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前演讲,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千层浪”

2018-02-07张雪莹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彝族新知课外

张雪莹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并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但现在的学生,身边都充斥着电脑游戏、手机等电子产品,根本没有阅读课外书的自觉意识,因此导致了他们独立阅读能力比较差,阅读量明显不足。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我把课前演讲这一块“石头”,“投”到学生上课前几分钟,收获了“千层浪”。

一、课前演讲,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课前演讲增加了学生自主活动在课堂所占的比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动性。课前演讲不但在演讲过程中使课堂气氛热烈,而且这种课堂热烈气氛和学生积极的心智状态会覆盖影响延伸到整节課。比如在讲授《台湾蝴蝶甲天下》这篇课文时,在课前演讲环节,我要求学生介绍有关台湾或蝴蝶的内容,学生搜集了大量资料,不仅介绍了蝴蝶的种类和生活习性还介绍了台湾的南管戏、南管乐和山地民歌等这些人文风情。学生为了完成这次的课前演讲,大量地阅读查找书籍资料,最后当他们把资料整理好,竟然有几十页!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把所搜集到的知识讲给同学们听时,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老师的讲授所不能达到的,结果那节课大家都听得很认真,课堂气氛也很热烈。

二、课前演讲,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要有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生为了做好课前演讲,得提前做好准备,他们从图书、报刊、电视、网络以及现实生活中搜集信息和资料。资料搜集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课外知识的过程,也是获得新知的体验过程。如,我在讲《火把节》这篇课文时,告诉学生今天课前演讲的内容围绕这篇课文开展,学生就会去搜集有关彝族衣着、习俗、故事、文化的信息和资料。当他们把这些搜集到的东西展示出来,一说起彝族这个少数民族,他们不仅知道有火把节,还深入了解到彝族的衣着,了解到彝族人民能歌善舞……这些都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少数民族的魅力,对他们的修养学识及情感有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课前演讲,搭建起课外阅读平台

课前演讲既是知识的展示,也是一个促使学生不断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平台。学生在课前演讲这个舞台上提升了自我表现的能力,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能够让他们获得满足感和不断学习、不断阅读课外书籍的动力。课前演讲刚开展时,有一部分学生要么羞羞答答、满脸通红,局促不安地站在讲台上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声音像蜜蜂嗡嗡般咕哝两句,这些都是因为阅读课外书太少,怎么挤都挤不出一点“墨水”。但经过老师的指导鼓励后,情况完全不同了。所以,这课前演讲,让学生获得肯定,促使他们不断去阅读书籍,展示他们的知识,获得不断阅读的动力,为课外阅读搭建起一个平台。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重要性。我想,作为语文老师,巧用课前演讲这一“石头”,把它投到上课前几分钟,无疑是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千层浪”最佳的办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彝族新知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新知
新知速递
取经之路
云南省代彝族文人文学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