个网站,每人分配了一个账户,每个月的利息直接打到账户上。第二个月、第三个月,800元利息都按时到账了。虽然按照事先约定,这钱要满一年后才能取出来,但看着账户里的钱逐月增加,大家都喜滋滋的。几个月后,一些观望的亲戚朋友也心动了,都把钱投了进去。可谁想到,第一批投资快满一年的时候,网站忽然关闭了,工作人员说投资失败了,本钱收不回来了,账户里的那些利息也成了泡影。
故事二:主角是我一个堂姑。堂姑是个高中生,在她这个年纪的农村人中算是高学历了,年轻时在外闯荡,有经商经历,积攒了一些资本,回到老家后开过农家乐、鞋店,经济条件比较好,在亲戚朋友眼里是一个脑子活络、见过世面、会赚钱的女人。这几年陆续有亲戚朋友把多余的钱交给她投资,多的有上百万的,少的有五万十万的。她具体把钱投资到哪儿去了,那些人也不清楚,只知道收益率比银行利息高。可渐渐地,大家发现钱不太拿得回来了,有急用的时候问她要,也只能勉强给你凑个五千一万的。大家有些慌了,说利息不要了,能拿回多少算多少吧。一个堂叔之前给了她15万元,现在说只要能拿回来10万元就谢天谢地了,也还是没拿到。堂姑的亲姐姐,在镇子上开了个做服装的店,辛辛苦苦做了几十年衣服赚来几十万元交给她投资,现在也要不回来了,也不敢去告,毕竟是自己亲姐妹,而且也怕她坐牢,总感觉要是进去了这钱就更要不回来了,就由着她在外面折腾吧,说不定还有一丝希望。
以上两个故事只是农村金融乱象的冰山一角,当前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增收渠道日益拓宽,钱袋子越来越鼓,也想尝试更高收益的投资方式,希望自己手头的钱能增值。但从金融服务的供给来看,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的服务较为薄弱,比如在我老家的镇上,仅有一家正规的金融机构——农商银行支行,办理的基本上是最简单的存取业务,已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投资理财需求。而对于目前比较流行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方式,大部分农民都不了解,普遍都认为不安全,有戒备心理。在这种背景下,农民很容易被一些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承诺的高利息吸引。再加上农村人比较看重亲戚及邻里关系,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很高。一个人上钩后,很容易在他的亲友圈形成病毒式传播,导致更多人上当受骗。
针对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问题,要以综合“药方”加以防范和化解。一方面,要做好防范。一要用正规金融服务净化市场,金融机构要重视农民对资产增值的需求,为农民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二要加强金融法律宣传,提高农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抵制不切实际的高利诱惑;三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相关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合力。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对非法行为要铁腕追责,一查到底,让行骗者付出惨痛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