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王》教学案例及反思

2018-02-07朱益俊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香油品味鸡蛋

朱益俊

上好一堂课,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前提。而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这对教师来说是颇费思量的。

《老王》是一篇以作者内心反思写成的回忆人的散文,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体验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初读文章时只感受作者是一个善良的人,老王是一个善良不幸的人,但并不明白作者在文章最后为什么还要对老王产生愧疚。

针对这样一种情况,可以从学生最初的感受入手,去体察老王生活的艰难与人性的善良,着重品味文章中“老王生前去送香油和鸡蛋”这部分,理解作者的愧疚之情,让学生体会到对不幸之人需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

一、教学设计一

以“走近老王——品味老王——关注老王——怀念老王”为线索,把课文的重心放在对老王人物的鉴赏上,分别有以下几个环节:

1.走近老王:自由阅读课文。说说老王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怎么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 )的人,表现在( )”这样的句式表达。

这是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很容易找到相关的事件,能说出老王生活的苦和为人的善等内容。

2.品味老王: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抓住老王送鸡蛋香油的片段,进一步品味老王丑陋的外表下那颗善良的心,与他最后悲惨的死形成强烈的反差,去打动学生的心。

3.怀念老王: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当他面对着老王的遗像时会说什么?假如你在场,你会说些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愧疚之情。但由于前面只是提及作者对老王的帮助,没有去体会作者的帮助中蕴涵着的对老王的情怀,因此学生谈及愧疚的情感的较少。

4、关注“老王”:社会上还有好多像老王这样的不幸的人,我们应如何对待他们呢?

以课堂观看这个教学设计,听课教师反映:教材的处理太平面,没有进入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教学设计二

1.朗读感知:a.感知老王的形象(苦、善的把握);b.作者对老王有哪些帮助?

过渡:老王是善良的,不幸的,作者是善良的,而极力地帮助老王,但文章最后为什么还要产生愧疚之情呢?让学生分析作者对老王的帮助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讨论结果:老王的苦让作者觉得他是需要帮助的人和同情的对象,老王的善让作者认为值得去帮助,而且帮助的基本是物质上的。

过渡:其实作者对老王的这些帮助,不管是出于怎么样的情感,但都还没有愧疚之情,直到老王临死来送香油和鸡蛋。

2.研读讨论老王送香油和鸡蛋这一片断:a.作者给了钱意味着什么,他为什么要惭愧呢?b.假如你是不幸的老王,你当时会向作者说什么?

讨论结果:老王临死前还拿鸡蛋香油送给我,我却拿钱去感谢,错在老王不是为了要钱而作者拿了钱感谢。作者没有询问原因,以自己的意思去揣测老王的来意。作者以为给钱,自己受礼就心安理得,无意间却伤害了老王。

主题归结:作者愧疚的原因,是没有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同情中只是有点可怜。

过渡:在品味中,我们感受到一个不幸者的善良与纯朴,作为幸运者的作者因没有理解不幸者的用意,拿钱去侮辱他,这让作者深深地自责自己,并向我们读者提出思考。

3.课外思索: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该做些什么呢?

两个教学设计,对课文两种不同的诠释,但两堂课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满意,这两个设计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的问题:a.解读文本主题的偏差。b.在主题带动下语言品味的不足。

因此,要完成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一个结合:课文思想内容和课文语言的结合。既要有对文本的深入认识,又需要设置与之相照应的语言教学环节。

2.两头并进:理解突出个性,语言品得实在。a.个性的理解,就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感悟。b.有效的品读,就是必须要去实实在在地感受、体验文本语言。

总之,在教学设计中,无论以文本内容为切入,还是以文本語言的推敲为切入,均要牢牢地把握内容与形式如漆似胶、互为依存的这条线。这样,无论侧重哪点,都会让你的教学设计略胜一筹。endprint

猜你喜欢

香油品味鸡蛋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摩擦法鉴定香油
香油和醋
神奇的鸡蛋画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如何辨别香油的质量
顾客们心口不一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