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哈阿航空线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2018-02-08欧阳杰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哈密乌鲁木齐航空

欧阳杰

(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学院,天津 300300)

1 中苏航空公司航空站建设概况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在西北地区开通了依托甘新公路承运苏联援华军用物资的国际陆运通道。同年10月20日,由国民政府、新疆省政府及前苏联政府三方在新疆迪化组成中央运输委员会,其中中运会新疆分会负责在星星峡至霍尔果斯公路沿线筹备设置10个公路接待站及5个临时航空站。1938年前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其飞行路线将驱逐机的油量及航程作为航空站布点的测算依据,分别以阿拉木图为第1站,而后新疆的5个航空站(伊犁、乌苏、乌鲁木齐、奇台、哈密)以及甘肃的3个航空站(安西、酒泉、兰州)依次为第2站至第9站。至1939年2月,完成了上述机场的新建或扩修[1]。

1939年9月9日,国民政府交通部和苏联民用航空管理总局签订了《中苏关于组设哈密、阿拉木图间定期飞航合约》,同年11月18日成立中苏航空公司,按照双方协议,苏方采用飞机、配件、维修器械、燃料以及无线电机、无线电定向台等航空技术器材折价入股,中方则以提供航空站场地和当地建筑材料,并以为修建机场、航空站建筑及相关建筑物提供人力及其薪水等折价入股,航线建设其他不足部分则由中苏双方采用美金支付[2-3]。12月5日,哈密至阿拉木图的国际航线正式通航,该航线全长1 415 km,航空总站设在乌鲁木齐,沿线设有哈密、伊犁和阿拉木图3个航空站,另外还有七角井子、奇台、乌苏、精河等简易迫降场1简笙簧著的《西北中苏航线的经营》书中记载还有“镇西”“古城”两地,第217至219页。。哈阿航线沿线的主要航空站是由中苏公司建筑科长——苏联建筑工程师西拉耶夫负责设计,中方襄理(副总经理)刘唐领(毕业于土木工程专业)协助,所有机场均按照DC-3和里-2型飞机起降的要求建设,由新疆地方政府组织人员进行机场施工[4]。这时期重点改扩建了伊犁、乌鲁木齐、哈密三地的航空站(表1),均建有一批苏联建筑风格的旅客候机室以及旅客食宿楼(招待所)、飞行指挥室、油库、车库和员工宿舍等其他建筑物[5]。至1941年冬,哈阿线沿线的固定航站、备用航站及通信站等各项建筑工程先后完成,全部建设费用为956 609.95美元。

表1 中苏航空公司哈阿航线沿线的三大航空站建设概况

在为期10年的中苏航空协定即将到期之际,经国民政府和苏联政府反复磋商,于1949年4月25日双方议定“继续旧约五年”[7-8]。1950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联合政府签订了《关于创办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协定》,并于7月1日在北京创办该公司,同日正式开辟北京通往苏联的阿拉木图、伊尔库斯克和赤塔3条国际航线,其中中苏民航公司乌鲁木齐航线管理处管辖乌鲁木齐航空港以及哈密、伊宁、乌苏、库车、阿克苏、喀什6个航站和精河、吐鲁番2个导航点,该航线仍沿用原中苏航空公司已有的航空站建筑设施。

2 中苏航空公司典型的航空站建筑建设

民国时期哈阿航空线沿线的乌鲁木齐、伊犁、哈密三大航空站建筑普遍沿用苏联建筑风格,乌鲁木齐和哈密机场的苏式航空站建筑特征尤其明显,其指挥塔台已成为机场建筑的标志性建筑符号。建筑平立面呈对称布局,采用铁皮屋面的坡屋顶,普遍设有采暖壁炕和老虎窗,室内多设置为三合板的天花板和木质架空地板,建筑外墙面和屋顶普遍采用红黄蓝等鲜艳的颜色。苏式航空站建设的总体规模大,建设标准较高,但各航空站又各自具有独特的建筑特征。

2.1 哈密机场的苏式航空站建筑

哈密机场抗战期间既是哈阿国际航线的主要中转站,也是前苏联援华飞机的装配厂所在地,且机场距国际公路通道——甘新公路仅2.5 km,为此哈密机场成为抗战期间新疆建设规模最大的航空基地。1939年中苏航空公司对哈密机场进行了迁建,新选机场场址位于哈密城东约15 km的陶家宫乡新庄子村东北处,机场新建了1幢旅客候机楼(含办公室)(图1),两个各220 m2的水泥混凝土停机坪,还修建了员工宿舍、油机房、车库、食堂等,增建通信导航设备、发讯台和机器房。

图1 1939年新建的哈密机场航空站(来源:作者自摄)

哈密机场航空站位于跑道中间位置,正对着进场道路,楼前设置圆形的砖砌花坛。航空站为两层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为798.42 m2,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一层设有候机厅、贵宾候机室、售票室、办公室、机务工程部等(图2),二层设有工作人员宿舍、飞行员宿舍、贵宾宿舍、机要室和运行指挥中心等(图3)。航空站建筑四面设有露天眺望平台,便于机场的安全警戒防卫。航空站建筑屋盖结构为三角形木屋架,采用双坡面的铁皮屋面覆顶,屋顶中部设有一个八角形木制指挥塔台,其空侧还附设有可目视指挥飞机起降的眺望露台。室内采用木质地板和三合板吊顶,黄色的外墙、蓝色的窗户及红色的屋顶使得航空站作为飞机目视助航目标,尤为醒目。新中国成立后该航站楼作为中苏航空公司的航站楼继续使用,至今在该楼的正中间仍设置有中国民航的标志,指挥塔台室内吊顶的中心位置镶嵌着夺目的五角星,整个航空站具有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特征。该航空站1990年停止运营,现整修后改造为“哈密·新疆航空历史陈列馆”,哈密民航站也于2007年列为新疆自治区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2 哈密机场近代航空站一层平面图(单位:mm)(来源:哈密·新疆航空历史博物馆提供)

图3 哈密机场近代航空站二层平面图(单位:mm)(来源:哈密·新疆航空历史博物馆提供)

2.2 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的苏式航站楼建筑

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始建于1933年,初创时期仅有一块平整场地和几间土房。抗战时期的地窝堡机场既是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空军第十六总站所在地,也是中苏航空公司的驻场基地。为了保证生产和安全以及生活的需要,中苏航空公司除了平整机场场面外,还陆续修建飞行指挥室、旅客候机楼、汽车库、维修车间(图4)、仓库、油库、定向台、招待所、宿舍和浴池等140多间各类用房。

图4 中苏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车间(来源:《新疆通志·民用航空志》)

1940年修建的乌鲁木齐航空站为综合用房(图5),其楼前设交通环岛,直通大砖铺装的进场路,在航空站面向机坪的一侧设有花园,中间设有过道与机坪衔接,航空站与机务维修车间并行设置。航空站为三层式的砖木结构建筑,采用砖石地基,建筑造型沿用前苏联式建筑风格,建筑面积为566.7 m2,建筑平面左右呈中轴对称,为布局规整、通道宽敞的内廊式建筑,其中底层中央大厅面向空侧和陆侧开放,其两侧的配房为单层建筑,左侧区域为登机手续办理处、办公室等,右侧区域为旅客候机室及小卖部;二层是调度指挥室、值机室、报台及办公室;航空站中间的三层曾设有指挥飞机起降的塔台,现已拆除。

图5 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航站楼一层平面图(来源:作者自绘)

航空站主楼为两坡屋顶,两侧配楼采用三坡面的厚铁皮盖顶屋面,各有两个采光通风气窗。房屋墙壁厚实,四壁镶嵌有双层玻璃的大窗。航站楼立面由檐部、墙身和勒角形成三段式构图形式,色彩上为红色外墙面、绿色铁皮屋顶、白色窗户以及枣红色的松木地板。主要房间内设有供冬季采暖的火墙以及铁皮罩护的火炉,顶部设有烟囱,冬暖夏凉。航空站中央前后设出入口,正门为内嵌式的套门构造,两侧配楼也开有旁门(图6)。航空站陆侧和空侧的大门上面均镶嵌有繁体汉字和维吾尔文写就的“乌鲁木齐航空站”,空侧的悬挑阳台兼有目视指挥功能(图7)。该建筑物至今保存完好,现用作民航急救中心办公室,并在2005年10月纳入“乌鲁木齐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名单,2015年又纳入第六批乌鲁木齐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6 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近代航站楼的陆侧立面(来源:作者自摄)

图7 乌鲁木齐近代航空站的空侧立面(来源:《新疆通志·民用航空志》)

2.3 伊犁机场的国民政府空军教导总队驻地建筑

伊犁机场位于伊犁东北郊的艾林巴克(又称“北大营”),于1935年始建,1936年6月10日竣工,场面长950 m,宽750 m,为卵石沙混合碾压道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伊犁机场成为苏联援华飞机的中转站,也是中央航空分校教导总队的驻地。该机场具有优越的航空训练条件,适合飞行训练的气候,水电通信设备齐全;毗邻苏联国境,方便苏方物质技术和人员的援助;远离抗战前线,无日军轰炸之隐患。为此,国民政府和新疆省政府于1939年初达成协议,由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在伊犁机场设立中央航空分校教导总队,聘请苏联教官帮助中国空军训练飞行人员。伊犁机场为此添建一些房屋和设备,其中一幢建筑面积为667 m2的苏式砖木结构单层房屋至今保存完好,该建筑是供苏联飞行教官指挥训练、办公及住宿之用,后来改为招待所和单身宿舍。该建筑平面为内走廊布局,走廊宽4.21 m,长29.5 m,两侧分别设有5间房屋,每间房屋横向长6.3 m、纵向宽5.2 m[9]。连拱廊式的主出入口开设在山墙位置,门前有一对石狮和两棵粗大的榆树对称地蹲守(图8)。

图8 伊犁机场国民政府空军教导总队(来源:央广网记者张雷摄)

1939年,为了开通哈阿航线,中苏航空公司对伊犁机场的跑道、滑行道及停机坪进行了扩修,跑道扩展为长1 200 m、宽50 m,跑道方位为58°~238°,修建两条65 m宽的滑行道和一块水泥混凝土的客机坪;修建两幢建筑面积分别为138 m2的苏式铁皮屋面候机室和16 m2的单层四坡顶的方形调度室,均是以土坯墙为主构筑的土木结构。此外还建有员工宿舍、办公室、车库等机场生产生活设施。该机场于同年12月扩建完工[10]。抗战后期的伊犁机场已拥有较完善设备设施,据1953年9月有关部门统计,伊犁机场有办公室、飞机库、兵营宿舍、车库、器材库房、油库、工厂等各类建筑物44幢、371间,共计11 159 m2。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中苏民航飞行员培训教导总队旧址”(实为“中央航空分校教导总队”)2010年被列入首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名录》,2011年该建筑经修缮后改为“新疆机场陈列馆”对外开放。

3 新疆近代航空站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3.1 新疆近代航空站的价值体系构成

新疆哈阿航线沿线至今保留着我国最为完整的近代航空类线性文化遗产,目前沿线的3个主要近代机场都在用,并拥有保留基本完好的苏联建筑风格的航空站或相关建筑。这3大航空站都曾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航空基地:乌鲁木齐航空站为中苏航空公司总站所在地及头屯飞机装配厂的客货中转地;哈密机场为航空中转站及飞机装配厂以及前苏军红八团驻军基地;伊犁机场除了中苏航空公司中转站之外,也是国民政府空军教导队驻地。这些航空站及其相关建筑群在中国近代航空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以及艺术和行业价值[11]。

(1)历史价值。新疆近代航空站是见证近代新疆军航和民航发展史的历史实物,作为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通道、哈阿国际空中航线的物化载体,充分反映了抗战时期我国近代西北地区国际军事交通、国际民航交通发展历程和战略价值,体现出中苏两国共同构筑国际航空运输通道的国际友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社会文化价值。新疆近代机场遗产既有地域性、国际化的个体价值,又具有多角度、多方面的群组价值。目前哈阿沿线的三大近代航空站建筑均纳入了新疆区级或市级文物保护名单,其中哈密、伊宁两地机场设立了新疆民航或机场陈列馆,而乌鲁木齐也设立有新疆航空队纪念馆,这些场馆彰显了新疆近代航空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意义,可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文化旅游开发航空旅游线路,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价值。

(3)科学技术价值。根据中苏航空合约的附约规定:“由合约双方供给公司之一切飞机航行设备材料、机场房屋建筑及其他项目,均须最新式最新制”,显然,新疆近代航空站建筑群体现了苏联先进的航空建筑技术及相关的航空技术设备。而乌鲁木齐头屯飞机装配厂和哈密飞机装配厂的工业建筑群也反映了近代航空工业建筑的最新工艺流程及设计理念,具有行业特色鲜明的科学技术价值。

(4)艺术和行业价值。新疆3大近代航空站具有明显的前苏式航空建筑特征,体现了当时苏联航空建筑的设计理念、建筑标准及建筑风格等,是当时苏式航空站的典型建筑形制,也反映了前苏联建筑风格对新疆地区及近代建筑的影响,对研究近代航空建筑形制的发展演进等领域具有较高建筑艺术价值和行业价值。

3.2 新疆近代航空站建筑遗存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1)积极联合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线性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种形式,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12]。显然,运河、道路、铁路以及航空线等都是其重要表现形式。建议有关部门对哈密-阿拉木图航空线沿线的近现代航空线性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实地摸底调查,掌握现有典型航空线线性遗产的分布概况,并对其进行价值体系的认定,在已分别列为省区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建议沿线各文物保护单位共同将哈阿线沿线的航空建筑群以“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别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远期结合甘新公路,可联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争取将西北国际运输通道按照文化线路遗产申报纳入《世界遗产名录》。

(2)理顺近代航空类建筑的保护管理体制。目前除了航空站以外,新疆境内的航空类建筑遗存尚有哈密大营房、迪化铁工厂等相关近代航空建筑遗存以及奇台、伊宁等其他机场遗址, 相关的博物场馆有乌鲁木齐的空军新疆航空队纪念馆、伊犁·新疆民航机场陈列馆以及哈密·新疆航空历史陈列馆等。这些航空类建筑遗存归属于不同单位机构管理,有的建筑遗存因各种因素制约而未纳入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单,而即使已纳入保护名单的航空站在保护等级、保护与利用方式、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尚存在显著差异,需要从航空业的角度予以统筹规划,并对其周边整体环境进行整治和修复,理顺相关航空类近代建筑的保护管理体制,推动新疆航空类近代建筑群得以统筹规划和保护管理。

(3)编制近代航空类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专项规划。近代西北国际运输通道叠合了甘新公路和哈阿航空线,幅员广阔,涵盖新疆和甘肃两地,需要按照文化线路遗产的要求进行保护与利用的总体规划,对近代机场建筑、机场场址、机场周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所形成的航空类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机场建设发展和航空活动所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开发保护。新疆近代机场建筑的保护层级不仅局限于航空业内部门或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应提升到国家层面、甚至国际层面;保护范畴也不应仅局限于单一的地点或项目,而是以航空线为纽带,向航空类线性文化遗产保护转型,显示跨区域的机场群所存在的群组价值。为此需要探求新疆近现代航空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模式,并联合航空线沿线城市及相关行业部门共同编制其专项保护和利用规划。

4 结束语

哈阿航空线是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和中苏航空公司承担西北地区国际航空运输任务的重要空中通道,其沿线的航空建筑遗存是航空类线性文化遗产传承的物化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科学技术价值以及航空行业价值。在我国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对哈阿航空线沿线的近代航空建筑群这一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和象征意义。

[1]哈密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哈密地区志[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7.

[2]庄鸿铸.新中国初期中苏三大合营公司始末[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51-56.

[3]张华军.民国时期的哈阿航空公司[J].西域研究,2007(3):35-39.

[4]刘唐领.关于中苏航空公司的回忆[J].北京:中国民航史料通讯,1990(9):14.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疆通志·民用航空志(1995年版)[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6]简笙簧.西北中苏航线的经营[M].台北:“国史馆”印行,1984.

[7]杨斌.张治中力促中苏续订航空合约[N].中国档案报,2015- 03- 06(002).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949年中苏订立航空续约的一组文件[J].民国档案,1995(1):1- 42.

[9]吴孝成.影像伊犁纪事,伊犁文化旅游丛书[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

[10]吴婷,李慧,赵云.新疆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保护对策初探,中国近代建筑保护与利用(八)[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1]欧阳杰.我国近代航空类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C]//朱文一,刘伯英.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12]单霁翔.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初论:突破与压力[J].南方文物,2006(3):2-5.

猜你喜欢

哈密乌鲁木齐航空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京新高速全线通车哈密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