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堂别样的语文课

2018-02-07梅静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案例课文

梅静

一、案例背景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容纳17个教学班。担任四三班的语文教师因病住院,暂时离开了教学第一线。当时,语文课进度正进行了一半,到哪里去找代课教师呢?学生着急,班主任急,校长更急!当时,作为学校抓教学的教务主任的我,更是急上加急!于是,我向校长提出,来接任这个班的语文课。经过学校对相关科目的调整,我接任了这个班的语文课。

二、案例描述

上第一节课,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后你们的语文课就由我来给大家上了。”

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啊”了一声。我接着说:“我上语文课与众不同,课文你们自己读,问题你们自己提,答案你们自己想,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你甭想在我这儿得到问题的答案。”我还告诉学生:“老师是第一次教四年级,对课文不熟悉,跟大家一样陌生。所以,你们要时刻想着,你们的语文老师很‘懒,明白了吗?”

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这是个啥语文老师,咱语文肯定学不好。”“我真想念王老师(以前教他们的语文老师)!”“不行,咱得告诉校长,让校长给咱调个负责任的语文老师!”我观察着学生的表情和神态,有的边说边撅着嘴,有的一扔课本,还有的长叹一口气说‘完了,还有的……

“安静!安静!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搭石》,要求每人将预习的内容写下来。等会儿,各个小组进行汇报展示,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哪个组就获得最佳小组表现奖,好吗?”“好!”声音很响亮。一听到说比赛,学生哪敢怠慢!他们赶紧从书包里找出本子,我也随即打开电脑,出示预习目标和预习方法指导:

1.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初读印象)。

2.写。再读课文,劃出生字、新词并写两遍,争取听写过,并对生词加以理解。一般采取多读、多悟、多体会、用换词语的方式,并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3.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或者感受最深(令自己有启发)的句、段,并在课本上写上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即小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4.疑。通过读书,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有价值的问题。

5.谈。小组交流自学收获,解决疑难。

学生个个睁大眼睛认真地读着,随后,我对小组长的任务和在组内怎样安排成员的分工进行了指导。我来回巡视着,学生有秩序地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做预习笔记。看着这一切,我暗自欢喜,就这样,不知不觉时间过了35分钟,学生个个抬起了头,可能已经预习的差不多了,等待我发话呢!我也不卖关子了,说:“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了?觉得有困难吗?展示汇报可能没有时间了,我们下节课再一决高低怎么样?”“行,这样好有时间整理得更充分,交流得更精彩!我们小组才有可能获得最佳表现奖!”第三小组组长大声说。

三、案例结果

其实,这是我教学的一个策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制作了语文自主学习卡,让学生有学习目标可循,有学习目的可明确,有学习任务可完成,使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快速地成长起来。

著名心理学家、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梅玲说:“让学生去预习,当然不可能100%看懂,可能大部分看懂,也可能什么都看不懂,但你给时间让他预习,在心理上就有了定向。”在以后的日子里,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引领“预习——展示——提升”, 学生在课堂上活了起来,变得会说、敢说。这样,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场所,而是变成了学生分享快乐、享受成功的舞台。

四、案例反思

课堂不是一个简单进行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阵地,教师应该关注活生生的、有思想的、有感情的人的真实生活与真切的成长,尊重学生的想法、看法。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虽然看似与课文毫无关系,却充分体现了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这样学生就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与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了。当这种挑战来自同学或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学生通过讨论、争辩,互相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感悟,感受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只有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刻的不同的感悟,教学才能实现学生个体的超越、文本的超越,从而使教学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课案例课文
语文课文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