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07马迎红
马迎红
一、“对分课堂”的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将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奉为圭臬,在准备上课、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巩固新知、布置作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动者、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者、接受者。即便是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当下,我们的课堂模式大多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这种单一且霸道的模式下,教师练就了一手驾轻就熟却枯燥死板的套路,学生则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实践,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中小学课堂上的尴尬局面。
二、“对分课堂”的基本内容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先教后学”,是把课堂上的时间进行划分,一半用来教师讲授,一半用来学生学习,并把教学过程划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部分。对分课堂讲求“时间对分”“教学对分”和“权责对分”。这种教学模式试图通过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让教师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引领者。
我们知道,人类的知识是关于客观世界规律的描述和总结,其分类十分复杂,但都要体现到行为上。教学的关键目标,是如何让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稳定地产生一定的行为去解决问题,即如何实现能力培养。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注重去刻画知识运用的行为特点,刻画稳定的行为所体现的能力特点。
综合以上原因,对分课堂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四层次理论,即复制、理解、运用、创造。复制是理解的基础,是為理解与运用提供内容,创造是运用的高级阶段,四个目标中理解和运用是核心。
基于四层次目标理论,“对分课堂”有着一套基本的操作流程,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和“一套环节”。“一个核心”是指“先教后学”。“先教后学”是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教学规律,这是基于心理学的对分理念区别于其他课程模式的核心。
“先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全盘讲授,是要求教师将系统知识的方向、结构,知识点的精要、框架等内容进行总结整理之后讲给学生。“后学”,是指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和合作讨论学习。此阶段即为“理解”和“运用”阶段。
“一套环节”是指对分课堂实施操作的一整套科学严密的流程,它包括“教师讲授”“内化吸收”“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教师讲授”就是我们所说的“先教”,按照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先教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单元的知识框架,可以是一个章节的精要部分,也可以是一系列相同知识点的示例,或者是类型试题的解题思路等。
接着就是“内化吸收”,也就是学生的独立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对老师之前讲解的内容进行体悟思考,推勘斟酌,得出自己的观点。
然后就是小组“对分讨论”,基于内化吸收、独立学习之上的“对分讨论”是有目的、有方向的有效讨论,区别于其他形式的盲目讨论。在这个环节,学生将渴望表达自己,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思想火花开始碰撞,完成学习的同时,提升自我。
“全班交流”是收尾环节,是各小组讨论成果的呈现阶段,也是教师的评价阶段。
三、教学实践
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的时候,我事先针对高一学生的文言基础,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固定搭配和特殊句式挑选出来,并将其分成两个部分,用两个课时来讲解。
上课之后我先用10分钟时间,来讲解这些内容,然后用8分钟时间让学生独立翻译课文,勾画出难理解的语句,再用8分钟让小组讨论这些难理解的句子,然后用14分钟时间进行交流分享。
在第三课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之后,我给出问题:“烛之武在一夜之间存郑于将亡,还赢得强秦的保护,他是从哪些方面劝说秦君的?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经过独立学习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给出了有创造力、极富个性化的精彩答案。
他们认为,烛之武首先抓住了秦君趋利的心理,事事都站在秦国的立场来劝说,最后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烛之武全面考虑了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关系,说到了“舍郑以为东道主”的利和“亡郑陪邻”的弊,直言秦、晋两国的利益纠葛和争霸的局面, 从“君知其难也”“君亦无所害”到“君之所知也”,再到“唯君图之”,可谓层层递进,步步为营,逻辑严密,情理俱全,短短百余字就能如此全面到位,真是不简单。
综合以上素材,在谈到烛之武的人物形象的时候,学生们更是有理有据,娓娓道来。他们认为,烛之武是一个谦虚而用功的人,他说的“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纯属是谦虚之词,从他熟知三国关系的事实可以看出。他在早年没有得到重用的时候,并没有自暴自弃或者另投他主,而是潜心研究局势,充实、提升自己,才能在此次出使的时候把握机会,青史留名。同时,烛之武也是一个以大局为重的人,当郑文公向他陈述了“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的大义之后,他果断放下个人的委屈,以年老之身,“夜缒而出”去见秦君,从而也可以看出他的勇气和担当。
四、“对分课堂”的现实意义
1.对分课堂真正实现师生角色回归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课堂上,学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独立自主、积极主动、认真有效地学习,这将保证学生独自面对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时间。
小组讨论中,学生全程主导,他们掌握了学习的话语权,渐渐明白了学习是一份责任,从而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并不断积累经验,在相互质疑和求同存异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表达自己,在这种多元化思想碰撞的氛围中,身心得到多方位的提高和成长。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把时间分配给学生,就是把权利还给学生,不再霸权主义“生杀予夺”;把信任还给学生,不再放心不下事必躬亲;把责任还给学生,不再天天督促时时提醒。
教师不再只是关注学生成绩,而是把眼光投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观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意志甚至情绪、心理等生命状态,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从以往要求所有学生整齐划一分毫不差,到发现差异,尊重不同,欣赏个性,把学生当作动态的生命个体看待。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做学生生命成长的人生导师。
2.对分课堂让课堂生态发生变化
传统课堂,教师一人讲解,全班学生或随声附和,或静默无声,而对分课堂从形式到内容,都呈现出了一种学思结合、动静相衬、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健康的课堂生态模式,课堂氛围不再沉闷压抑,师生的身心不再因学习之外的因素而疲惫不堪,教与学都在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着。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6]GHB0283)
作者简介: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